6月5日,胡運森(右)在編審今年第28期《陜慈快訊》。
□ 記者 張璐 文/圖
“‘慈狐’已經成為陜西慈善的一個品牌。”省慈善協會會長吳前進如此評價。
“慈狐”并非指代任何慈善項目或公益活動,而是一個人。敦實的身材,圓圓的臉龐,烏黑的頭發下一雙圓溜溜的眼睛,閃爍著慈祥、智慧的光芒。他是胡運森,也是陜西省慈善界大名鼎鼎的“慈狐”。
胡運森是秦嶺山區陜南安康人,曾在青島北海艦隊當過衛生兵;退役后,在西安醫學院醫療系(現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讀書;畢業后,回到家鄉從事地方病、麻風病防治與管理工作。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山區地方病與麻風病的防治工作,已確立明確的防控消除目標,并對現癥病人實施免費治療策略,成效顯著。“從事此項工作,本質上即致力于慈善事業。”在胡運森看來,醫者懷揣仁愛之心,行醫即是行善,需秉持良知、充滿愛心。
在從事衛生工作的33年中,胡運森在國家級醫學雜志發表專業論文86篇,榮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項;獲得國家專利2項;共18次參加全國地方病、麻風病、預防醫學術會議;出版《安康地方病防治》專著;撰寫《科研報告》《衛生科普》《地方病防治專輯》《地方病防治指南》《麻風病學講義》等培訓教材60多萬字。
“作為一名醫生,必須嚴謹。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做任何事情都嚴謹。如今,對待文字,依舊要嚴謹。”因為過硬的文字功底,2011年4月,剛退休的胡運森便應邀加入省慈善協會,擔任《陜慈快訊》總編輯,全身心投入慈善宣傳工作。
憑借著腿勤、眼尖、手快、大腦靈活,胡運森擅長用手機編輯寫稿,出筆極快?;顒右潦?,他坐在角落,一邊仔細聆聽,一邊用手機撰寫文稿,往往會議或活動剛一結束,文圖并茂的報道就已經送審。
在日常工作中,胡運森時常跟隨省慈善協會領導外出采訪,實時報道各類會議、調研考察、慰問座談等重要活動,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與反饋。此外,他還深入各市、縣(區),深入挖掘并采寫地方慈善工作的新成就,展現蓬勃發展的慈善事業新形象。同時,他積極走訪慈善企業家、慈善工作者、慈善志愿者以及慈善領域涌現出的先進典型,用文字記錄他們的善行義舉,為他們加油鼓勁,助力慈善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慈善協會是廣大愛心人士的匯聚之地,馬華、邱華等人的慈行善舉令我感動,能夠成為省慈善協會的一員,我深感榮幸之至。”在胡運森的筆下,每一位愛心人士的故事都充滿了深情與智慧。他以“慈狐”的敏銳洞察和細膩情感,將這些善行善舉一一記錄,致力于將善的力量傳遞給社會大眾。他堅信,“善筆”的背后,是他樸素而堅定的理想——為他們多做點好事,好人總有好報。
胡運森的文字,既具有深刻的思考,又充滿了人性的溫度。他通過細膩的描繪和生動地敘述,引發了人們的共鳴,也激發了更多人投身于慈善事業的熱情。在他的筆下,慈善不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是一種具體的行動和生動的畫面。
讀與寫,對于胡運森而言,已經成為退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不斷地學習、探索、寫作,將慈善與宣傳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據不完全統計,加入省慈善協會13年來,胡運森主編《陜慈快訊》達466期,編輯《陜西省慈善協會會刊》9期,撰寫發表慈善新聞通訊報道超過100萬字、1000篇。這些數字的背后,是他對慈善事業的熱愛與執著,也是他對社會的一份責任和擔當。
以筆為劍,以文為媒。胡運森致力于傳播慈善理念,積極倡導慈善公益精神。他的文字如同明燈,照亮了更多人關注并參與慈善事業的道路。
“慈善,宛如一曲悠揚的歌謠,又似一盞明亮的燈塔。智者縱然擁有再美的夢想,也不及愚人踏實前行的腳步。唯有腳踏實地,大地才會欣然留下我們的足跡。我愿和大家一起,勠力同心,將我省慈善事業推向更廣闊的天地。”胡運森如是說。
慈善,并非僅限于物質捐贈,更是一種深入人心的精神信仰。它如同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夠溫暖人心,傳遞正能量。正是這樣的信念,激勵著胡運森在慈善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勇攀高峰。
慈心相映,大愛常照。因其在慈善領域的卓越表現,胡運森先后榮獲“三秦善星”等殊榮。然而,對于他來說,這些榮譽并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他將繼續用自己的方式,為慈善事業貢獻力量,讓愛和溫暖傳遞至更多人的心間。
《各界導報》2024-06-11 第5697期 4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