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數據和圖表展現了過去一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新進展新成就,現就公報中的數據進行解讀。
居民健康水平提高
隨著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醫改不斷向縱深推進,人民群眾健康需求不斷得到滿足,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76.7歲,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孕產婦死亡率從19.9/10萬下降到19.6/10萬,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居民衛生服務利用增加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鄉居民醫保制度的建立健全,居民醫療服務利用持續增加。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門診總量比上年增加2.5億人次(增長3.2%),居民平均就診由2016年的5.8次增加到2017年的5.9次。全國住院總量比上年增加1708萬人(增長7.5%),年住院率由2016年的16.5%增加到2017年的17.6%。
通過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醫療服務新需求。截至2017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超過40%的醫院開展了預約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超過80%的醫院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和同級檢查結果互認,居民看病就醫感受逐步得到改善。
醫療費用漲幅下降
2017年,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政策全面跟進,實現新舊機制的系統轉換。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病人藥費的下降帶動了醫療費用整體漲幅的下降,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按照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4.7%,漲幅下降0.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比上年上漲3.3%,漲幅下降0.8個百分點。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下降1.8%,占比下降2.8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下降7.1%,占比下降2.5個百分點。
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增加
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分級診療制度,分級診療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通過培養全科醫生、推動家庭醫生簽約等逐步增強基層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量不斷增加。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達44.3億人次,比上年增加0.6億人次,漲幅(1.4%)較去年增加0.7個百分點。其中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門診量占門診總量的23.0%,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2017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入院4450萬人(占18.2%),比上年增加285萬人,漲幅(6.8%)較去年增加3.6個百分點。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