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瑞咨詢發布了《2019年中國熬夜晚睡年輕人白皮書》,調研結果顯示:熬夜晚睡年輕人中,近42.6%的人群通常在22:00-23:00入睡,近33.7%的人群通常在23:00-24:00入睡,而凌晨才進入夢鄉和作息長期不規律的人群占比則達到了23.7%。
記者在采訪調查中發現,如今,熬夜已成為年輕人生活的常態,很多人經常通宵打游戲、追劇,或者去KTV、酒吧,開始各種娛樂活動;有的白領工作生活壓力大,也經常熬夜加班,這樣不加節制地熬夜對身體造成了傷害。
熬夜成年輕人生活常態
“變胖也就算了,熬夜可能還會讓你變傻。我倡議從今天起拒絕熬夜,回歸健康生活!”8月3日,在西安經開區一家電子公司上班的軟件開發工程師薛亮在微博上剛發出不熬夜的倡議,就得到了不少網友點贊和響應。
“伴隨著社會壓力增長、娛樂方式多元化和個體意識的覺醒,熬夜晚睡已成為當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之一。”薛亮告訴記者,很多人剛開始是因為偶爾的學習或者工作原因晚睡,后來不知不覺就變成了慣性。同時,睡覺之前玩手機也是大多數年輕人晚睡的原因,刷微博、看朋友圈不知不覺就熬夜了。此外,瘋狂追劇、玩游戲、看球賽等等也都是年輕人熬夜的原因。“‘一時熬夜一時爽,天天熬夜天天爽’,這是熬夜族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但時間一長身體就搞垮了。”薛亮說。
近日,艾瑞咨詢發布了《2019年中國熬夜晚睡年輕人白皮書》,調研結果顯示:熬夜晚睡年輕人中,近42.6%的人群通常在22:00-23:00入睡,近33.7%的人群通常在23:00-24:00入睡,而凌晨才進入夢鄉和作息長期不規律的人群占比則達到了23.7%。在睡眠時長方面,有將近8%的人群日常處于嚴重缺覺狀態,平均睡眠時間在5小時及以下。“熬夜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的生活習慣,晚上明明已經困得不行了,卻還是抱著手機不撒手,心里想著再玩一會兒,10點半再睡,10點半到了拖到11點,就這樣一拖再拖,再看時間,已經凌晨了!”看到這份《2019年中國熬夜晚睡年輕人白皮書》后,在西安南郊一所高校就讀的大學生高子怡并沒有驚訝,在她的身邊,“熬夜族”比比皆是。但當她上網搜索“熬夜的危害”關鍵詞后,開始擔心起來。“熬夜且睡眠不足會影響整體認知功能,反應速度、辨認空間的靈活性、認知能力、學習能力都會下降,并且影響情緒。更嚴重的是,睡眠是影響阿爾茲海默癥(俗稱老年癡呆)最密切的因素之一。長期的睡眠不足,會導致大腦內部堆積一種蛋白垃圾,這種垃圾會損害神經細胞,讓其喪失功能,并最終死亡。”在微博上,高子怡聯系到了薛亮,并加入了“拒絕熬夜”的倡議團隊。
熬夜讓發際線越挪越高
“我是從零開始做公眾號的,當時我白天要做其他事,晚上編輯公眾號,第二天推送,每天都熬夜,基本有半年多都是每天睡3個小時左右。”在西安一家文化傳媒公司上班的劉振告訴記者,自己本身就是一個經常熬夜的人,熬通宵是家常便飯。熬夜久了,會頭疼、精神不好,還會暴脾氣。
提起熬夜的危害,大家會不約而同地想到“脫發”。“熬得天昏地暗也就算了,最悲劇的是,熬了一夜做好的七八條推送文章忘了保存,打瞌睡的時候鼠標按到了不該按的地方,推送都沒了,哭著重來,痛徹心扉。”加班熬夜多了,劉振開始有些撐不住了。“上個月才進的醫院,因為中耳炎,醫生說是熬夜上火導致的。”最讓劉振鬧心的是,現在脫發真的很嚴重了,每次洗頭一掉一大把。飲食也不規律,晚上11點多下班12點才吃上,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晚飯還是夜宵,身材變得越來越臃腫。
“天天熬夜,為了打發枯燥的工作時間,我經常看看微信、刷刷微博、逛逛知乎……從一個網絡社區‘流浪’到另一個網絡社區,在手機上消磨著時間。可是,最近我不但發現開始掉頭發,而且皮膚明顯變差了!”在西安高新區一家證券公司上班的陳進逸告訴記者,不知道是飲食問題還是睡眠問題或者是工作壓力,現在明顯感覺自己的發際線越挪越高,有的地方有成片掉的趨勢。
“真的不敢熬夜了,看看臉上的疙瘩、越來越少的頭發,真是慘不忍睹啊。”今年27歲,在西安一家影視公司做視頻剪輯的徐飛說,在業內剪輯師有個外號叫“熬者”,意思是在電腦前熬出來的。由于視頻后期素材量巨大,加班熬夜是正常情況。徐飛發現,自己最近每次洗頭都要掉一大把頭發,有一次理發師洗著洗著不敢洗了,說頭發掉得有些嚇人。“這種情況,估計和熬夜加班有關系,可能太累了,最近頭皮都是紅的。”徐飛說。
“熬夜導致皮膚變差、精神不振、身體不適,甚至脫發。”據西安市雁塔區一家三甲醫院皮膚科醫生介紹,近年來,前來入院就診皮膚科的人群中,關于頭皮引發的病況人群增多,最常見的病癥就是頭皮發紅、膿包、脫發明顯,這些患者中相當一部分人作息時間不規律,經常熬夜。
“加班熬夜”都是“拖延癥”惹的禍
“檢查結果出來了,幸虧沒啥大問題,以后再也不熬夜了……”8月5日,在醫院拿到檢查報告單后,大學生陳晨(化名)終于松了一口氣。門診的專家說是生理性貧血,好好調理身體的話問題不大。
就在兩天前,熬夜寫稿子的陳晨暈倒在了宿舍。“我很清楚,是因為熬夜把自己的身體弄壞了,可這個夜真的有那么非熬不可嗎?明明可以白天完成的事情,自己非要磨磨蹭蹭堆到深夜去做。”陳晨學的是播音與主持專業,擔任學校電視臺的主持人,熬夜寫文案成了家常便飯。“熬夜在大學校園里還挺常見的,除了我這種寫稿子的,還有做設計的、剪片子的、編代碼的、寫論文的、考前突擊的……至于玩游戲的、看劇的和刷手機的,這些充其量只能叫晚睡,連熬夜都算不上。”陳晨告訴記者,以前每次寫稿幾乎都是下午三四點就開始坐在電腦前,先是在網上漫無目的地瀏覽,插上耳機聽聽音樂,一會再拿起手機玩玩……一直拖到晚上10點才在電腦上敲下第一句話。
和陳晨一樣,在西安經營一家心理咨詢中心的李小雨每天一上班就早早坐在書桌前,開了電腦和手機,攤開本書,發呆走神,刷朋友圈或者看八卦。在此期間,似乎除了工作別的事情都是那么有意思,那么吸引人,直到快下班了,自己要做的事迫在眉睫才開始。
但讓李小雨驚訝的是,自己一個兼職做微商的朋友,除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得有聲有色,兼職的微商也是在短短一年半的時間里做到全國特級代理,所有資料整理得井井有條,安排講課、培訓、開發新客戶、回訪老客戶樣樣不差。“如此之多的工作肯定要熬夜的,可實際上她總是群里加班最少、最早躺上床的人。”李小雨再也不相信“我喜歡夜里工作,因為效率高”的托詞,大部分人“加班熬夜”都是“拖延癥”惹的禍。大部分加班無關努力,低效而已。
專家給“熬夜族”支招 化解健康風險
“如果人們經常熬夜,會引起體內的內分泌失調,血液系統循環障礙,生物鐘一旦紊亂了想恢復,大腦需要1周、肝臟腸胃則需要2周。不僅如此,多動癥、抑郁癥、代謝性疾病、生殖健康都與生物節律有關。”中國科學院研究員孫中生稱,不僅是基因,光照、飲食等環境因素也會影響生物鐘變化。而生物鐘紊亂與精神疾病緊密相關,同時會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內分泌代謝疾病。
“從中醫的角度來講,熬夜耗傷肝血腎陰,不利于身體健康。但是很多需要值班的工作必須熬夜,盡量減輕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就顯得格外重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長期從事健康教育工作的專家梁淑敏從運動、飲食等方面給“熬夜族”支招,化解健康風險。
“夜班時,可以忙里偷閑做幾個簡單的動作,舒展筋骨,調暢氣血。背后手扣手拉伸、鍛煉、放松頸部、肩部、背部肌肉,緩解頸肩背部的僵硬疼痛,適合電腦一族,每次扣手后堅持20秒,兩邊各做5次;深蹲能強健心肺功能,鍛煉下肢肌肉;直立、放松膝蓋和腳踝,全身力量放在左腳上,抬起右腳,足心放在左膝蓋內側,保持10秒鐘,然后換腳,循序漸進,直至1分鐘,習慣睜眼做后,慢慢訓練閉眼做,這個動作可以鍛煉平衡能力,并有引氣血下行,疏通經絡的功效。”除了適當運動,梁淑敏建議熬夜時,晚餐應該吃富含B族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如動物的肝臟、瘦肉、牛奶、魚類、豆制品、綠色蔬菜、水果等。如果要吃夜宵,推薦全麥面包、各種粥類。少吃高糖高鹽的甜食、餅干、西式快餐等食物。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