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唇甲色淡,出現這些貧血癥狀時,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吃一些補血的藥物,如阿膠、當歸等。但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朱欣佚指出,這些具有補血功效的中藥未必能幫你搞定貧血,因為補血的同時還必須補氣。
氣與血互相轉化。中醫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血同根同源,可互相轉化。氣能生血、行血,血可以由氣轉化而來,并在氣的推動下乖乖地待在血管中,源源不斷地正常運行,為身體提供充足的養分和動力。同時,氣是無形的,需以有形之血為載體,存在于血液中,得到血液的滋養,氣旺而生血。
補血藥大多難吸收。中醫常用當歸、白芍藥、阿膠、地黃、何首烏等藥材來補血,但這些補血藥質地黏膩,單純服用并不能很好地被人體消化吸收,
尤其是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如老人、腸胃不適的人,服用后不僅吸收困難,不能讓珍貴的藥材物盡其用,還容易給消化系統帶來負擔,出現腹脹、大便稀溏等不適癥狀。
健脾補氣可糾正貧血。朱欣佚介紹,貧血患者要想正確補足體內血液還需從健脾補氣入手。產后大出血產婦、外傷出血患者、術中出血量多的患者,在現代可以通過輸血將血容量快速補上來,但在古代或沒有輸血條件的地方,可能就要用到大劑量的補氣藥物。“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也就是說,人在出血的同時氣亦隨血而脫,單用補血藥物會面臨吸收難題,而補氣可促進血液凝固,控制出血,幫助穩定病情,古時搶救休克患者就常用人參大補元氣。還有一類慢性出血患者,如月經量多、月經淋漓不盡、慢性腎病有血尿的患者等,可用補氣藥物止住慢性出血,繼而加以補血藥物調理以糾正貧血。
中醫補氣的經典方劑為四君子湯:人參(后人以黨參代替人參,更適合日常服用)、白術、茯苓、甘草,此方健脾益氣,能增強身體運化之力;中醫補血養血經典方劑為四物湯:當歸、地黃、芍藥、川芎,有補血活血的功效。四君子湯還可和四物湯合用為八珍湯,達到補氣和補血的雙重功效。
另外常用的還有十全大補丸,其實就是八珍湯中的八味藥加上補氣的黃芪和溫陽的肉桂,既能氣血雙補,又能兼顧改善氣血虧虛導致的虛寒癥狀,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和腫瘤患者有時會以此藥來滋補身體。專家建議貧血患者先去醫院就診,根據診斷結果在醫師指導下辨證合理用藥。據人民網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