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嶺山下的騎行綠道(資料圖片) 記者王健 攝
古城秋景如畫(資料圖片) 記者 竇翊明 攝
東方IC供圖
公園南路種植的綠樹和鮮花(資料圖片) 記者 謝偉 攝
鐘鼓樓廣場綠意盎然 (資料圖片) 記者王健 攝
小雁塔景區內秋意正濃(資料圖片) 記者 竇翊明 攝
實施更嚴格的紅線管控、加大更有效的綠色投入、強化更科學的執法監管、實現更惠民的生態補償、確保更有力的法治保障……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通過的《中共西安市委關于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的決定》中提出,我市將健全生態安全保障體系。
實施更嚴格的
紅線管控
1.我市將加快建立全市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完善《大西安生態綠色空間體系規劃》,制定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確定生態保護紅線區域、自然資源使用上限和環境質量安全底線,將生態功能重要區域、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納入生態保護紅線,推進生態保護紅線內生態保護與生態修復,制定生態環境準入清單,改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
2.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實時監控人類干擾活動,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監測預警與評估考核,全面掌握生態保護紅線動態變化。
加大更有效的
綠色投入
1.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生態保護資金作為專項財政列入各級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并明確逐年增加的比例。
2.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級財政轉移支付中的相關資金增加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投入,爭取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更多支持。
3.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鼓勵引導社會和民間資本、外來資本和金融信貸參與生態保護示范區建設。
4.創新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投融資機制,鼓勵發展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股權融資等。
強化更科學的
執法監管
1.實行最嚴格的環境執法監管,推進生態、環保、森林、水務等部門監測機構和監察執法機構整合以及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統一的監管和執法體制。
2.加快形成覆蓋所有生態環境要素、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的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建立以應用為導向的資源環境監測預警數據庫和信息技術平臺,實現信息共享。
3.開展生態環境大數據分析應用,聯合高??蒲袡C構共同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建立生態環境質量趨勢分析和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預警機制。
實現更惠民的
生態補償
1.制定生態補償實施方案,建立生態補償標準體系和生態補償資金穩定增長機制,歸并和規范現有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渠道,建立形式多元、績效導向的生態補償機制,形成生態損害者賠償、受益者付費、保護者得到合理補償的運行機制。
2.完善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流域生態補償、森林(濕地)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紅線區生態補償等制度。
3.探索建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和有償使用制度,作為生態補償機制的補充。
確保更有力的
法治保障
1.市人大常委會根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做好地方性法規的立改廢釋工作,加快推進《環境保護條例》《水污染防治條例》等立法進程,為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提供法治保障。
2.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要充分履行審判、檢察職能,強化和鞏固生態環境執法和司法聯動機制,加強法院專門審判機構建設,探索設立生態警察、生態法庭等綜合執法機構,提升環境資源專業化審判能力,有效發揮檢察監督職能,深入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工作。
3.建立和完善生態督查、交辦、巡查、約談等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常態化督查。 記者 文艷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