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陜西社會民生工作七十年發展成就綜述:順應群眾期盼 實干增進福祉

2019-10-07 08:32:24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 民心關注民生,民生匯聚民心。滿足群眾期待,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社會民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手中有“真金白銀”,切實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僅順應了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振著三秦兒女對改革發展的信心。...

  記者 李羽佳 通訊員 梅軒 常鋒

  民者,國之根也。

  民心關注民生,民生匯聚民心。滿足群眾期待,讓百姓過上好日子是社會民生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手中有“真金白銀”,切實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僅順應了千家萬戶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提振著三秦兒女對改革發展的信心。

  鞏固“民生之本”

  就業創業總量不斷擴大

  我省舉辦大型人才招聘活動。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立的計劃用工制度,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就業基本方針,我省就業服務由以城鎮勞動者為主體向城鄉統籌轉變,就業工作正在朝著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的目標闊步前進。

  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全省就業人數由1952年的631.3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2072萬人,全省就業人數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由1952年的41%增長到2018年的53.6%。就業收入大幅提升,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從1952年的495元增長到2018年的74993元。農民工從無到有,753.8萬農民工活躍在全省各行各業,成為我省產業工人的主體,成為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崛起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從2013年至2019年6月底,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92.8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維持在3.3%左右,全省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就業服務更加充分。1979年,我省在西安市創建全國首家勞動服務公司;1986年,又在西安市成立全國最早的綜合勞務市場,就業扶持、職業介紹、失業保障和就業創業培訓等公共服務更加充分,促進了勞動力自由流動。2018年,全省實現了省、市、縣、鄉、村5級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全覆蓋,“網格化”“一站式”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新社區工廠、“龍頭企業+培訓”等就業扶貧模式全面推開,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正在依靠雙手脫貧致富。

  創業成為拉動就業新引擎。從自謀職業到鼓勵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不斷顯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掀起了“全民創業、家庭創業、自主創業”的熱潮,目前已創建國家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5個、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81個。我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強化創業引領就業,加大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業扶持補貼等支持力度,支持龍頭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圍繞優勢細分領域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支持大中專院校(含技工院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創新創業,支持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陜創業集聚,全面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有力推進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我省舉辦技能大賽。

  厚植“民生之依”

  社會保障體系覆蓋全民

  1951年,我省印發《關于實行勞動保險工作的通知》,由此拉開陜西社會保障制度的帷幕。惠民政策密集出臺,民生改革加速發力,更多普通百姓共享我省發展成果。

  工作人員上門為群眾辦理養老保險身份認證。

  覆蓋范圍持續擴大。加快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積極開展擴面征繳工作,針對社會保障中的一些“空白點”,實施社會保險全覆蓋行動方案;統籌安排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調整,逐步建立兼顧全省各類人員的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截至2019年6月底,全省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2748.42萬人、404.57萬人、551.25萬人。

  待遇水平穩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15連調,月人均基本養老金從2005年的648元提高到2019年的2853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從制度建立之初的每人每月55元,增加到2018年的月人均139元;失業保險金最低標準從1999年的135元提高到2019年的1440元;工傷保險待遇中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月傷殘津貼由2002年的300元提高到2019年的3257.25元。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力度不斷增強,基金安全保障更加法治化,基金規模逐步擴大,為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服務方式更加便捷。“只進一扇門”“只上一張網”,隨著“互聯網+人社”改革持續深入,無論是企業還是群眾,辦理人社相關業務可實現讓數據跑路代替人力跑腿,從“現場辦”變成“線上辦”“掌上辦”。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逐年提升,電子社保卡正在推開,第一批網上辦事事項和共享數據全部與省政務服務網實現對接,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進一步增強。人社服務窗口作風行風持續轉變,線上線下一套服務標準、一個辦理平臺,疏通了“痛點”“難點”“堵點”。

  筑牢“民生之基”

  人才聚集效應持續放大

  人才是最寶貴的戰略資源。我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聚焦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建設,不斷提升高層次人才管理服務水平,使各類優秀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力度,用心擦亮“陜西制造”“陜西創造”的金字招牌,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的良好社會氛圍。

  人才整體實力增強。全省專業技術人才總量由20世紀80年代末期的50.5萬人增長到2018年的180萬人。現有“兩院”院士6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897人、陜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1059人、陜西省重點領域頂尖人才105人。全省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48個、工作站108個,陜西省博士后創新基地102個,累計培養博士后7000余人。全省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備,目前已評定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24個次,省級基地70個次;建成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7個,省級大師工作室90個。

  人才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從1986年起職稱制度的改革持續深化,評審工作程序和工作規則不斷健全,進一步釋放和激發了人才創新創業活力。“高精尖缺”人才高級職稱評審采取考核認定方式,簡化評審流程,全省已有110余名突出貢獻人才和引進高層次人才通過“綠色通道”,直接考核認定取得了正高級職稱。實施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制改革,面向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出臺宏觀職稱政策,激發了基層教育教學、工程技術、農業技術人才新活力。深化人才領域“放管服”改革,不斷擴大高級職稱自主評審范圍,先后授予全省所有高校(包括職業技術學院)和17家大型企業、2所科研單位高級職稱評審權,真正向用人單位放權、為人才松綁。

  善謀“民生之福”

  勞動關系保持和諧穩定

  農民工領取維權宣傳資料。

  勞動關系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是反映社會和諧的晴雨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逐步走上規范化法治化軌道,政府、工會、企業協商協調的機制更加成熟,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力保障。

  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持續深化。從城鎮勞動力配置由國家包攬到企業個人雙向選擇,我省勞動用工制度改革成效顯著。健全完善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由政府領導擔任主任的協調勞動關系委員會相繼成立,勞動合同簽訂率和履行質量不斷提高。加大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力度,加強爭議調解仲裁,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目前,240家企業和園區被評為陜西省勞動關系和諧企業(園區),其中33家企業和園區獲得全國模范勞動關系企業(園區)。

  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不斷加強。我省建立了源頭預防、動態監管和失信懲戒相結合的制度體系,加快推進在建工程項目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工資保證金、工資專用賬戶等制度落實,覆蓋率同比均有大幅度提升;建立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制度,并對各市(區)工作進行實地考核評比;加大欠薪失信聯合懲戒和案件查處力度,欠薪案件數、涉及人數、涉及金額同比實現“三下降”。

編輯: 陳晶

相關熱詞: 社會民生 七十年 發展成就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