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用傳統鑒定學解開柴窯“千年之謎” ——訪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館長王學武

2019-12-27 08:43:55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12月6日,“揭開柴窯千古之謎·助推耀瓷產業發展”主題采訪活動開啟...

1d54058bf3ddfa1cbcd71da67b89272b.jpeg

  圖為王學武向游客展示柴窯瓷器薄如紙的特性。

  12月6日,“揭開柴窯千古之謎·助推耀瓷產業發展”主題采訪活動開啟,媒體一行先后探訪中國規模最大的古陶瓷專題博物館耀州窯博物館,見證“絲路明珠”耀州窯1400年的崢嶸歲月;參觀耀瓷小鎮,感受耀州窯的傳承和創新;隨后走進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看“諸窯之冠”再現芳華閃耀世界。聆聽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館長王學武先生從收集的史料文獻、碑刻記載、瓷片標本和完整器物等多方面講解柴窯瓷器的產地論證和柴窯的特色,印證柴窯“出北地”,為來賓破解柴窯“千古之謎”。

  問:柴窯為何被稱為“中國瓷皇”?

  王學武:柴窯是指五代后周柴榮統治時期定期燒造的天青釉瓷器,也是歷史上唯一以皇帝姓氏命名的瓷窯。明朝《宣德鼎彝譜》中記載“內庫所藏,柴、汝、官、哥、鈞、定。”將柴窯排在第一位,明清以來,文人雅士根據柴窯瓷器的特點將其列為“五大名窯”之首,被人們尊稱為“中國瓷皇”。

  史料中用“四如”來形容珍稀貴重的柴窯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可惜的是,這位非常喜歡天青色瓷器的皇帝,僅僅只在位不到五年半的時間,便英年早逝。這座能燒出精美絕倫瓷器的頂級窯場,在歷史上曇花一現就不見蹤跡,留給后人無限的猜測與遐想。

  問:柴窯的特征有哪些?

  王學武:柴窯有“四如”特點:一是青如天。王館長拿出的柴窯精品,都是“綠中泛藍”,看上去像一片朗朗的青天,沒有開片,這正是柴榮皇帝御批的“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皇帝喜歡這種顏色,將自己的生日定名為“天青節”,將為自己蓋的廟宇,定為“天青寺”,希望自己的臣民在“朗朗青天”下安居樂業。“上行下效”,五代柴窯創燒了中國“天青色”,改變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局面,確立了宋代一朝天青色的先河。二是明如鏡,是指釉水。柴窯的釉質釉水必須有“滋潤細媚”的質感。一個“媚”既點明釉水要“嫵媚動人”,滋潤光細,是玻璃質感較強的透明釉,才有古人的“明如鏡”之比喻。三是薄如紙。是指小型器物如杯、盞、碟、盂之類的,器壁大多在1毫米左右,有的薄至0.5毫米,白色胎質細密堅韌,技術上才能拉坯極薄,且在近1300℃的高溫窯內不變形,器壁極薄可透光,它是當時全國所有窯場唯一能夠生產天青釉薄壁瓷器的。形容“紙”它不是指現代的大型機壓紙,而是晚唐五代時期的棉麻粗纖維沉淀紙,古人用“薄如紙”來比喻。四是聲如磬。是指燒制窯溫在1260—1330℃間,特指盞類的“薄壁”器,釉光明亮不開片,其聲音才可敲擊如“磬”,清脆悅耳悠長,似佛塔上的風鈴。柴窯瓷器之貴重,古代即有“片瓦千金”之說,可謂價值連城。

  最神奇的是當用手電照射瓷片背面,瓷片正面就會出現一輪“明月”,四周是一片青天,晶瑩剔透,釉面可以照進人影,輕輕敲擊它的盞壁,聲音悠揚悅耳、連綿不絕,令在場參觀人員無不為柴窯瓷器的“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所震撼。

  一千年前,一毫米厚,片同金翠。在現場,通過與汝窯、哥窯等其他瓷器的對比,唯有柴窯瓷器的胎體極薄且透光,壁薄如蛋殼、工藝之精湛、釉色之精美,為后世所無,展現了古人的創新和智慧。有外國專家說,不到西安柴窯文化博物館,就不能說真正了解中國古陶瓷。希望能讓更多人認識柴窯,將精品柴窯文化傳承好、保護好、展示好,讓世界人民能真正領略 “中國瓷皇 ”之美。

48352fdfde3ba4d7a1c95814e3544241.jpeg

  五代天青色十一曲筆洗。

  問:您是如何解讀“柴窯出北地”?

  王學武:我綜合運用歷史學、文獻學、考古學、鑒定學、標型學甚至地理學等等學科的知識,對柴窯瓷器進行追蹤、搜集、研究,事實證明柴窯就在陜西耀州。根據史料有關柴窯特征的記載,我逐條逐條地來追根溯源,尋找原物。如《格物要論》記載“柴窯,出北地”,關于北地之說,有人泛指中國整個北方。但事實并非如此,我對照郭沫若先生繪制的《中國史稿地圖集》,尋找“北地”,從各個歷史碑刻中尋找“北地”,歷經曲折,終于澄清:“北地”是指五代時期的北地郡,即是宋代耀州所在地,正是出青瓷的地方。又說“柴窯燒者,青如天,滋潤細媚,有細紋,多足粗黃土”,我們收集的瓷器實物特征一一如此對應且相應,撫之如玉、細膩光滑,栩栩如生、亭亭玉立,美麗的天青色和“滋潤細媚”令人賞心悅目。古陶瓷鑒定界的泰斗耿寶昌老先生見到這批古瓷時激動不已,對此贊不絕口。

  接著,王館長從收集的歷史地圖、金石碑刻、名人文獻、縣志文檔等多方面論證《格古要論》“柴窯出北地”,“北地”就是“北地郡”的簡稱,在今天的銅川市黃堡鎮。這是西安柴窯博物館第一次將“北地”的沿革從戰國證明到清代晚期,歷時2180多年、自三國魏文帝將“北地郡”遷徙固定在陜西華原(耀州)、富平、同官(銅川)之后,延續使用了1650年,鐵證如山。

  問:多地都在爭柴窯,您認為柴窯和耀州窯有什么關系?

  王學武:目前民間人士呼吁的“越窯柴窯說”“景德鎮柴窯說”,由于其地理位置均不在“北方”,更不在“北地郡”,加之又是當時戰爭的“敵對方”和運輸、記載、實物等都沒有符合五代末柴窯天青色“四如”的窯址及標本。河南本省就有多種柴窯說,一方面開封、鄭州、洛陽都是古都,但是都沒有歷史上的“北地郡”或者“北地”建制,將“北地”理解為“北方”是歷史地理知識欠缺和字義理解上的牽強附會。另一方面,我館多次去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鄭州考古研究院,從河南目前發現的300多座窯址來看,以五代末為界,還沒有一座窯址能夠生產天青色瓷器的,更沒有能夠達到柴窯“四如”標準的。無論是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下鄭州柴瓷文化研究會2011年出版的《鄭州柴窯》一書,其封面所用的“荷葉口碗”就是五代耀州窯的黑胎產品;還是該會2019年舉辦的“首屆鄭州柴窯對話會”,其展示的五代標本,不論是黑胎還是白胎,基本上都是耀州窯生產而流通到鄭州、由城市開發而從地下出土的。一些不懂鑒定學的人,誤以為“從鄭州出土的就是鄭州生產的”,類似的這樣錯誤在560年前的明代王佐就已經發生過。如果說在當時的科技束縛下情有可原的話,在今天則實不應該。所以,王館長通過所在的九三學社,連續三年,四次在全國兩會上提案:“開展中國傳統鑒定學與多學科合作”,保護好中華民族的精品文化。

1608ad976cfc0fdde904e52fec9b1083.jpeg

  中華天青第一壺——高浮雕雙龍雙鳳壺。

  “殿之梁間板記且古載”,王館長從耀州區和故宮博物院考察取證到五張耀州窯窯神廟的碑拓中,研究發現過去認知上的“斷句”錯誤,首次提出“閱梁間板記:創自周、至五年”;“肇自周,至五年”,這里的“周”,就是指五代“后周”;“至五年”即指柴榮皇帝在位五年多一些的時間。而不是原來誤讀的“周至五年”,歷史上根本沒有這個年號,單一的考古將永遠無解。而在“后周”之前所有“周”,還沒有柴窯好瓷器的誕生,就是很好的反證明。柴窯博物館內六張耀州窯“窯神碑”,都是記載后周柴窯的。中國窯神非它莫屬!就是因為趙匡胤設計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違反了君臣之道,他要從政治上把這一段歷史“抹掉”,不準許提“周世宗”,故而以后只能簡稱“周”以“避諱”。這是不能脫離當時的歷史政治實際來研究的。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古器物部主任呂成龍在2012年“第二屆中國柴窯文化高層論壇”學術研討會的總結發言中說:“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在眾多柴窯說法中,唯有五代末北宋初耀州窯天青釉瓷器中的精品與文獻中有關柴窯瓷器特征的描述相符合。”五代時期耀州窯天青釉高浮雕剔刻雙龍雙鳳壺、天青釉牡丹雙流壺、中華天青第一杯等實物證明柴窯“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真實存在和柴窯“諸窯之冠”的精美絕倫。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瓷器泰斗耿寶昌認為,這些天青釉瓷片是目前與文獻記載中“最黏合”的柴窯實物。破解柴窯之秘,不但將震驚中國,而且震驚世界,意義重大而深遠。就連著名收藏家馬未都也在其作品《瓷之色》中表示:“近年來出土面世五代耀州窯精品,無論殘片還是整器,讓柴窯的面目更加清晰,讓其歷史趨向于真實。”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柴窯 千年之謎 西安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