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省民俗文化專家倡議將“biɑng”字入字典
“biang”字入字典倡議現場 記者 雷縣鴻 攝
1月4日,記者從陜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剛剛結束的工作年會上了解到,由該協會組織發起的“biɑng”字入字典倡議正式發布。
據介紹,近年來國家相繼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升華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脈”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使其成為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老根”,而漢字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延續的基礎。字圣“倉頡”根據鳥獸跡首創了漢字,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陜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作為學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主要從事倉頡本體精神價值、倉頡造字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以及漢字文化等方向的研究,并就和倉頡文化有關的民俗文化與民間文學進行整理傳承與研究。
1月4日,陜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會長、省非物質文化保護專家、陜西師范大學教授傅功振向記者介紹,“biɑng biɑng”面的“biɑng”字為民眾所創,自產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其文化元素有十種之多,內涵十分豐富,體現了秦人之習性和特點,省倉頡文化研究會秉著嚴謹的治學理念和為大眾服務的態度,走街串巷收集民間資料,拜訪眾多文字研究家,對“biɑng”字做了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大家一致認為陜西民間已創造了含有很多文化元素的“biɑng”字,倡議將“biɑng”字錄入字典、詞典、辭海等工具書中。
據悉,陜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目前正準備相關佐證資料,向國家有關部門上報遞交將“biɑng”字入字典的程序。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