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讓娃學樂器為了啥?西安高中生調查有你的影子嗎

2020-06-14 09:12:04  來源:華商網  


[摘要]張藝凡是西安鐵一中國際部高二學生,近日,她發起了一項網絡調查:爸媽,你為什么讓我學樂器?對西安146位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經歷進行了調查。...

  張藝凡做調查是因為小時候學琴從未體會到快樂,因此中斷了好多年,讓她欣慰的是,調查結果發現,家長讓孩子學習樂器的功利性沒那么強了,但面對孩子的不認真,仍然存在“語言暴力”。如何正確陪伴孩子學習樂器,張藝凡建議:多一些走心的鼓勵,少一些毫無靈魂的“你好棒”。

  小時候學鋼琴枯燥、痛苦 被媽媽打斷了三根塑料尺

  張藝凡是西安鐵一中國際部高二學生,近日,她發起了一項網絡調查:爸媽,你為什么讓我學樂器?對西安146位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經歷進行了調查。

  說起調查的初衷,張藝凡說主要源于自己的學鋼琴經歷。

  張藝凡四歲開始學鋼琴,“當時看到電視上鋼琴家演奏,就覺得很棒,父母也剛好有這個意愿。”張藝凡說,當時只看到了光鮮的一面,并不知道練琴是一個辛苦而枯燥的過程。

\

  “回想起來,我小時候學琴從未體會過音樂帶給我的快樂。”張藝凡說,剛學琴半年時間里一直在練習調指、抬指等基本功,完全沒有樂趣,她又屬于比較調皮的小孩,練不好父母就會打,練琴成了一項任務。就這樣一直持續到小學四年級,張藝凡開始消極怠工,任憑媽媽打斷了三根塑料尺,她就是窩在彈鋼琴的角落里不愿意繼續。就這樣,練琴這件事在打和被打之間中斷了。

  因為一檔節目重新學琴 現在練琴是一個享受的過程

  誰也沒想到,這件事居然因為一檔綜藝節目發生了轉折。張藝凡上高一時看了一檔聲樂綜藝節目《聲入人心》,節目中各大院校的聲樂系學生用音樂傳達自己的情感,“同樣是音樂,聲樂可以,鋼琴為什么不可以呢?”對于鋼琴,張藝凡還是有點遺憾的,平時看到同學彈琴她心里就酸酸的,于是她又萌發了重新學琴的想法,“最初的目標是可以給節目中的選手伴奏,現在只是很享受彈琴的過程。”張藝凡說,雖然好多年沒有彈琴,但小時候的基本功還在,重新撿起來并不難,每周一次鋼琴課,每天練習一到兩小時,現在學琴反而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

  為什么會快樂?張藝凡總結,小時候拿到曲子只是彈,并不懂其中表達的情感。隨著年紀的增長,對音樂的理解也更深入了。練琴的方法也做了調整,練習之前先去了解曲子的創作背景,這樣練起來就是帶著感情的,有時還會加入一些自己的情緒。“練琴變得非常個人、多元,很享受這個過程。”張藝凡說,有時候彈的比較滿意的曲子她會錄音后發給好朋友,也能從中得到鼓勵。

\

  這種前后的反差讓張藝凡陷入思考,現在的孩子練琴是否也會遇到和她類似的問題,他們的家長是如何陪伴孩子的,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家長和孩子到底應該如何和諧相處?為此,她發起了一項網絡調查。

  樂器選擇:更多樣性 近五成由家長和孩子商議決定選樂器

  此次調查采取線上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西安有過學習樂器經歷和正在學習的孩子家長進行調研,共收回問卷146份。

  調查結果顯示,鋼琴仍舊是多數孩子的選擇,西洋樂器占比達三分之二,但比起以前多數人選擇的鋼琴和小提琴來說,打擊樂、吉他、薩克斯等樂器多了起來。不少人開始學習民族樂器,如阮、揚琴、嗩吶、笛子、琵琶等。

\

  調查顯示,多數同學的樂器學習是受到了家長的影響,很多家長將自己的“音樂夢”或多或少地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這也導致了部分家長可能會無意識的將自己的意愿附加在孩子身上,比如近五成的家長表示樂器種類的選擇由家長和孩子商議后共同決定,8%的家長替孩子做決定,只有不到30%的家長單純參考孩子的興趣和喜好。

  練琴時長:每天練琴的孩子不到1/3 面對半途而廢家長更理性了

  調查結果顯示,30%的孩子學習音樂的時間在6年以上,超過一半孩子為中學生且持續學習并未放棄,但能保證每天練習的孩子不到三分之一,半數孩子每次練習時間為30分鐘至1小時。

  談到放棄樂器學習的問題,47%的家長選擇當遇到這樣的情況首先會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堅持下去,43%的家長愿意聽取孩子的理由和原因,通過溝通減少課時和練習時長以鼓勵孩子繼續, 并將放棄作為下策。

  親子矛盾焦點:不夠認真拒絕練習 七成孩子會承受“語言暴力”

  什么樣的情況能點燃家長的怒火?調查顯示,樂器學習中最大的“矛盾沖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學習、練習不夠認真,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家長又幫不上忙,干著急沒辦法;孩子不夠認真、拒絕上課練習、甚至想放棄,家長的努力眼看要付之東流,著急上火。兩者占比超過70%。

\

  當孩子犯錯、練習不好、情緒不高、想偷懶的時候,70%的孩子都會遇到家長“練不好就別吃飯”,“錯一次三遍”,“練了多少遍還不會”這樣的語言暴力,甚至打罵體罰。當孩子遇到問題、瓶頸的時候,還有40%的家長并不愿意跟孩子聊聊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而是責備、批評,讓孩子自己死磕,甚至動手的情況。

  學習樂器的理由:希望音樂帶給孩子享受和陪伴

  調查結果讓張藝凡比較欣慰的是,家長讓孩子學習樂器的理由更佛系了,也更愿意花時間在基本功練習上,功利性沒那么強。

  超六成的家長認同扎實的基本功練習,比快速上手、學會成品曲目更重要。

  對于選擇樂器學習的初衷,近七成家長稱是“希望孩子通過學習體驗音樂藝術, 培養氣質、 拓寬眼界,希望音樂能作為一種興趣給孩子帶來享受和陪伴”, 而非讓孩子進行專業的培訓或從事相關職業。

  只有不到20%的家長,是出于“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長,在校園、職場上有‘才藝展示’的機會”。“可以看出,家長們的初衷功利性逐漸弱化,更多人看重這一決定給我們帶來的長遠收獲和影響。”

  同樣,對于考級、參賽、表演的追逐雖然熱度未減,多數家長的目的已經更加“佛系”。他們更希望孩子通過這些磨練了解自己的水平,激發學習的動力,或者積攢登臺經驗,培養自信等等。至于看重證書來證明能力,提升孩子競爭力的家長,占比則不足20%。

\

  與此同時,樂器學習中孩子的自主性增強了,超過60%的家長表示會幫忙安排時間等輔助孩子,具體的練習內容由孩子自己把控。

  希望和建議:多一些走心的鼓勵 少一些毫無靈魂的“你好棒”

  做完調查問卷,張藝凡找到了自己曾經“半途而廢”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家長的溝通方式太過專制,一味地指責只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

  為了給其他學習樂器的孩子和家長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張藝凡還特意請教了幾位藝術教育的老師。

  “我想對家長們說,要尊重和理解孩子,放下自己家長的身份,平等地和孩子溝通,真正理解孩子之后,就會減少不必要的沖突。”張藝凡說,希望家長多多“鼓勵教育”,而且是走心的鼓勵,少一些毫無靈魂的“你好棒”“加油”,更多地是對孩子相應表現的鼓勵。“比如當你覺得我們多練幾遍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時, 你可以說‘我覺得你演奏的很好,我想拍一小段留作紀念’”

  “我們不想要包辦代替型家長,當然也不想要完全漠視型家長。”張藝凡說,完全包辦會讓孩子失去自主學習能力,漠視則會讓孩子誤以為爸媽不愛自己,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型家長,“當我們遇到困難挫折、沮喪失望時,希望爸媽愿意信任我們,聽聽我們的想法,給我們時間去消化與試錯,給我們空間去思考和休息,或者幫助我們一起尋找解決辦法,或者向老師老師請求幫助。”

  對于正在學習樂器的孩子,張藝凡想告訴他們:“不要在意老師、家長、同伴怎么嘲笑你,堅持做下去,音樂就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快樂。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高中生調查 樂器 西安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