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蹣跚學步到咿呀學語,從不諳世事到學知明理,思想政治教育一路伴隨著我們,貫穿著人生始終,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思政教育,育人于無形。
大學是青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否養成的關鍵階段,如何上好思想政治教育這堂人生必修課?7月16日,省政協圍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與部分政協委員、專家學者、教師學生代表面對面互動交流,群策群力為我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靈魂工程”和“生命工程”。今年3月,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聯合省民革先后在西安、渭南開展對不同層次的高校調研,在實踐中找問題,尋難點。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存在進展不平衡、在配齊建強思政隊伍上還有一定差距、課程改革力度不夠 、缺少精品課程、工作格局還有待構建等問題。”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主任劉斌在介紹前期調研情況時,直指問題痛點。
從加強高校院系級黨組織建設到構建思政教育專業化新格局,在召開的月度協商座談會上,委員專家各抒己見,針對問題暢談意見和建議。
“創新”是此次委員、專家們建言中的高頻詞。省政協常委、西安石油大學黨委書記賽云秀表示,院系級黨組織全年工作中,周期重復性、執行落實性的工作超過80%,而推動本級工作創新的不足20%,具體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域,則是少之又少。對此他建議,要引導院系黨組織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積極實施黨建思政創新項目,推行“互聯網+黨建”、“新媒體+思政”等工作模式,要搭建“立德樹人”項目平臺,完善黨建思政創新考核和獎勵機制,大力引導、培育和激勵思政教育創新成果。
思政課是高校的核心課程和靈魂課程,省政協委員、陜西學前師范學院黨委書記付建成認為,將思政課改革創新納入學校黨委工作總體布局,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提升實效,探索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路子。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在學生,關鍵在教師,做好教師思政工作是加強學生思政工作的前提。但據省政協教科委調研結果統計,截至2019年,我省高校專職思政課教師生比為1:476,缺口超過26%,大部分高校的思政專職教師生比未達到1:350要求。
“當務之急就是要盡快按比例配齊思政課教師、壯大思政課隊伍整體力量,將強化思政課教師師德建設與加強業務培訓、實踐研修、集體備課相結合,提高思政教師綜合素質,同時,在人才項目評審中還要加大傾斜力度,在各種評審和評獎中單列思政課專項,增強思政課教師的職業認同感、榮譽感、責任感等。”省政協常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張玉明說。
陜西是擁有千年歷史的文化大省,先祖遺留的優秀傳統文化在塑造人的品格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目前,許多高校思政課程中缺少更多能夠觸動師生靈魂的精品課程,導致課程思政中存在“雨過地皮濕”現象。
省政協常委、陜西億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高志表示,陜西省歷史文化深厚,國有企業、軍工企業眾多,革命教育基地眾多。他建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優勢,與傳統優秀文化、軍工文化、紅色文化相結合,將優秀內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大革命紀念館、民俗博物館等場所向高校師生免費開放的力度。
陜西師范大學九三學社社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宋新雅也說出了自己看法。她認為,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大歲陜西文化資源的研究開發力度,建立政府、文旅部門和學校協同機制,學校成立“陜西文化資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中心”,有效開展教育教學,組建陜西文化資源共享平臺,滿足大學生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今年,受疫情影響,教學普遍采用網上授課的方式進行,網絡素材在豐富高校思政課教學資源的同時,一些不良社會思潮和負面言論也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省政協委員、西安體育學院黨委書記黃道峻建議,要針對網絡教學上的疫情熱點、淚點等進行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鍛煉中培育理性的社會心態。不斷加強對大學生國際視野的教育和引導,樹立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鞏固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各界導報實習記者 孫高菊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