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李榮)“從2007年第一次普查到第二次普查已經過去了10年,從普查數據來看,我省近十年來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污染治理能力明顯提升。”10月15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張育奎在介紹我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工作時表示。
普查數據顯示,與10年前第一次普查相比,陜西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相對減少,廢水污染物排放量平均降幅為47.1%,廢氣污染物排放量平均降幅為33.8%,污染防治成效明顯。同時,陜西單位產品的排污量和單位工業總產值污染物排放強度,也雙雙實現大幅下降。
陜西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于2017年7月啟動,普查對象是陜西省境內排放污染物的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和移動源。目前普查工作已通過國家驗收。
張育奎介紹,和2007年相比,我省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全省火電、鋼鐵、水泥制造等行業企業數量則分別減少了7%、37%和57%,實現了集約高效。重點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火電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減少95%、78%,水泥行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減少73%、31%。
普查數據表明,我省2017年工業企業廢水處理、脫硫、除塵等設施數量分別是2007年的3.1倍、6.7倍和5.1倍,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能力得到普遍提升,畜禽規模養殖場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5%以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和十年前相比,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數量增加了16倍,處理能力增加了5.7倍,實際污水處理量增加了5倍。
在第二次普查中,普查人員還首次對臭氧中的揮發性有機物進行嘗試性調查。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