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扶貧的熱情點燃了整個金秋季節,舉行消費扶貧農特產品展銷會、開展消費扶貧產品簽約購銷活動、網紅直播帶貨“線上”發力、第一書記化身“帶貨官”……神木市把消費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有力抓手,按照“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互利共贏”的原則,扎實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有力地促進了扶貧產業持續發展和貧困戶穩定脫貧。
規模化種植
全力以“扶”:黨建引領“聚合力”
今年以來,神木市成立消費扶貧工作專班,將消費扶貧工作列入年度脫貧攻堅考核內容,強化專題培訓,全市上下為消費扶貧拼單出力,使市場需求與扶貧產業聯系在一起、城市居民的“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與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聯系在一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促進農村持續健康發展聯系在一起,構建起消費扶貧長效機制。
產業花開瓣瓣香
一塊羊肉、一顆紅棗、一袋雜糧,每一份扶貧產品都連接著一個扶貧產業,寄托著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夢想。神木市堅持市場運作,搭建消費扶貧工作載體,狠抓扶貧產品認定,建立了《神木市消費扶貧產品名錄》,全市扶貧產品名錄共納入50家97個產品;充分發揮市域資源優勢,穩步推進“三專”建設,按照條塊結合、優化布局、應設盡設的原則,在大型商超、廣場小區、交通站點、旅游景點等人流密集場所布設智能專柜,建設扶貧產品銷售專館,設立消費扶貧專區,全市布點建成專柜22個、專館2個、專區6個。
神木市消費扶貧農特產品展銷會上展出的農特產品
開展消費扶貧農特產品展銷會,設置了國香神木農特產品展銷館、生態肉食品展銷館、消費扶貧專館、村集體經濟農特產品展銷館等9個展館,來自全市的35家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新鮮蔬菜、柳編、紅棗、小雜糧、蜂蜜等近100種優質農特產品集中亮相,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趕集”。參展企業神木市糕老莊農業食品公司負責人何彪高興地說:“我們的糕類產品是用神木本土產的黃米和紅棗為原料制成的,購買這些原料,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農戶農產品的銷售難題,通過展銷的方式,使我們生產的農特產品有了更好的銷路,實現農戶和企業雙贏的目標。”
此外,推動農畜產品由“單打獨斗”向“抱團取暖”轉變。神木市供銷社積極實施“金橋工程”,充分發揮供銷社在服務“三農”中的橋梁紐帶作用,通過“生產資料廠家+供銷社+農戶”“農戶+供銷社+龍頭加工企業”“龍頭加工企業+供銷社+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運行模式,架起了生產廠家與農戶、農戶與龍頭加工企業、龍頭加工企業與機關企事業單位的“三座金橋”,幫助農民推銷各類農特產達3000多萬元。同時,利用淘寶、京東網絡銷售平臺,依托農副產品龍頭企業,緊緊圍繞神木市“北糧南棗”的種植特色,全力做好供應商入駐和商品貨源組織,做好特色優質農特產品上線銷售工作,促進了扶貧產業的健康發展。
全力以“富”: 多方聯動“促落實”
消費扶貧一頭連著貧困地區農民的“錢袋子”,一頭連著城市居民的“菜籃子”“果盤子”,是社會力量參與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也是打通農產品內循環的重要抓手。神木市通過定點扶貧、企業對口支援、單位廣泛組織發動等舉措,形成多方聯動助力消費扶貧的工作態勢,參與消費扶貧的“朋友圈”不斷擴大。
紅棗豐收,棗農喜笑顏開
入冬后的麟州大地,逐漸開啟了寒冷模式,但駐村第一書記們卻一刻不停,深入村組,傾心“帶貨” 讓消費帶著扶貧的溫度。在高家堡鎮賀杏峁村,第一書記董雄忙得不可開交,連日來,他挨家挨戶摸底調查貧困戶農產品數量和銷售情況,積極牽線搭橋,與市場需求方達成購銷協議,共銷售土豆16880斤,紅蔥1531斤,紅小豆181斤,合計銷售金額16867.5元。
清晨,東邊的地平線泛起一絲絲的亮光,小心翼翼地浸潤著淺藍色的天幕,大柳塔試驗區生油村脫貧戶王子榮家的屋頂上飄著縷縷炊煙,空氣中彌漫著輕紗似的薄霧,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王子榮特別開心,今年他家4000多斤土豆通過消費扶貧賣上了好價錢。他樂呵呵地掰著手指頭算起了收入賬:“如果自己拉到市場上賣,每斤土豆價錢還不到1元。村黨支部牽線搭橋讓我搭上了消費扶貧的‘順風車’,每斤土豆能賣到1.2元的好價錢,政府可真是幫了我大忙了。”
機械化收獲土豆
大柳塔試驗區作為中國煤炭第一鎮,具有工業企業眾多的優勢,生油村是大柳塔試驗區唯一的貧困村,村黨支部“借力”企業積極開展消費扶貧活動,為村集體經濟和貧困群眾的產業發展“支招”,為增收致富“點燈”。村黨支部書記李振清表示,在試驗區的引導下,各級干部群眾、社會各界以“以購代捐”“以買代幫”的方式積極參與生油村消費扶貧,村里與當地90多家工業企業達成了農產品購銷協議,預計可銷售果蔬、肉蛋等農畜產品10萬多斤,受益群眾達200多人。
楊凌農高會上神木市展區一角
此外,神木市集中開展了“消費扶貧月”活動,簽訂產銷合作協議金額達1.06億元;舉辦了紅棗促銷活動,動員全市各鎮街、部門、中省市駐神企業、屬地工礦企業、涉農企業共同參與,共銷售紅棗170多萬斤,受益貧困戶452戶;舉辦了旱地西瓜節,銷售西瓜26.5萬斤,受益貧困戶180戶,讓消費扶貧托起了貧困群眾“穩穩的幸福”。
以機關單位、幫扶企業、社會組織和大眾消費群體四方面力量為重點,深入開展扶貧產品進市場、進超市、進企業、進機關、進網絡“五進”活動,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兩條渠道,同步擴大域內、域外兩個市場,確保消費扶貧取得實效。通過18個市級駐村工作隊派出單位開展扶貧產品采購活動、動員150家幫扶企業采取“以購代捐”“以買代幫”方式購買貧困群眾農產品、社會組織定向采購扶貧產品以及大眾消費群體幫銷助銷等方式,實現銷售金額7000多萬元。
脫貧戶產業致富
全力以“福”: 廣開銷路“見實效”
龍頭帶動、社會參與、網上直播帶貨、產銷對接活動等一系列消費扶貧舉措旨在廣開銷路,讓神木市各類特色農產品“走出去”,不僅撐起了扶貧產業大發展,而且穩定了貧困群眾的增收渠道,讓廣大群眾樂享消費扶貧帶來的“福利”。
綿延萬畝的棗林是是賀家川鎮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見證,這里不僅是紅色革命老區,也是紅棗之鄉,紅棗銷售收入是群眾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每年秋季紅棗成熟時,紅彤彤的棗兒成為紅色革命老區的一道靚麗風景線,映襯著棗農豐收的喜悅。為幫助棗農解決紅棗銷路難題,賀家川鎮積極開展政企聯合“棗”銷路消費扶貧活動,與陜西紅檸鐵路有限責任公司、陜西雙翼煤化科技實業有限公司、陜北漢農副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等11家愛心企業簽訂了紅棗購銷協議,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沙峁頭村村民王鳳樹高興地說:“今年政府牽線搭橋為棗農找銷路,與企業簽訂了紅棗購銷協議讓我們的紅棗賣上了好價錢,一年的辛苦沒有白費,黨和政府的政策好,棗農真是享福嘍,明年我會繼續好好打理棗樹,在棗產業上謀富路。”
神木市是優質紅棗主產市(縣)之一,有三千多年的紅棗栽植史,紅棗保存面積達23萬余畝。今年,紅棗豐收,神木市以消費扶貧為契機,多措并舉,按照“黨建引領+政府搭臺+企業帶動+群眾獲利”的模式,幫助村民實現“抱團致富”。萬鎮鎮通過夯實紅棗促銷主體責任,充分發揮鎮村兩級干部和幫扶隊伍作用,成立工作專班,做好鎮域內紅棗收購、加工、銷售等環節的組織和調度,以1.5元/斤的銷售保護價向西豆峪、萬鎮村、界牌等63個自然村收購紅棗60748箱,共計303噸,按要求配送至99家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受益貧困戶368戶,累計消費幫扶91萬余元,促進消費扶貧走深走實,進一步鞏固了脫貧成果。
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帶動貧困群眾致富
龍頭帶動“塑品牌”。下一步,神木市將大力扶持龍頭企業,將紅棗產業由“外銷拉動”向“龍頭帶動”轉變,積極推進“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基地+農戶”經營服務模式,建立紅棗供銷平臺,及時發布紅棗銷售信息,開展電子商務、網上交易和“互聯網+”等新型業態,促進農民增收。同時,支持發展“電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直產直銷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群眾通過網絡、微信、抖音等電商平合開展農副產品銷售。培育一批參與消費扶貧的流通示范企業,打造具有神木特色的消費扶貧電商平臺,讓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挑上電商銷售的“金扁擔”。
在神木市農特產品展銷會期間,采取“農特產品+互聯網+自媒體直播”的方式,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使農產品與市場得到有效對接,進一步拓寬了農特產品的銷售渠道,提高了“國香神木”區域公共品牌的知名度。期間,市融媒體中心主播與當地的“網紅”直播帶貨為神木小雜糧、紅棗、肉類等農特產品“代言”, 使越來越多的農畜產品“走”出神木,融入全國市場,進入“遠方朋友”的餐桌。
在第27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上,彤紅香脆的大紅棗、天然美味的黑山羊肉、頗具特色的曼喬咖啡、顆粒飽滿的五谷雜糧等主導產業產品競相爭艷,充分展示了神木市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取得的新經驗、新理念、新模式。展出期間,吸引了眾多客商駐足品嘗,為神木市農產品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對外展示、宣傳、銷售平臺,提升了神木市優質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
涓流共匯,足以涌成江河;綿力齊聚,定能眾志成城。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之年,神木市在發展產業的同時,以消費扶貧為著力點為脫貧攻堅戰強后勁,實現了產品匹配需求、產業看得見市場、農民夠得著渠道。展望“十四五”,神木市將始終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解決農產品產供銷環節上著眼未來,久久為功,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奮力譜寫神木新時代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截至目前,神木市累計實現消費扶貧農特產品銷售總金額1.24億元,惠及貧困人口8300余人。(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韓艷艷)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