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高忠平 李拴
2月25日上午,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榆陽區古塔鎮趙家峁村黨支部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榮譽稱號并獲表彰。這不僅僅是榮譽,更是該村通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擺脫貧困、成為全國典型示范、走向幸福美好生活的最好見證。
2013年之前的趙家峁村,只是榆陽區南部山區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土地貧瘠,大量青壯年外出務工,是典型的“空殼”、“空心”、“空巢”的“三空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僅3000元左右,是全省重點貧困村之一。“那時候,村民住的是破舊的老窯洞,耕地全是‘綹綹地’,村集體經濟一窮二白,根本談不上發展什么產業。”趙家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理事長趙衛軍說。
一切因改革而變,因改革而興。2013年,趙家峁村改選村“兩委”班子,新任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整章建制,謀劃發展,規劃修建溫室大棚、養殖場區等項目,發展現代農業。隨后,村“兩委”到區上詢求政策支持,時任榆陽區區長苗豐帶隊深入趙家峁村調研,提出了改革要守住不能改變土地集體所有性質、不能改變土地使用性質、不能稀釋農民利益三條底線,加快農村土地流轉步伐,科學規劃,大膽實踐。就此趙家峁村在全省率先拉開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序幕。
2014年,省農業廳將趙家峁村確定為我省首批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利用村集體流轉的土地和村民籌集的資金,全村建起了33座設施果蔬大棚、35畝集中養殖小區;新栽植山地葡萄150畝、山地蘋果150畝、酥梨30畝;建成了112套美麗農居,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趙家峁村黨支部書記張春平說。
改革浪潮滾滾向前,催人奮進。2015年,經過多次反復討論,榆陽區創造性地運用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政策,圍繞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組建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逐步探索建立“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現代農村產權關系。通過改革,實現定人、定股、定機制,構建起聯股、聯利、聯心的共同體。
趙家峁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是全省首個成立的以資源性資產作為改革重點的集體經濟組織。這一改革破解了山區土地零散、貧瘠撂荒、資源利用率低下和村集體經濟“空殼”等難題,實現了資源變股權、資產變股金、村民變股民,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多年來農村綜合改革的一次重大嘗試。
“改革不能止步,必須實現可持續發展,繼續壯大村集體經濟。”趙家峁村“兩委”班子達成一致共識。為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榆陽區在趙家峁村大力推進“三產融合”發展鄉村旅游。該村依托“中國美麗田園”景觀,確立了“業態創新、多元融合、保值增值、持續增收”的發展目標,并迅速建成設施農業區、垂釣休閑區、葡萄酒莊基地、旱作物農業體驗區和杏樹文化觀光區,從小型的游樂設施起步,到9D玻璃橋、彩虹滑道、空中漂流、森林穿越等新項目,再到美食街區、窯洞民宿、研學旅游等新業態,著力打造鄉村旅游綜合體,實現了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農產品變商品,步入轉型發展快車道。“趙家峁村是近郊短途旅游的好去處,我經常帶家人去感受美麗鄉村的魅力。”游客劉瀟英說。
“分紅越來越多了,日子越來越美了。”村民李青芳自豪地說。2016年以來,趙家峁村累計接待游客120多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800多萬元,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1060萬元,村民連續四年分紅500多萬元;2017年高質量退出省級貧困村序列;2020年村集體資產突破712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2260元,全村138戶貧困戶實現根本脫貧、全面小康。其間,趙家峁村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美麗宜居示范村”“全國生態文化村”。
如今的趙家峁村,現代化養殖小區、時令水果采摘區、旱作農業示范區提質增效,杏樹文化觀光區、美麗宜居生活區、鄉村休閑度假區交相輝映,“田園山水”美不勝收,“鄉音鄉愁”韻味十足。在改革成功后,趙家峁村還吸納周邊3個貧困村和10個自然村,建成更大規模、更大體量的“泛趙家峁村田園綜合體”,帶動周邊整片崛起,實現共同富裕,走上了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從趙家峁村試點起步,榆陽區整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為全國首批推廣的2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先進典型之一。目前,全區共成立村組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404個、鄉鎮合作聯社21個,實現貧困村全覆蓋。實施“一戶一田”流轉細碎化土地40萬畝;26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集體經濟,18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總量達2.5億元,138個合作社分紅1.6億元。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