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歷時近一個月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近日在北京民族劇院落下帷幕。我省參演劇目——舞劇《傳絲公主》以全新面貌亮相,從全國各地入選的42部會演展播劇目中脫穎而出,榮獲本屆文藝會演圓夢獎“優秀劇目獎”。
舞劇《傳絲公主》于2016年在西安人民劇院首演。為備戰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省民宗委會同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參演劇團對劇目中心思想、脈絡結構、敘事方式、場景設置和人物戲劇關系等方面進行了大幅改編提升。全新亮相的舞劇《傳絲公主》,在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的舞臺上,向觀眾真情講述絲路故事,彰顯了文化陜西的大美姿態。
舞劇《傳絲公主》取材于唐朝絲綢技藝西傳的歷史,講述了我國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各民族在互鑒融通中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故事。
“這部舞劇既有非常濃郁的盛唐風格,也有非常鮮明的西域民族文化特點。”舞劇《傳絲公主》總導演左青介紹,舞劇在凝聚集結情感熾烈、大氣磅礴中國氣派的同時,充盈了濃郁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獨有的文化氣質,是融合了時代性、地方性、民族性文化精神的當代表達。
劇情設置上,舞劇《傳絲公主》以唐朝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瞿薩旦那國”(今新疆和田地區)一條關于蠶種西傳的史料記載為依據,以新疆丹丹烏里克遺址發掘的唐代木板畫“傳絲公主”的文物遺存為印證,以于闐王子與唐朝公主將東方蠶桑絲綢首傳西域的故事為載體,再現了1300年前我國各民族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在互鑒融通中匯聚成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的歷史。
為把這一厚重的歷史題材用情景交融的當代戲劇藝術手法予以完美展現,左青帶領主創團隊,歷時近2年,為尋夢絲路起點,在陜西歷史博物館、大明宮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等地參觀學習;前往甘肅敦煌、酒泉、嘉峪關,新疆烏魯木齊、吐魯番、高昌遺址等地采風,搜集關于中國絲綢文明西漸的文物、史料記載,盡可能在舞臺上融入從陜西、新疆等地發掘、搜集到的唐代歷史、音樂、舞蹈等各類元素。
“舞劇以民族團結的視角,將歷史題材通過情景交融的當代戲劇藝術進行展現,以具有唐代風情的音樂營造特定的場景氛圍,凸顯了唐韻風骨的主題。”西安音樂學院教授王安潮表示,該劇的舞臺視聽藝術適應了當前人民大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一部難得的舞劇精品。
全劇收官在海天一色絲路天輝的浪漫意象中,升華絲綢溫暖、美麗、造福絲綢之路沿線各族人民的大文化主題,禮贊“無盛唐,不傳絲”開明、開放、和平、和諧的國家氣象。
上線演播期間,該劇受到業內專家和廣大各族觀眾的高度肯定和普遍好評,大家表示,該劇以鮮明的地方特色、完美的藝術表現和優秀的舞臺表演展示出陜西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精湛的藝術水準,傳遞出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文化內涵,對在新征程上講好“陜西故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凝聚更大共識具有積極作用。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