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習近平
延安寶塔山。 本報記者 趙晨攝
春天,是破冰向陽的季節;
春天,是革故鼎新的季節;
春天,是勃發生機的季節。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強調,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總書記的囑托,彰顯了旗幟鮮明講政治的根本要求、勇于自我革命的鮮明品格,為我們做好新時代各項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
陜西各級黨組織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從嚴從實的要求落實到黨的建設中,在重大任務推進和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等方面充分發揮引領保障作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發展。
黨旗所指就是隊伍所向
黨建工作平時抓得好抓得實,關鍵時刻才能發揮出巨大作用。這在一場場與疫情的“較量”中得到充分印證。
去年末,陜西再次發生新冠肺炎疫情。“聞令而動”“第一時間”“不講條件”……全省各級黨組織快速反應、緊急行動,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一線積極發揮“兩個作用”。
省委組織部要求各地迅速把城市基層黨建共駐共建機制轉化為疫情防控“戰時”機制,統籌各方力量,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從省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干部中選派精干力量,下沉抗疫一線,就地就近在西安市各鎮村、街道社區開展防控保供工作。
不論年齡,不論職務,全省17.9萬余名黨員干部下沉村和社區,真正解決“最后一百米”問題。
西安市委組織部向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發出倡議:疫情防控“七帶頭”,我是黨員我先行。倡議書發出5小時,就收到黨員、群眾120余萬條響應信息。近15萬名黨員聞令而動,佩戴黨徽亮身份、高舉黨旗戰一線,爭分奪秒推動各項防控措施落實落細。
“作為老黨員、單位的老同志,我申請前往一線,與同志們并肩戰斗。”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管處東所老黨員朱永強主動請戰。
風雪中,朱永強在西安高新區三星立交收費站上崗,負責查驗司乘人員身份信息、核酸檢測報告等。而一個月后,就是他60歲生日,也是他退休的日子。
同時,西安市號召全市廣大黨員和志愿者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小區一線工作,充實一線防控力量,收集社情民意,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構筑社區小區應急保障堡壘。
工作在單位、活動在社區,奉獻雙崗位。在全省各地,在職黨員下沉社區“雙報到、雙服務、雙管理”全面推行,加強社區服務力量,不斷提升基層治理和服務水平。在西安市各社區,黨員牽頭的矛盾調解、心理疏導、法律咨詢、美化環境等志愿服務普遍開展起來。
今年3月初我省新一輪疫情發生以來,寶雞市1470個基層黨組織化身為“一線指揮部”,1552個臨時黨支部成為抗疫前線的堅強堡壘,7.5萬余名黨員下沉小區、村組沖鋒在前……
數字背后,是一面面高揚的旗幟,是一道道堅固的“紅色防線”。
一個個臨時黨支部迅速成立見證著永恒的初心。
一名名下沉干部爭赴一線傳遞出無畏的勇氣。
一個個隨需要而變換的身份詮釋著不變的堅守。
黨旗所指就是隊伍所向。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力凝聚力不斷增強,各級戰斗堡壘堅強有力,黨員挺立在服務群眾和干事創業第一線,在群眾心中樹起一面面旗幟。
涵養政治生態的“綠水青山”
選人用人導向是政治生態的風向標,也是黨風政風的晴雨表。
陜西堅持政治過硬的導向,大力選拔使用堅決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干部;堅持事業至上的導向,大力選拔使用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真抓實干、銳意創新的干部,在具體工作中能謀善斷、成效顯著的干部;堅持作風扎實的導向,注重選拔使用低調務實、埋頭苦干的干部,宗旨意識強、群眾口碑好的干部。堅持人崗相適、人事相宜,考慮“該用誰”而不是“誰該用”。
去年以來,在疫情防控的重大考驗中,陜西強化獎優罰劣導向,在抗疫一線考察識別干部。截至今年2月底,全省提拔和進一步使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干部8人,處理失職失責干部50余人,吸收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189人,充分激發了廣大黨員干部沖鋒陷陣、攻堅克難的動力。
換屆是對基層組織建設的一次大考。選什么樣的人、配什么樣的領導班子,事關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事關未來5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
“我們重點關注和使用一批在三大攻堅戰、疫情防控等急難險重任務中扛硬活、打硬仗、表現好的干部”,這是延安市委在換屆方案中提出的明確要求。基于此,全市273名干部被優先使用。
洛川縣永鄉鎮黨委書記馬驥濤走上新的崗位后,和班子成員作出履職承諾:未來幾年將致力打造蘋果特色小鎮、鄉村旅游名鎮、經濟發展強鎮,構建平安、幸福、和諧的大美永鄉。
“有他們在,不愁產業發展不起來,我們放心。”對于新任領導班子,永鄉鎮西安宮村村民車新文說。
寶雞市縣(區)黨委換屆后,圍繞高質量發展,岐山縣提出深入實施做強汽車產業、做大“一碗面”經濟、做活周文化、做靚“一城兩區”四大戰略;眉縣提出奮力打造“一山一水一文一武一產業一園區一酒業”品牌目標;鳳縣提出“五個倍增計劃”……這些主題鮮明、實事求是的發展目標,為各地未來5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吹響了沖鋒號,進一步統一了思想、鼓舞了士氣、凝聚了強大合力。
以高質量發展論英雄,憑工作實績用干部。一批在促創新、抓項目、破堵點中攻堅克難、實績突出的干部在我省得到選拔使用。2021年,全省鼓勵激勵1.2萬余人,容錯糾錯149人,“能下”調整1000余人。
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陜西深入實施選人用人生態“濕地保護涵養”工程,抓好選人用人專項檢查,嚴格落實“凡提四必”、“帶病提拔”倒查等制度,持續整治“一霸手”、搞“小圈子”和說情打招呼、跑官要官等問題,堅決維護風清氣正選人用人環境。
政治生態好,干部隊伍就風清氣正、心齊氣順。一支政治過硬、作風扎實、堪當高質量發展重任的隊伍,正成為陜西干事創業的主力軍。
保持高壓態勢正風肅紀反腐
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去年,一批腐敗案件受到嚴肅查處。全省立案23595件,黨紀政務處分23507人,移送檢察機關362人,其中立案廳局級77人、縣處級554人,“不敢腐”的震懾進一步強化。
“我在任期間,放松了政治理論學習和黨性修養提升,忘記了黨的宗旨和初心使命,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黨中央加強反腐力度,我不但沒有警醒及時收手,反而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是陜西省紀委監委相關媒體平臺公開發布的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副總經理張丹力的懺悔書的部分內容。
2020年12月,省紀委監委對張丹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立案審查調查。2021年8月,張丹力因涉嫌受賄犯罪被檢察機關提起公訴。一批腐敗分子的落馬,讓我們看到陜西保持高壓態勢懲治腐敗的決心。
去年以來,陜西深刻剖析典型案件暴露的深層次問題,督促案發單位開展以案促改,不斷完善制度機制,讓“不能腐”的籠子扎得更牢。
“不敢腐”的震懾不斷強化,“不能腐”的籠子扎得更牢,如何讓“不想腐”的自覺更加堅定?重要的是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強化思想教育。
3月4日,中央電視臺播出文獻紀錄片《我們,從延安走來》。這是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打造的“一戲一劇一片”廉政文化精品項目之一。
陜西注重激活和傳承紅色廉潔基因,用全新視角重新梳理黨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內容,用革命文化淬煉公而忘私、甘于奉獻的高尚品格。
今年1月,由省紀委監委、寶雞市紀委監委等聯合出品的廉政文化紀錄片《廉鑒》登陸央視。這是繼話劇《路遙》、秦腔廉政歷史劇《關西夫子》之后,陜西省又一個廉政文化精品項目。
抓鐵有痕、踏石留印。
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將正風肅紀反腐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制度約束、促進治理成效貫通起來,把懲治的威懾力與制度的約束力、政策的感召力、文化的影響力疊加起來, 同向發力,陜西全力構筑拒腐防變的牢固堤壩。
向群眾身邊不正之風“亮劍”
作風建設是黨的建設的永恒主題。
陜西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全力守護群眾幸福。
“四風”問題和腐敗同根同源、互為表里。嚴懲“四風”問題,就是鏟除滋生腐敗的溫床。
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原黨委委員、副主任王旭明違規收受禮品禮金、違規出入私人會所問題;漢中市略陽縣水利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張建國違規收受禮品禮金問題……2021年底,陜西省紀委監委通報一批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典型問題。全省持續糾“四風”樹新風、以案釋紀說法力度進一步加強。
作風建設的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
停車收費、教育醫療、住房保障、民政救助……去年,陜西省紀委監委確定9個領域突出問題,推動職能部門開展專項整治,加強作風建設。同時,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根據部署,結合當地實際開展專項整治,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2021年12月,渭南市臨渭區保障性住房公開搖號,871戶具有申購資格的中低收入家庭圓了“住房夢”。
為保證此次搖號“陽光操作”,臨渭區紀委監委相關派駐紀檢監察組全程監督,公證機構全程公證,特邀群眾監督員全程參與。在開展加強作風建設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專項整治過程中,臨渭區收回被違規轉租轉借的保障房35套,并按照程序重新公開分配。
陜西持續向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亮劍,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突出問題,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守護群眾幸福。去年,全省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11027件,黨紀政務處分11871人。
在省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一體謀劃部署下,我省先后開展了脫貧攻堅、秦嶺生態保護、涉糧問題等省市縣三級專項巡視巡察聯動,以巡視帶巡察,強化示范帶動,增強監督效能。巡察“利劍”直插基層,切實解決群眾生活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陜西290余萬名黨員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堅定理想信念、端正價值追求、砥礪政治品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力量!(記者 劉居星 王佳偉)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