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陜西省政府官網全文發布《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西安都市圈規劃范圍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區)、咸陽市、銅川市、渭南市、楊凌示范區,面積2.06萬平方公里。規劃提到,到2025年,都市圈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提升,西安一咸陽一體化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大幅提升,公共服務共享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空間格局:“一核兩軸多組團”面積2.06萬平方公里
規劃范圍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區),咸陽市秦都區、渭城區、興平市、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武功縣,銅川市耀州區,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富平縣,楊凌示范區,面積2.06萬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1.3萬億元。
都市圈核心區主要包括西安市中心城區,即新城區、碑林區、蓮湖區、雁塔區、灞橋區、未央區、長安區(不含秦嶺生態保護區);咸陽市主城區,以及西咸新區灃東新城、灃西新城規劃范圍,國土面積約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規劃面積的9.3%。
東西向發展軸
依托隴海鐵路、連霍高速公路交通大通道,發揮西安龍頭引領作用和咸陽、渭南、楊凌、興平等城市支撐作用,加強城市間的分工協作和經濟聯系,壯大沿線節點中小城市發展規模,提升綜合承載能力,構建東西聯通都市圈各功能板塊和節點區域的經濟發展軸。依托西延高速鐵路和包茂高速公路大通道,發揮西安核心輻射帶動作用,增強高陵、閻良、富平、三原、耀州等節點人口和產業聚集能力,形成高效串聯西安、渭北和銅川的南北向經濟發展軸。
富平閻良組團、高陵涇河新城三原組團、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咸陽經開區組團、臨渭華州組團、
多個重點功能組團發展:包括、
富平閻良組團:
其中加快富閻一體化發展進程,積極承接航空制造、新材料、食品加工、大數據和云計算等產業轉移,壯大產業發展規模。
高陵涇河新城三原組團:
推動西安經開區與三原高新區、西咸新區涇河新城協同發展、一體布局,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產業協作配套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培育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千億級產業發展功能組團。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咸陽經開區組團:
推動西安國家臨空經濟示范區、咸陽臨空經濟帶實現錯位互補、有機融合、一體化發展,共同做大航空樞紐保障業、臨空先進制造業、臨空高端服務業等產業體系,打造全省產業發展新平臺。
臨渭華州組團:
提升渭南高新區內涵式發展水平,大力發展新材料、高端裝備及增材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大健康等產業,提高主導產業發展質量,加快形成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先進制造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1小時通勤圈:統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以強化都市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重點,統籌推進都市圈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建設1小時通勤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融合銜接、安全高效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完善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布局
。推進西安至鄂爾多斯、西安至重慶、西安至十堰等高速鐵路規劃建設,加快完善以西安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骨干網絡。加快西安市軌道交通第三期建設,推進西安市軌道交通建設提質增效。推進西安東站規劃建設,促進多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
優化提升都市圈公路網。
進一步完善西安都市圈高速公路網,規劃啟動西安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加快形成“三環十二輻射”的高速公路網絡格局。加快建設鄂邑經周至至眉縣、西安外環高速東段等項目建設,加快京昆、包茂、福銀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能改造,提升通道服務水平。推動西安都市圈路網升等改造,加快推進210國道、211國道、312國道等西安周邊國道過境環線建設。
高水平建設西安國際航空樞紐。
加快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高標準建設綜合換乘中心,強化與軌道、公路交通銜接,打造航空帶動、陸空互動的綜合交通樞紐。支持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推行異地候機等服務,加大城際機場大巴開行力度,提升都市圈航空服務效能。
提升都市圈通勤效率和水平,
優化綜合客運樞紐布局,提升都市圈公路、鐵路、機場和城市交通網絡的換乘效率。加快推進都市圈主要通勤方向上的公共交通服務供給,推進都市圈內城市間公交一卡互通。
協同創新生態圈:絲路科創中心、秦創原
全力做強創新驅動發展引擎,優化區域創新布局,培植充滿活力的協同創新生態,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轉化,打造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科技、教育、產業、金融緊密結合的創新體系,構筑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優勢。
高水平建設西安絲路科創中心
。圍繞空天動力、能源資源、信息技術、新材料、生命科學、農業環境等領域,重點在西安、西咸新區和楊凌示范區布局建設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陜西實驗室體系,全面提升國家重點實驗室創新能力和建設水平。
大力建設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
充分發揮西咸新區“總窗口”作用,吸引大院大所大企設立孵化器、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園,大力提升科技創新服務功能、商務服務功能,開展常態化項目路演、產業技術論壇、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打造都市圈科技創新高地。
構建都市圈協同創新體系。
加快西安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硬科技創新示范區建設,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硬科技產業示范工程,協同帶動都市圈硬科技發展。集中科技骨干力量打造前沿技術產業鏈股份制聯盟,在都市圈范圍內復制推廣。
產業體系:先進制造業為基礎、高端服務業為重點
統籌都市圈生產力布局,強化分工協作與功能互補,共建多層次產業創新平臺,共享都市圈區域品牌,加快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基礎、高端服務業為重點、現代都市農業為特色的都市圈現代產業體系,協同構建高能級產業生態圈。
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
聚焦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重點產業,依托西安市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寶雞市先進結構材料產業集群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培育形成具有競爭力都市圈先進制造業集群。
共建多層次產業創新平臺。
發揮西安高新區、西安經開區引領示范作用,創新“一區多園”“飛地經濟”等建園方式,引導都市圈產業園區合作共建,推動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等經濟指標和財稅合理分配。推動西咸新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和現代產業,履行國家級新區發展初心和使命。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
圍繞提升都市圈制造業服務化水平和全產業鏈價值,重點發展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服務外包、軟件和信息服務、創意設計、商務會展、檢驗檢測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服務型企業創新服務供給,提升服務經濟發展能級,支持西安等符合條件的城市開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加快推進服務業數字化,大力發展高新視聽、動漫電競、數字藝術等新業態。
積極發展現代都市農業。
發揮楊凌示范區農業科教資源優勢,打造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嚴守耕地紅線,加快都市圈內渭北臺塬及秦嶺北麓旱作區和關中一年兩熟灌區糧食生產核心功能區建設。加快設施化城市近郊蔬菜、時令瓜果基地建設,探索建立從田間到餐桌的凈菜供應體系。以設施化生產、集約化營銷為重點,發展優勢特色花卉產業。圍繞特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富平、乾縣、涇陽等奶山羊全產業鏈示范縣建設。
改革開放:融入“一帶一路”、拓展區域開放合作
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建設高標準對外開放平臺,整體營造開放發展大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全力拓展區域開放合作新空間,塑造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
深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
全面推進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復制推廣成熟經驗,加強市場主體集聚,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中歐班列跨境電商集結中心,不斷完善跨境電商產業鏈和生態圈。
高水平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
實施集結中心基礎設施提升、服務功能提升和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三大工程,拓展班列運輸網絡和覆蓋范圍,構建經濟高效集疏運體系,完善“一核多園、聯動發展”模式,加強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的境外物流設施布局組網,提高國際供應鏈貿易組織水平,提升運營質效和市場競爭力。
拓展區域開放合作新空間。
充分利用蘇陜協作機制,加強與南京都市圈和長三角區域城市間合作聯動,持續辦好與長三角地區經濟合作活動,進一步提升經貿合作層級。依托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等招商活動,深化西安都市圈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戰略合作。深化與成渝雙城經濟圈合作,共同推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深化與福州都市圈人文交流合作,共同爭取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的高級別外事活動,助力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發展。推動西安、渭南、洛陽、鄭州深化交通互聯、產業互動、要素流通,建設鄭(州)洛(陽)西(安)高質量發展合作帶。加強與蘭州、銀川、西寧等西北地區重點城市合作,共同打造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核心區域和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
共建共享公共服務: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均衡覆蓋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均衡普惠、發展共享為導向,創新公共服務設施聯合共建共享模式,強化政策協同,逐步統一公共服務標準,推進都市圈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
推動政務服務聯通互認。
打造高效一體的網上政務服務體系,進一步便利戶口遷移網上審批,居民身份證、普通護照、機動車駕駛證、結婚證等異地申領,以及異地駕考和機動車異地年檢、違章聯網辦理,逐步實現都市圈政務服務事項平臺化“一網通辦”。強化教育、衛生、社會保障、社會服務等重點領域數據信息交換共享,加快實現民生保障事項“一地受理、一次辦理”。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
創新區域教育合作方式,推廣西安市“名校+”經驗,依托西安優質學前教育、中小學學校資源,推動建立都市圈內教育集團、學校聯盟,推進校長、骨干教師交流,擴大優質學位供給,逐步實現都市圈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推動西安、咸陽、渭南、銅川、楊凌等地高等學校開展聯合辦學,深化課程互選、學分互認、教師互聘等方面的合作。
打造健康都市圈。
發揮都市圈醫療資源密集優勢,爭取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落地。加強區域醫療衛生規劃,推動西安主城區高端優質醫療衛生資源采取合作辦院、設立分院、組建醫聯體等形式,擴大優質醫療資源覆蓋范圍,建設西安未來醫學城。加快構建以電子病歷和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基礎的都市圈健康信息平臺和醫療協作系統,實現轉診、會診、預約等遠程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互認共享。探索建立都市圈統一急救醫療網絡體系,實現急救信息共享和急救網絡連通。增加健康、養老、家政等服務多元化供給,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發展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養老服務,重點解決經濟困難的高齡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保障問題。
加快社會保障接軌。
推進醫保、社保等管理機構有序銜接,逐步推動都市圈內具備條件的區域社會保障水平與西安市接軌。建立以社會保障卡為載體的居民服務“一卡通”。推進都市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服務和信息對接及異地居住退休人員養老保險信息交換,開展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試點。推行都市圈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逐步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聯辦。
城鄉深度融合: 推進農業人口市民化 公共資源合理配置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推動居住證常住人口全覆蓋,完善以居住證為載體的隨遷子女就學、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務政策,提高城市發展的包容性。落實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財政政策、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與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政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健全統一的城鄉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加快建立銜接協調的勞動力流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鼓勵和引導城市人才回鄉創業,促進都市圈城鄉人口有序流動。
推動城鄉公共資源合理配置。
推動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加快覆蓋城鄉的公路、電力、天然氣、供水、信息、物流和垃圾污水收集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落實中小學校幼兒園規劃建設及配套政策要求,不斷優化中小幼布局調整,推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健全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支持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標改造。大力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縣級供養服務機構失能照護和集中供養服務能力。
打造城鄉融合發展平臺。
壯大都市圈縣域經濟規模,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縣域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帶動性強、勞動密集型產業,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發揮縣域工業集中區連城帶鄉作用,不斷完善集中區配套功能,推進市場化運營,引導項目、資金、人才等集聚,打造一批特色化、專業化園區和社區工廠,促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
提升城鄉居民生活品質。
發揮好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政策調節作用,多措并舉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千方百計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合理調節高收入,努力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加快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
華商報記者 李婧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