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建設是陜西轉型發展的最大機遇。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貫通落實“五個扎實”“五項要求”“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把國家戰略部署、經濟發展規律和自身優勢有機結合,以打造“一帶一路”五大中心踐行國家“五通”總體要求,陜西“一帶一路”支點作用日益凸顯,對外開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8月2日15時,三一重工昆山產業園迎來一位特殊的“跑腿小哥”——他是來自1300多公里之外的西安國際陸港集團多式聯運公司的集裝箱貨車司機劉要杰。
“我們這批24臺SY16C挖機將首次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發往意大利米蘭車站,劉師傅是專門帶著集裝箱上門到我們公司‘取貨’的。”三一重工物流公司工作人員毛蕓說,“有了長安號的‘門到站’服務,我們的貨從工廠發到西安,不用自己找車隊,也不用操心貨物安全以及運輸時效,真正彌補了以往班列發運的短板。”
今年3月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俄烏沖突影響,長安號歐盟方向班列發運量下降。“門到站”業務的推出,為長安號的穩定開行創造了新契機。“這項業務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和客戶的熱烈歡迎,眾多客戶紛紛訂艙體驗,8月該項服務訂購量已占全部發運量的30%。”西安國際陸港集團多式聯運公司總經理邵博爾說。
在“邵博爾”們積極為長安號“育新機”的同時,西安國際陸港集團博正供應鏈公司總經理宋林琳正忙著帶領團隊為長安號“開新局”——針對廣大小微企業面臨的參與國際競爭效率低、成本高難題,他們將陜西本地和其他地區有出口需求的小微企業“打包”,依托西安港中歐班列(長安號)集拼中心,提供門到門、點到點服務,助其“出海”參與國際競爭。“業務開展近半年,艙位緊俏難求。”宋林琳說,“除每周六發運漢堡拼箱外,我們還計劃8月10日前后開行華沙拼箱‘天天班’。”
不斷創新,勇攀高峰,實現一次又一次跨越發展的長安號背后,是陜西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對外開放步伐、構筑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的縮影。
這一幅幅生動鮮活的“新絲路”交往圖,由“一帶一路”倡議巨筆精心繪就。
互聯互通 加速構建“雙循環”
8月2日,足有520多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西安國際港站(原新筑站),目之所及皆是火熱的建設場景,中國林業集團、中國五礦集團等五大央企落戶項目正在加緊建設中。
在站長白寬鋒的記憶中,兩年前他剛調任到這里時,一眼望去,是等待企業入駐的空地、延伸向遠方的鐵軌、堆放如山的集裝箱。五大央企落戶項目建成投用后,西安國際港站將成為一個集金屬、木材、冷鏈、農副產品等大宗商品加工交易于一體的國際貿易中心。“去年4月新筑站更名為西安國際港站,隨后通過站改提升集結能力,如今整體裝卸貨能力提升了30%。”白寬鋒說。
這一切的變化均源自開放。
9年前,首趟西安—哈薩克斯坦國際貨運班列的開行,讓不沿邊、不靠海的內陸省份陜西與“一帶一路”上的中亞國家緊密相連。當時的新筑站(現西安國際港站)只是一個剛新增了貨物裝卸業務的四等站。
9年后的今天,這條“鋼鐵絲路”已經成為輻射亞歐大陸陸上貿易的“黃金班列”,為“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穿針引線”。長安號在全國60多個城市開行的中歐班列中,成為運行時效最快、智能化程度最高、輻射范圍最廣、服務功能最全、綜合成本最低的班列。
“現在站內日均裝車數達1000多車,破紀錄成了常態。”白寬鋒說,“西安國際港站已經躍升為西北地區最大的國際物流樞紐中心站,來自全球200多個國家、全國29個省(區、市)的貨物在這里集散分撥。”
地面,一條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通道正在加速構筑;空中,一張通達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也在織就。
疫情之下,陜西不斷拓展國際貨運航線,將陜西與世界緊密相連。截至目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42條,國際全貨運航線達23條,開通航線涵蓋亞、歐、美、大洋四大洲45個熱點城市,初步構建起面向“一帶一路”、輻射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空中絲路”進一步拓展,對外經貿往來更加暢通。
主動融入、帶動開放,不僅要建設通道,更要打造開放平臺。
陜西自貿試驗區6個首批協同創新區設立;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寶雞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中歐合作產業園起步區項目進展順利,中俄絲路創新園建成使用;絲博會、農高會、歐亞經濟論壇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模式成功舉辦……開放平臺布局持續優化,陜西開放發展的腳步越走越穩,越走越快。
創新開拓 產能合作不斷深化
8月3日,在南非渥爾賈馬賈拉地區供水管網ROSCOE-BLACK ROCK段項目上,1個多月前工程剛剛順利交付,但為了保證供水正常,來自陜西建工華山國際工程有限公司的項目經理趙雙海仍駐守在項目上,指導當地的技術工人檢查供水管道的運行情況。
此時當地溫度在零度以下,但技術工人干起活來絲毫不馬虎。“這是我們公司海外承接的第一個大型供水管線施工項目。項目建成可為當地20多個村鎮提供清潔的飲用水,受益人口達2.4萬余人。”趙雙海說,“管線全長76千米,6月底剛通過驗收,當時為確保管底墊層的壓實系數達到93%以上,技術工人需要每200米做一次試驗。”
面對疫情和國際形勢的雙重影響,陜西建工緊盯在建項目,以現場換市場,逆勢推進援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總部辦公樓等51個在建項目,業務涵蓋32個國家和地區,企業在境外軌道交通、機場、橋梁、市政、城鎮供排水、農田灌溉等業務領域形成滾動發展的良好經營態勢。
“一帶一路”建設欣欣向榮,產能合作不斷深化。
今年,陜汽好消息不斷。1月至7月,陜汽實現出口訂單同比翻番,創歷史最好成績。
8月初,陜汽200多輛X5000重卡抵達哥倫比亞。這令陜汽進出口市場部部長鄭輝和一起奮戰的小伙子們高興不已。“作為一個進入當地市場3年的‘新手’,這單業務對陜汽而言,意味著陜汽的產品批量進入哥倫比亞市場的進度條加快‘更新’。”鄭輝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陜汽拓展海外業務的步伐越走越快,產品遠銷非洲、東南亞、中亞、俄羅斯以及中南美洲等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墨西哥、尼日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本地化生產。
從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到能源、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合作,陜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國際產能合作在提速的路上行穩致遠。瞄準中亞、東南亞、南亞等重點地區,以延長、陜鼓、法士特等為代表的陜西龍頭企業加快布局海外市場。截至目前,白俄羅斯法士特馬茲公司生產線建成投運;中俄絲路創新園、中韓(陜西)產業園等一批國際產能合作園區競相發展……全球市場布局進一步優化。
國際市場的不斷開拓,讓陜西國際“朋友圈”日益擴大。截至目前,全省國際友城總數達101對,遍布五大洲41個國家,實現中亞地區全覆蓋。以“項目友城”為抓手,陜西牽起越來越多友誼之手,結出日益豐碩的合作之果。
據統計,2013年至2021年,陜西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累計外貿進出口3632.96億元,年均增長16.2%,累計在25個國家和地區布局70個海外倉。今年上半年,陜西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進出口459.9億元,同比增長26.9%。
共商共建共享 高質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開放發展,風起帆揚。
行進“一帶一路”,陜西堅持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為指引,持續強化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取得了一個個令人驚喜的成就:
——以“建設內陸第一大港,服務全國向西開放”為目標的西安港,綜合服務和承載能力不斷提升。300余家外貿類企業、300余家物流企業落戶西安港;鐵路一類開放口岸,公路二類開放口岸,糧食、肉類、整車進口指定口岸以及國家跨境電商綜試區、全國二手車出口試點等功能完備的門戶口岸體系在西安港已經形成;中老鐵路國際貨運班列、日韓過境貨物測試班列等相繼開行。
——深度參與“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與4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關系,建立了19個國家級、64個省級國際科技交流合作基地;推動上合農業技術交流培訓基地建設從我國單邊倡議成為成員國的集體行動,先后與60多個國家在現代農業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
——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成功舉辦6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3屆世界文化旅游大會、7屆西安絲綢之路國際旅游博覽會等系列重大活動;積極開展國際抗疫合作,省內醫療機構先后與40余個國家醫療機構開展網絡視頻學術交流,分享抗疫經驗、講好防疫“中國故事”。
——“優質可信企業跨境人民幣業務便利化”專項行動實施,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和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積極開展;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加快建設,首創“央行·長安號票運通”政策性票據等創新金融產品;“通絲路”平臺被評選為第三批全國自貿試驗區最佳實踐案例。
……
“一帶一路”的機遇在陜西不斷被放大、優化,并由點成線、由線擴面,煥發出新活力。
立秋已至,鄉村大地迎來最美“豐”景的同時,8月9日,2022一帶一路媒體合作論壇將在西安舉行。此前,中外媒體記者奔赴陜北、關中、陜南開展采訪調研活動,感受陜西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時代脈動。
絲綢之路發端于貿易,興盛于貿易。5天后,第六屆絲博會又將如約而至。
走在這條共商共建共享的開放通道上,陜西,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不斷增強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撐作用,在新的歷史征程中昂首闊步,奮勇向前!
(記者 王向華 楊曉梅)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