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堅持創新 勠力創新 加速創新——我省科技界企業界人士暢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

2022-11-08 09:07:37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 記者 滿淑涵 白瑤 實習記者 馮倩楠

  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連日來,我省科技界企業界人士圍繞“科技創新”談感受、話思路、謀未來。大家表示,將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持續創新、自立自強、共同奮斗,進一步提高“第一生產力”,賦活“第一資源”,激發“第一動力”,擼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并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必須占據高科技領域陣地,掌握前沿創新核心技術。”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蔣莊德對“第一生產力”“第一資源”“第一動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表示,作為科技工作者,要深刻認識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賦予的時代使命,腳踏實地、埋頭苦干,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在人才隊伍建設中,要注重個人價值與團隊發展貫通融合,心懷感恩、不忘傳承,繼續發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踏踏實實做好科學研究。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要依托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型大學、國家級創新機構以及創新型企業建立創新體系,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同時,要以調整結構、轉換機制為重點,推進科技創新體系加快發展,不斷增強陜西科技創新能力。

  從事生態修復研究多年,陜西師范大學校長助理、教授周正朝在土壤分離、泥沙輸移以及植被對土壤侵蝕的阻控機理與效應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創新性成果,2020年獲第十三屆陜西青年科技獎。他表示,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守正創新,努力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家國情懷、專業本領的創新人才,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高質量發展需求,深入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模式,產出一批能夠服務和支撐黃土高原生態修復的基礎性應用性成果,以實際行動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綠色發展貢獻力量。

  國家授時中心作為我國唯一的專門、全面從事時間頻率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科研機構,承擔著國家標準時間產生與發播任務,在時間頻率和衛星導航領域開展著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工作。“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剛表示,要始終牢記科研國家隊的使命和責任,繼續立足陜西,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研制建設更加先進的國家授時系統,保障國家安全,支撐經濟社會運行,有效滿足高質量發展需求,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黨的二十大報告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為從事設施農業研究的科技工作者,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陜西省設施農業工程中心副主任孫先鵬特別關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內容。近年來,為了解決溫室大棚種植技術低、勞動強度大、綜合收益不理想等問題,孫先鵬團隊研發了“棚掌柜”智慧系統,用智能數字化技術對溫室大棚進行升級改造,提高了大棚管理運行的信息化、自動化程度,降低了農戶勞動強度,目前已在北方13省推廣智慧大棚3萬畝。他表示,將繼續立足崗位、勇擔使命,聚焦農業生產實際,圍繞農民“急難愁盼”問題,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以更多高水平科技成果服務現代農業發展。

  西北大學地質學系主任張志飛經常帶領學生開展野外實地踏勘活動,把課堂搬進大自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年3月,張志飛團隊的研究成果——“化石證據揭示苔蘚動物門起源于寒武紀早期”入選了“2021年度中國古生物學十大進展”。他說:“國際古生物研究中,西方學者科研起步往往都比我們早,但并不代表我們差;許多科研范例表明,我們起步雖然晚,但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歷史認識,提高科學認知。起步晚,不一定總是處于劣勢,后期研究往往具有更多的發言權。”

  張志飛表示,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設一流創新平臺,集聚一流創新團隊,厚植一流創新文化,打造一流創新生態,主動引導青年學生秉承“地學報國”精神,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在孜孜奮斗中綻放青春的光和熱。

  “今年9月份,上海印發了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其中對腦機接口技術給出了明確的發展目標。不難預見,未來腦機接口技術將大有可為。”中國科學院研究員、西北大學腦科學中心副主任王棟長期探索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娛樂、教育等諸多領域的應用前景。他表示,要樹立科技自信,繼續深耕腦機接口領域,勇于開拓創新,敢于啃“硬骨頭”,讓科技發展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

  “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天宮”筑夢、“北斗”通聯世界、“風云”觀風測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航天事業取得一系列非凡成就。這些令人驕傲的航天成就背后,是航天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航天工業核心能力不斷夯實,航天上下游產業規模日益龐大。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副院長李立表示,作為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要心懷“國之大者”,自覺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融入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實踐,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有效載荷研究道路上深耕篤行,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在銅川市耀州區董家河工業園區,由陜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銅川天策碳纖維材料加工生產線項目正在加緊推進。據了解,該項目可從能源工業廢料中提取中間相瀝青,再通過紡絲、碳化等相關工藝,制備出像頭發絲一樣細的高性能瀝青基碳纖維,市場價值超過原本價值1000倍,這一技術來自公司自主研發。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強化目標導向,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這讓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前景廣闊、大有可為。”陜西天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和榮表示,將緊扣國家戰略需求,瞄準科技前沿,加強基礎研究和前瞻布局,持續提升創新能力,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努力搶占科技創新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近年來,陜西著力構建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加強專精特新企業扶持力度,目前已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62家,認定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20家。自2021年至今,在陜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獲得國家獎勵資金14155萬元、省級獎勵資金20610萬元。

  “‘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被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讓我和同事們備受鼓舞。”省工信廳中小企業服務處處長張勇說,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含量高、設備工藝先進、管理體系完善、市場競爭力強,目前我省正在根據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的《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辦實事清單》制定省級實施方案,根據工信部印發的《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管理暫行辦法》制定適合省情的實施細則。

  他表示,下一步,將整合資源、激發活力,為企業提供一對一、N對N專業化服務,營造有利于中小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更好地推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科技界 企業界人士 黨的二十大精神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