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艷詳細了解村民肖云斌家中華蜂的養殖情況
□ 記者 張璐 文/圖
“蜂王已經進入產卵階段,可以將老巢脾適當抽掉,根據氣溫的升高也可以慢慢撤掉冬季的保暖設施。”3月1日,在勉縣定軍山鎮溝口村,勉縣漢水人家公益志愿者協會秘書長李清艷詳細了解村民肖云斌家中華蜂養殖情況。
2016年,勉縣漢水人家公益志愿者協會會長郭榮強發起“青春扶貧”中蜂產業扶貧計劃公益項目,致力于在勉縣境內開展中華蜂養殖技術培訓,推廣中華蜂養殖,以規模化養殖打造中蜂養殖優勢產業和地域性品牌,實現產業扶貧目的。
“項目前期主要是通過中蜂養殖技術培訓,讓村民掌握科學養殖技術。”李清艷作為項目負責人和培訓主講師,多次帶領團隊赴四川農業大學、甘肅隴南等地考察,學習中蜂養殖技術。
據了解,勉縣漢水人家公益志愿者協會在全縣18個鎮開展培訓21場,培訓內容主要分為理論實踐與線下實操,前期通過PPT進行授課,后期在養殖基地現場打開蜂箱,教授學員有關中蜂養殖繁育的注意事項。“如果學員在養殖過程中遇到問題,通過手機解答不了的,我們都會盡快前往現場查看并幫助解決困難。”李清艷說。
說起中蜂養殖,肖云斌立刻變得滔滔不絕起來,“中華蜂既耐寒,又可以定點養殖,采的還是這漫山遍野的百花蜜。我們有120多個蜂箱,都是沿著山路修建的,每年6月份開始收蜜,一年下來能收蜂蜜300余斤,年收入在2萬元左右”。肖云斌告訴記者,每天早上9點,他就開始掃蜂箱,午飯后收蜂,得空就會反復閱讀培訓教材,“書里內容很實在,對我們開展中蜂養殖發揮了巨大作用”。
像肖云斌一樣,通過自己勤勞努力致富的還有王九元。2019年,勉縣漢水人家公益志愿者協會在定軍山鎮吳家灣村舉辦中蜂養殖技術培訓時,只有左臂的學員王九元在用左手簽到時,引起了郭榮強的注意。“我忍不住問王九元為什么要來學習?他說‘你別看我是殘疾人,我很好學的,現在養著豬,還想學習養蜂技術……我學會了還可以教其他人呢。’在那一期培訓班里,王九元風雨無阻,天天獨臂騎車趕來,如此勤勞好學、自強不息的人讓我肅然起敬。”據郭榮強回憶,每一期培訓班的老師都特別用心用力地教授養殖知識,目的就是要讓像王九元這樣的學員真正學會致富技術。如今,王九元不僅完全脫貧,家中的養殖規模、種類還在不斷擴大。
“能力越大,責任越重。”郭榮強介紹,“青春扶貧”中蜂產業扶貧計劃公益項目至今已投入45萬元,對1500名山區群眾進行了中蜂養殖培訓,2019年在勉縣武侯鎮深度貧困村關山梁村和定軍山鎮黃羅營村籌建了2座標準化中蜂養殖基地,2020年7月又在茶店鎮建設了1座標準化中蜂養殖基地,每個基地按標準投入蜂箱100箱,5000余名山區群眾受益。
“青春扶貧”中蜂產業扶貧計劃公益項目在為山區群眾修建中蜂標準化養殖場時,也遇到過資金不足的難題。“中蜂產業扶貧計劃先后在蘇寧、京東、騰訊等平臺發起4次公益眾籌,籌得資金20萬元。”郭榮強告訴記者,勉縣漢水人家公益志愿者協會作為勉縣慈善協會會員單位,在培訓、基地建設期間出現資金困難的時候,縣慈善協會都給予了大力支持。
“鄉村振興工作中,需要破解的難題之一就是農民增收缺少項目、缺少技術。”勉縣慈善協會會長呂安寧表示,勉縣漢水人家公益志愿者協會開展的中蜂養殖培訓深受山區群眾歡迎,郭榮強、李清艷等人熱心為群眾服務,不辭勞苦,深入山區、鄉村開展養殖培訓,送技術下鄉,認真做示范、做培訓、做指導,有效拓寬了山區群眾增收致富的渠道,扎實推進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據悉,中蜂產業扶貧計劃得到了漢中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騰訊公益、上海仁德基金會的大力支持。“青春扶貧”中蜂產業扶貧計劃公益項目先后獲得2017年陜西省青少年公益項目“銅獎”;2018年勉縣優秀扶貧公益項目;入選《陜西省社會組織精準扶貧典型案列》;2020年榮獲陜西省四個最美(佳)“最佳志愿服務項目”稱號。
《各界導報》2023-03-14 第5393期 第04版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