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易地搬遷群眾來自四面八方,加強社區建設很重要。基層黨組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抓好,求真務實,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錦屏社區:“穩”得住的幸福

2023-04-15 07:17:10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錦屏社區是陜南規模較大的生態移民搬遷安置小區。2011年以來,4000多人陸續搬遷入住,開啟了嶄新生活...

錦屏社區。 安康廣播電視臺供圖

  總書記,我想對您說

  錦屏社區居民 汪顯平

  “這些年,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了穩定的收入,過上了跟城里人一樣的生活。請總書記放心,我們一定會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繼續努力,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記者 陳志濤整理)

  陽光下蜜蜂飛舞,空氣中茶香氤氳。青山環抱的錦屏社區迎來又一個春天。

  社區內,一幢幢徽派樓房一字排開,“錦屏社區”4個紅色的大字分別標在4棟居民樓上。

  錦屏社區是陜南規模較大的生態移民搬遷安置小區。2011年以來,4000多人陸續搬遷入住,開啟了嶄新生活。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錦屏社區看望鄉親們。這里一下子成了熱門打卡地。

  3年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收獲了“家”的感覺。鄰里關系更加和睦、小區氛圍更為和諧,大家的歸屬感、幸福感與日俱增。

  山還是那座山,人還是那些人,但日子過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

  生活重塑——

  日日有活干 月月領工資 年年拿分紅

  3月21日傍晚。下班后,汪顯平快步穿過錦屏社區街道,不到10分鐘就到了家。妻子胡德蓮已做好晚飯等著他。

  飯后,夫妻倆到窗臺邊侍弄花草。他家的金邊吊蘭、長壽花長勢喜人,煥發出勃勃生機。

  “和我們的生活一樣,充滿了希望。”汪顯平笑著說。

  客廳墻上,一張照片很吸睛:一家5口圍坐在總書記身邊。潔白的墻體、光亮如鏡的地面,各種生活用品擺放整齊,一如剛搬進去時的樣子。

  “跟做夢一樣!”回想那一天,汪顯平仍沉浸在幸福中。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平利縣老縣鎮錦屏社區,同搬遷戶汪顯平一家圍坐在一起拉家常。總書記親切地詢問了家庭收入、孩子上學、醫療和社保等情況。

  那一刻,溫暖直抵汪顯平一家人心頭。

  汪顯平一家從萬福山村搬來。村名雖然叫“萬福山”,可沒啥福氣。當地人形容,“山上不長樹,河里不出沙,人硬石頭爬,種啥不長啥。”

  當年,汪顯平一家住在煙熏火燎的土坯房里,打個電話要滿山找信號;種地望天收,常常辛苦一年只能勉強糊口。

  2016年底,汪顯平一家輕裝簡行,告別了生活多年的萬福山村,向錦屏社區出發。

  “我們趕上了好政策,一套三室兩廳的房子,只掏了1萬元。新房寬敞亮堂、水電齊全,電淋浴器和抽水馬桶也用上了。”汪顯平滿臉喜悅。

  這喜悅,源于越過越好的日子。

  搬進新家后,他家的老屋交給村集體發展民宿。家里的10多畝地,一部分流轉給村集體,一部分留著種了些茶樹。

  聽丈夫回憶往事,胡德蓮禁不住眉開眼笑:“這幾年,很多人都喜歡來我們家坐坐,聽我們講總書記來的時候的情景。我們覺得很自豪。總書記的鼓勵讓我們干勁十足!”

  鉚足干勁,搬遷群眾正大踏步邁向新生活。

  現在,汪顯平在鎮供電所上班,閑暇之余,還幫附近的鄉親修家電,既貼補了家用,也方便了他人。胡德蓮在社區當保潔員,夫妻倆一個月能掙5000元,還開上了小轎車。

  日日有活干,月月領工資,年年拿分紅。汪顯平一家映照出當地群眾的新生活。

  “總書記始終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時刻牽掛著我們。我們要把日子過得更好,回報總書記的關心。”汪顯平常常這么說。

  辦事便捷——

  人在“網”中走 事在“格”中辦

  “老張,最近生活怎么樣?”

  “多謝關心,我一切都好。快進屋坐坐。”

  ……

  3月22日,社區網格長劉啟山入戶宣傳森林防火知識,走到居民張會銀家門口時,習慣性地向他問候。

  張會銀原先住在西河鎮三合村。那里山路蜿蜒,離鎮上遠,每次出門看病,路上都是一種煎熬。

  張會銀決定搬家。由于腰椎間盤突出,他覺得留在山上也干不了重活,不如早點搬下來,看病、生活都方便。

  張會銀說,現在走幾步就是鎮衛生院,做檢查、抓藥都方便多了,省時省力。

  對張會銀來說,生活的改變,不僅是因為生活條件好了,還得益于無微不至的社區服務。

  在錦屏社區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黨組織要發揮領導核心作用,把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抓好,求真務實,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社區群眾來自11個村組,產生的新矛盾也不少。如何抓好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讓大家快速融入新家園?

  為此,錦屏社區建立黨群服務中心,方便社區居民與黨員干部交流;細分了網格,從群眾中選出有能力、有經驗的人擔任網格長、樓棟長,調解糾紛,代老人跑腿,組織居民搞衛生……

  “我們力爭做到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情在‘網’中留。”同樣是搬遷群眾的劉啟山言語中透出一股子認真勁兒。

  張會銀的孩子在西藏工作,平時就老兩口在家。剛搬來時,由于周圍環境陌生,也沒有熟人,老人整天在家不敢出門。對于住樓房的生活,老兩口感到恐慌。

  如今,像修水管、換燈泡這樣的小事,打個電話網格長就來了。需要答疑解惑、填表辦證,也都能找到人。

  看了一眼身旁的劉啟山,張會銀接著說:“現在,有事就找他!”

  “別客氣,隨時打電話!”

  3年前,錦屏社區黨支部書記江慧麗現場聆聽了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從那時起,她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總書記的話語親切、溫暖,給我們社區工作者以巨大鼓舞。我們一定牢記囑托,踏踏實實把群眾的事情做好,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贏得群眾的信任。”江慧麗信心滿滿地說。

  歸屬感生長——

  住著樓房種莊稼 茶余飯后忙演出

  柯昌銀沒想到,住進樓房后還能在家門口種地。

  春分這天,柯昌銀吃過午飯,快步來到小菜園,揮舞鋤頭,打理著自家的地塊。

  “看!這些菜都是我種的。現在我家一年到頭都能吃上新鮮菜。”柯昌銀抹了一把頭上的汗,繼續忙活。

  碧綠的田野,讓人感到希望無限。

  2021年搬來后,柯昌銀分到了自家的小菜園。兩年來,他和老伴兒幾乎每天都往小菜園跑,干完活,就把鋤頭放到樓頂的小庫房里。小庫房由社區統一修建,不僅保證了家家戶戶門前的衛生潔凈,大家也不用因農具無處放置堵樓道了。

  現在的生活,柯昌銀很滿意,不僅省了買菜錢,還鍛煉了身體,一舉兩得。地里干活的人多,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心情也舒暢。

  “社區流轉了80多畝土地,免費供搬遷群眾使用。”江慧麗說。

  小小菜園,解了搬遷群眾的鄉愁。

  這是當地群眾生活迎來“升級版”的一個縮影。“升級版”有一個好名字,叫“十小工程”。除了小菜園,還有小課堂、小管家、小市場等,讓群眾有地方學習、有地方娛樂、有地方購物。

  換了種“活法”的人們也漸漸發現了生活的另一種趣味。

  不同于柯昌銀的耕作之樂,酷愛文藝的王明亮退休后,成了社區文化宣傳干事,一心想把文藝事業發揚光大。

  “錦屏社區明珠燦,蔣家坪村美名傳……”

  快板聲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響起,打破了午后的靜謐。

  伴著激越昂揚的旋律,王明亮和幾位居民興致勃勃地表演快板,唱的是他自編自導的《說唱老縣》。每唱完一遍,他還要總結分析一番,力求達到最佳效果。

  “大家都是社區文藝志愿者表演隊的,有時間就一起排練節目,也去周邊村子演。”王明亮介紹,目前有50多名群眾加入表演隊。

  大伙兒唱得最多的,是王明亮創作的歌詞。這一點讓王明亮特別自豪。“這3年,我創作了五六十首作品。”他一邊說,一邊將自己的“寶貝”取出來,“總書記來過后,我極為振奮,決心要把平利的民俗文化、錦屏社區的新面貌寫下來,把群眾的精氣神唱出來!”

  “看看這個!總書記是上午來的,我懷著激動的心情,當天下午就創作了一首快板。”在厚厚的一摞作品中,王明亮找出其中的一首,高聲念了出來。

  “問咱收益怎么樣,鼓勵奮斗指方向。又問生活怎么樣,四季是否有保障。國家大事有多少,常把百姓記心上……”

  “歌詞唱出了我們的心聲,我們都喜歡。”社區居民陳敬翠臉上掛著笑,時不時哼唱幾句。

  大家唱著歌,歡騰的氣息在山谷間蕩漾。

  不遠處,“平安順利,幸福安康”8個字,在陽光下格外醒目。(記者 陳艷 陳志濤)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移民 搬遷 安置 小區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