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2022年9月21日公布的全國第二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國內5株5000年以上的古樹均在陜西省。具體為:延安市黃陵縣黃帝陵的黃帝手植柏、保生柏和距離黃陵縣城20多公里的老君柏,渭南市白水縣倉頡廟內的古柏,商洛市洛南縣的頁山大古柏。
實地調研發現,由于景區的過度開發,加之近幾年極端氣候變化,目前陜西省遺存的古樹生存環境日趨惡化,有些古木生存空間被新建基礎設施擠占,根系生長所需的水分、空氣等關鍵生態因子因毫無節制的鋪裝、填埋等工程措施而難以保障,已嚴重影響古樹生長的狀態。比如在黃帝陵景區,古柏群被回填土深埋超過120厘米,全園被25厘米的混凝土層牢固鋪裝,預留樹池過小,嚴重影響了古樹根系的呼吸,阻隔了水氣交換,致使古柏群生長狀況在近20年內快速惡化,部分個體趨于瀕死,尤其是與中華5000年文明同齡的黃帝手植柏,因深埋和大面積鋪裝而處于極危狀態,如不及時整改救護,有極大的枯死風險。
為此建議:
一、成立專家組,對陜西省內古樹名木資源的數量、生存狀況等情況開展詳細的調查、摸排、評估,根據調查結果,按照“一樹一策、一樹一檔”的建檔要求提出具體的拯救、保護方案。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陜西省古樹名木保護條例》《陜西省重點古樹名木擴繁苗使用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明確各級各類責任主體的職責;加強專業技術指導、現場管護責任落實、管理負責部門職責監督等工作。
三、管理責任部門要盡快開展整改救護工作。針對鋪裝面積過大、樹盤太小,已經影響樹體生長的藥王山孫思邈手植柏、黃帝陵景區黃帝手植柏等,應盡快開闊樹盤,拆除過大鋪裝,讓古樹根系能夠正常呼吸、正常生長;對規模較大,由于氣候、生產、人流、管護等方面原因,生存狀態發生變化的古樹群落,責任部門應盡快成立專業團隊,認真研究,提出長遠管護、復壯方案,并盡快實施。
四、設立專項資金,加強保護研究。要像重視地下文物、地面古建筑的保護一樣重視古樹名木的保護研究,把古樹名木與景區、名人、歷史、地理、生態、制度等人文自然變遷結合起來研究。
五、制定保護規劃,明確技術標準。對各類古樹名木要按地區、生境、類別提前做出保護規劃,制定古樹名木評價標準、保護復壯技術標準、日常養護管理規范。
六、加強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宣傳,借鑒北京市對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做法,持續開展“讓古樹活起來”等系列宣傳活動,設立古樹名木保護專項基金,推進古樹名木認養制度,落實各級政府責任,鼓勵全社會廣泛參與,提高群眾的保護意識,讓社會大眾了解古樹、認識古樹、愛護古樹,使古樹名木保護走向大眾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