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6 07:25:27 來源:陜西日報
3月30日,綏德實驗中學學生在操場上進行體育鍛煉。 記者 周明攝
總書記,我想對您說
綏德實驗中學七年級學生 張倩
“今年我報名參加了學校的書法社團,還參加了不少紅色研學實踐和課外活動,更加認識到自己作為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請習爺爺放心,我一定牢記您的教誨,踏實學習,努力實踐,做一個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記者 張樂佳整理)
風和日暖,綏德疏屬山上一片生機勃勃。
3月30日,記者走進位于山腰上的綏德實驗中學,學生們正在操場上游戲和鍛煉,校園內讀書聲、歌聲、歡笑聲……匯成一首青春洋溢的“合唱”。
綏德實驗中學位于陜西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綏師)舊址,不遠處是中共綏德地委舊址。深厚的紅色文化,滋養著一代又一代的“新苗”。
2021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綏德實驗中學考察時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一年多來,綏德實驗中學的師生們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傳承紅色精神,貫徹落實“雙減”改革政策,推進“三個課堂”,著力培養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讓學生們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成長的空間,育好“每一朵花”
每天17時,在綏德實驗中學格致樓上,總是靜悄悄的教室都會“準時”熱鬧起來。
3月30日下午,記者走進教學樓,推開“人氣”社團——泥塑社團教室的門,只見學生們圍坐在一起興奮地交流,轉眼之間,便捏出一只只活靈活現的泥兔,歡聲笑語、熱鬧非凡。
與此同時,在對面的書法教室里,一群學生正凝神靜氣,練習書法,墨香陣陣,一片安靜恬淡。
民歌、架子鼓、曳步舞、剪紙、朗誦……教學樓里的每間社團教室主題不同、風格各異,學生們都能在這里找到適合自己的自由成長空間。
“近年來,我們升級了社團教室硬件設施,讓每位學生可以根據興趣自主參加兩個特色社團。”校長王軍寧說,“特色社團是我校發展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曾來此參觀。他指出,我們辦教育,就是要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全民族創造活力。
素質教育,任重道遠。
從剛開始建立起4個興趣小組,到如今28個涵蓋藝術、體育、科技、非遺的特色社團,多年來,綏德實驗中學不斷豐富社團種類,完善活動場地,提升教師專業程度;“雙減”政策出爐后,更是將社團課程頻率提高到每日開展。
“非遺社團不僅鍛煉孩子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也讓傳統文化‘潤物細無聲’地傳承。”泥塑社團指導老師、綏德民間泥塑非遺傳承人王文瑜時常帶著作品來學校與孩子們交流。
擔任八年級語文老師的書法社團指導老師王永平則更看重素質課堂對學生日常學習的幫助:“以書法為例,能幫助學生養成嚴謹認真、做事有始有終的作風,培養好的學習習慣。”
通過借鑒全國各地其他學校先進經驗,學校不斷完善社團課程管理。“下一步,我們還將形成社團評比方案,根據學生反饋采取社團動態淘汰制,讓更多學生參加更感興趣的社團。”王軍寧說。
教學樓上,“以革命之火點亮幸福教育”一排紅色大字引人注目。
幸福教育是什么樣的?學生們有自己的答案:
“學習制作泥塑提高了我的審美能力,每次看到自己的作品都很有成就感!”
“練習書法對我的學習很有幫助,上次老師表揚我作業和卷面更整潔了!”
“我每天最期待去乒乓球社團,在跟對手切磋技術的過程中交到了好多朋友!”
……
“每次走在樓道里,我都有種幸福感。”王軍寧欣慰地說,“讓每個孩子都有愛好、快樂成長,這就是最理想的素質教育課堂。”
以學生為本,注重“因材施教”
“三個課堂育人,厚德啟智體強,總書記來校殷切期望,立德勤學上進做國家棟梁……”
每個清晨,這首新校歌都會響徹綏德實驗中學。學生們迎著朝陽,在歌聲中走進校園。
一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學校考察時指出,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真正把過重的學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減下來,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如今,綏德實驗中學不僅把這些諄諄囑托寫進校歌,更在日常教學中付諸實踐。
“抓好第一課堂,要注重‘因材施教’和‘循序漸進’。”該校九年級數學教師劉小剛說。
對學生們來說,他不僅是講臺上的嚴師,更是生活里的“知心人”。
談及學校一系列“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和創新探索,劉小剛頗有心得:“比如分級布置作業,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權和發展空間,通過ABC三類難度作業,對癥下藥,培優補弱。”
根據學生們的情況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找準自己的學習生活節奏,實現最大化最高效的進步,是老師們始終堅持的教育理念。
此外,“人人公開課”“青藍工程”“同課異構”……學校大力開展各項教研創新活動,力圖打造高效課堂,通過曬課、亮課,提升教師整體教學水平。
在“雙減”政策出爐后,學校還迎來一個新的挑戰——成為一所家校共育的“大學校”。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構建一個三位一體保障體系。”王軍寧說。
學校家庭教育指導中心、校長接待日、家長開放日、家長學堂、家長論壇……一項項活動,旨在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提高家長整體素質,優化家庭教育環境。
“陪伴和耐心非常重要。”從業多年的九年級班主任張正東表示,學校和家庭要共同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
“我們努力構建學校教育為主體、家庭教育為基礎、社會教育為依托的合作育人體系,使校內校外教育協調一致,形成家校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王軍寧說。
點燃紅色火苗,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從綏德實驗中學北教學樓一側拾級而上,綏師舊址映入眼簾。
“這片操場上曾是兩排窯洞……”站在舊址前,劉小剛細數校園的種種變化。2001年他從綏師畢業,多年后又回到這里教書。
“很多地方都變了,但是也有始終不變的東西。”劉小剛望向操場上的學生們,“學校對紅色精神的傳承沒有變,老師們的教育情懷沒有變。”
“讀書勿忘救國,救國勿忘讀書。”這是1924年,革命先驅、時任綏師校長李子洲提出的辦學理念。
如今,這一行字仍佇立在教學樓頂上,也成為綏德實驗中學推進“第三課堂”,開展紅色教育的方向與指引。
“學校充分利用‘第三課堂’,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入社會與自然,走向社會實踐基地。”綏德實驗中學副校長劉宏雄負責紅色教育工作多年,他說,“我們通過定期開展社會實踐、研學旅行、參觀紅色基地等活動,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在“五一”“七一”,學生們走進綏德縣革命歷史紀念館、郝家橋村、路遙紀念館……瞻仰老一輩革命家的工作環境,學習老一輩革命家堅定的理想信念。
踏著春光,學生們來到裴家峁生態園區,趙家洼、高西溝農業產業園區,開展義務植樹,接受勤儉節約教育,揮灑汗水,干勁十足,認識到勞動成果來之不易。
以“體驗、實踐、遷移、應用、創新”為目標,“第三課堂”讓學生在看、思、學中,實現知識、思維、能力、素養的同步提升,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我們一定會接好時代的接力棒,繼承革命前輩的革命精神!”參觀綏德三五九旅和綏德警備司令部舊址后,綏德實驗中學七年級學生雒禹婷在讀后感中寫道。
為更好講述紅色故事,學校還編寫了《李子洲的故事》等校本教材,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學習。
綏德紅色故事、紅色影視、紅色演講、紅色知識競賽、唱紅歌比賽等活動,早已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更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了紅色文化底色。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每次參觀結束后,學生們都會唱起革命歌曲。紅色音符所承載的紅色精神,已深深地扎根在每個綏德實驗中學學子的心中…… (記者 周明 張樂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