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歷經風雨的西安城墻,仿佛行走在歷史與現代交錯的中轉站。這座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以其獨特的魅力向世人講述著它的故事。
西安城墻歷經歲月滄桑,仍能巍然矗立,得益于一代代人的保護與傳承。新中國建設初期,城墻面臨著存與拆的問題,在習仲勛同志的三度力護和文物工作者、市民群眾的極力守護下,西安城墻挺過了最艱難的時期,迎來修護的曙光。
經過持續探索與實踐,秉持最小干預原則,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富有西安城墻特色的預防性保護體系被逐步構建起來。經過不斷總結和歸納,西安城墻“預防性保護”理念日漸清晰和明確。近年的保護實踐成果表明,基于預防性保護理念的遺產保護體系,為實現遺產“宏觀可控制、變化可監測、風險可預知、保護可提前、活動可管控”的管理目標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安城墻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修繕和保護工作得到了專業技術支持,保證了城墻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完整性。”西安城墻管委會文保旅游部工作人員朱媛介紹。2020年,西安城墻管委會信息中心正式成立,通過智慧平臺實現文物管理、大數據分析、景區溫度及PM2.5監測、日常設施檢測、綠化、物業管理等各項管理工作。西安城墻管委會還與蘭州大學合作,給西安城墻58號馬面做了一次“CT”。
在一代代城墻保護者的守護下,完整貫通的城垣與現代城市生活相融共生,西安城墻逐漸煥發新姿。“西安城墻作為歷史遺產和文化符號,是古絲綢之路和‘一帶一路’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讓西安城墻更吸引人,是我們目前主要在思考的問題。”朱媛說。
近年來,西安城墻景區緊盯新需求、新趨勢、新消費,將數字科技與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在確保城墻文物安全的基礎上,借助新媒體平臺、數字技術、“互聯網+”,深挖歷史文化內核,先后孵化出“金甲武士”“盛唐天團”“城墻故事”“城墻味道”“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等知名文化IP,并在此基礎上持續輸出主題動畫視頻、小說、數字藏品及文創衍生品等典型性、歷史性、時代感突出、特色鮮明的文化產品,實現文物與旅游融合雙提升。
“落吊橋!開城門!”4月1日,伴隨著雄渾大氣的音樂,華服侍女掌燈開道,文武百官出城相迎,接引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賓客進入城門內,邂逅千年前的盛唐。“夢長安——大唐迎賓盛禮是通過再現盛唐‘賓禮’的形式進行創意設計而成的。在演出創意上,我們邀請了相關專家學者進行研討,再現‘天下第一禮’的盛世盛景。西安城墻永寧門實景賦予了演出巨大的文化內涵,讓來賓能夠感受藝術性與文化性的完美交融。”西安曲江城墻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演藝部副經理穆玉琛介紹。
秉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的理念,西安城墻充分利用敵樓歷史文化空間,攜手甲胄非遺傳承人張春永、錦灰堆非遺傳承人封晶等非遺藝術家相繼打造 “甲胄藝術館”“錦灰堆藝術中心”等空間。其中,將書法、繪畫、拓印、篆刻技藝巧妙結合起來的錦灰堆藝術已于2022年12月列入陜西省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我們希望不斷加強非遺文化品牌建設,加大非遺文化傳播普及力度,讓古老的非遺技藝在城墻之上煥發光彩,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西安城墻景區工作人員李松泉介紹。
5月19日,西安市民陳曉瑋帶著孩子在環城公園散步。“現在天氣暖了,晚上我喜歡帶孩子在這里散散步,城墻腳下環境太美了。”陳曉瑋稱贊道。城墻周邊和永寧門外燈火通明、車水馬龍;松園、榴園的興起,體現了西安人夜生活的豐富多彩;城墻周邊的老菜場、順城巷改造,讓古老的街區煥發新的活力……古老與現代完美融合的城墻文化,已經成為古城西安蓬勃生命力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安城墻,守一方土地,護一城百姓。古絲綢之路起點對外開放的旋律猶在耳畔,西安城墻在光陰流轉中,依然悄聲訴說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昭示著新時代多元文化之美……(記者 趙茁軼)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