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唐冰
6月的洛河水美岸綠,草木蔥蘢。走進“雪地講話”舊址,“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醒目大字在紅色展板上熠熠生輝。
這里是延安市甘泉縣道鎮象鼻子灣村。1935年11月5日,大雪漫天飛舞,面對300余名紅軍戰士,毛澤東在這里發表了著名的“雪地講話”,莊嚴宣告“長征以我們的勝利和敵人的失敗而告結束”。
時過境遷,昔日貧瘠小村子早已換了模樣。在長征紅色資源的加持下,象鼻子灣村致力于打造集教育、培訓、民宿、餐飲為一體的紅色文化體驗村,鄉村振興呈現生機勃勃新氣象。
“長征是史無前例的創舉與奇跡。”6月7日,在講解員帶領下,省政協提案委員會“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建設”民主監督調研組走進“雪地講話”舊址窯洞中,聆聽“長征故事”,重溫長征精神,實地了解在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延安作為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建設范圍涵蓋9個縣(市、區),全市有關長征題材的紀念設施和遺址共有148處。為扎實推進建設工作,延安市成立工作專班,加強規劃引領,謀劃儲備項目,已有5個項目納入國家《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項目庫,建設工作取得進展。
距“雪地講話”舊址20余公里處,就是長征歷史步道(甘泉段)項目建設現場,這里正一派繁忙。當地有關負責同志向調研組介紹,自今年2月底恢復建設以來,項目一期工程已完成11.8公里景觀及3處驛站的主體建設。項目建成后,將串聯起沿線包括16處與長征有關的舊(遺)址在內的26處紅色革命舊址,重現1935年中央紅軍進入甘泉的路線,為開展紅色教育、紅色研學活動創造有利條件。
“從‘雪地講話’舊址的修復到長征歷史步道的建設,我感受到延安各級黨委、政府對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視。”數年頻繁奔波于我省各革命舊址,省委黨史研究室二級巡視員湯彥宜用“欣慰”表達此行感受。
“陜西段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5個重點建設區之一,延安更是重中之重,通過對10余處紀念設施和舊址的實地調研,切實感受到項目建設帶來的發展變化。”湯彥宜說。
結合調研發現的歷史圖像資料不清晰、故事細節準確性不高等問題,他建議,要嚴格按照最新出版的《中國共產黨簡史》進行比對、及時更新,展陳照片盡量選用修復后的照片;舊址修復保護要嚴格遵守保護規定,確保修舊如舊、還原歷史。
長征沿途存留數量龐大、類型豐富的長征文物和文化資源,如何加以有效利用,是各地在推進建設工作中需要重視的問題。
吳起縣鐵邊城張灣子村由建在無定河邊的窯洞群組成。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經過鐵邊城,毛澤東曾在村民張廷杰家借住了一晚。
在毛澤東曾住過的窯洞院子里,講解員向大家講述了這個故事。
1935年10月18日下午,3名紅軍戰士走進院子,與張廷杰商量能否讓首長借住一晚。張廷杰就把兩個兒子住的窯洞騰了出來,并叫來妻子拿出中秋節時保存的羊肉臊子,做了香噴噴的羊肉剁蕎面。首長連吃3大碗后擦了擦額頭的汗,對張廷杰表示了感謝,還說:“長征一年嘍,這是我吃過最好的一頓飯。吳起是個好地方喲!”
“每一處紀念設施和舊址上到底發生過什么故事,這是大家最為關心的。”走出張灣子村毛澤東舊居,調研組成員對“一碗剁蕎面”的故事仍意猶未盡,“要是舊居附近正好有一家賣剁蕎面的,那就更好了。”
省政協委員、民建安康市委會主委王國庫認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一個大規劃,要突出關鍵節點建設,側重氛圍營造,靈活應用數字化建設,把紅軍長征進入陜西后的歷史進程用數字化手段再現出來。要統籌布局、彰顯特色,杜絕“整體情況多、特色故事少”的現象,注重歷史事件的挖掘和再現,做好系統研究,把握特色重點。
“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各個省市都在努力做工作。延安作為中國革命圣地,在這方面也下了許多功夫。”省政協委員、提案委員會副主任薛海濤說,要抓住中央把陜西確定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難得機遇,提高重視程度,統籌規劃建設,突出龍頭帶動作用,加強宣傳推介,講好講活長征紅色文化故事,進一步擦亮延安紅色旅游品牌。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