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亭在給年輕人講述抗美援朝的故事受訪者供圖
□ 實習記者 閆智 首席記者 李榮
“美帝國主義侵略朝鮮的暴行讓人深惡痛絕,我愿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意志,獻身祖國,為國防建設努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7月27日,89歲的抗美援朝老兵張振亭神采奕奕,聲如洪鐘,在西安市臨潼區的家中,向記者講述起70年前的烽火時光。
張振亭出生于1934年,西安市臨潼區人,雖然他家境貧寒,但讀書十分刻苦。1951年7月,在西安市蓮湖區政府的保送下,年僅17歲的張振亭進入西北軍干校學習地圖繪制。同年,他向學校申請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
進入朝鮮戰場后,張振亭在西野司令部測繪科擔任測繪員,為司令部提供測繪數據,并在戰斗前將有關地形數據繪制成地圖,供部隊使用。
作為一名測繪員,張振亭總是在戰斗一線奔走。戰斗結束后,他要迅速到敵對陣地記錄工事構筑、地形情況,并快速制成草圖,供指揮所參考。此外,他還要到有戰略部署的地方進行勘察,繪制地圖。
由于許多戰士不識字,他就把地圖上的文字改成相對應的符號,讓看地圖的戰友能夠明白。
“記得那是入朝第二年,在下甘嶺地區的一次準備戰役中,我和戰友接到彭老總指示,要對即將進攻的高地進行勘測,繪制地圖,為接下來的戰斗做準備。”據張振亭回憶,在那次勘測中,他們遇到了敵方部隊的襲擊,有一名戰友在勘測時被擊中,為了保護數據,他毅然從高地上翻滾下來,胸口被石頭撞穿,堅持等到救援,將珍貴的數據保留了下來。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張振亭和戰友們一起經歷了生死考驗,多次從敵人的槍口下“奪”生,他的耳朵、膝蓋被流彈擊中,重傷三次,輕傷更是不計其數。他們為朝鮮戰場提供的測繪保障全面而有力,為抗美援朝戰爭最終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時的條件特別艱苦,很多時候,我們連畫圖的桌子都沒有,在石頭上、地上進行繪圖作業,為了完成勘測任務,經常和戰友們在冰天雪地中,沒有吃的、喝的,又挨凍,還要時不時觀察周圍敵情。”張振亭哽咽地說,現在回憶起那些往事,仿佛是不久前發生的一樣,歷歷在目。
從朝鮮回國后,張振亭繼續在部隊從事測繪工作,先后在新疆、內蒙古等地,為國家的測繪工作獻計出力。1953年10月,他還受邀參加了西安國慶大典。
翻開張振亭軍人記事登記表的功過欄,上面是這樣寫的:張振亭同志在援朝勘測工作中,不畏犧牲,拋頭顱、灑熱血,與潛伏的敵人做斗爭,在和敵人拼搏中,身受三處重傷。在總結表彰中,張振亭同志被評為二等功,并頒發二等功證書一份,抗美援朝紀念章一枚。
“現在的青少年是幸福的一代,一定要珍惜美好生活,要牢記歷史,干好自己的工作,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張振亭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