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馮倩楠 記者 趙婧
灞橋櫻桃、長安草莓、王莽鮮桃、閻良甜瓜、藍田大杏……近年來,每到暑季,本土水果成為不少西安市民消暑嘗鮮的選擇。
據西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楊穩勝介紹,西安市種植有獼猴桃、葡萄、石榴、櫻桃、大杏等園林水果11大類,面積約74萬畝,年產鮮果100萬噸,總產值超80億元。果業已成為西安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之一,也是促進農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如何在果業領域實現更高質量、更強產業發展?8月25日,西安市政協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市政協委員、業界專家、農業企業代表與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匯聚一堂,圍繞“提升果業產業鏈發展水平 做強我市果業產業”協商議政,聚焦問題商對策,凝聚共識促發展。
“獼猴桃主栽品種以鮮食為主,成熟期集中,市場上銷售的獼猴桃多為硬果,消費者購買后需經軟化才能食用。”市政協委員、陜西明遠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喬漉認為,品種成熟期結構不合理,會影響消費者購買欲,建議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院校教學科研力量,廣泛開展校地合作,開展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究,進一步推廣應用獼猴桃即食技術,保證鮮果質量。同時,調整早、中、晚熟期品種及加工鮮食比例,滿足市場需求。
“在技術提升上,應扶持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果農和企業,發揮模范帶動作用,引領其他果農跟進技術升級、品種更新。”市政協委員、浐灞管委會招商領導小組副組長程遠介紹了臨潼區在技術推廣上的試點經驗,臨潼田心石榴農民專業合作社、臨潼區農技推廣中心聯合職業農民培訓指導老師,共同承擔了“最后一公里”技術推廣服務。
深化技術創新推廣,擴大生產組織規模,市社科院經濟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于遠光建議,應加大技術創新層面的資金投入量,通過采用噴灌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科學分級技術等舉措,來達到合理灌溉、降低損耗、分類銷售的目的,最終促成各個生產環節的科學運作與管理,將創新性技術的功能落于實際,再通過有序的宣傳推廣開拓新的水果銷售市場,如舉辦果業展銷會、成立代表性品牌等,發揮互聯網的作用,開展網絡營銷,提高其對果業的認知度和市場認可度,進而帶動組織化程度提升。
結合多年的工作經驗,市政協委員、陜西省農村科技開發中心主任雷玉山建議,集中優勢科研團隊,挖掘利用種植資源,通過普查選拔、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分子生物育種等方法,盡快選育出適宜全市生態條件、綜合形狀優異的主要栽培品種。同時,引進國內選育的優異品種和鮮食加工兼用型品種,加快區域試驗和生產示范,提高設施栽植果樹和反季節果品的高附加值,兼顧發展加工型品種和特用功能型品種,做到果樹種源可控。
“鄠邑區是一產強、二三產弱。”針對短板弱項,鄠邑區政協副主席張慎重就鄠邑藍莓特色產業發展提出建議。他認為,應大力支持藍莓生產現代化發展,支持藍莓休閑園區建設,推動藍莓產業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快藍莓全產業鏈建設。
加快文旅融合發展是灞橋區政協副主席李養生為果業加速發展提出的辦法之一,“要做精‘生態+品牌’文化旅游和現代農業體系,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平臺檔次,實現農旅深度融合。”他建議,將農業產業和旅游資源進行有機融合,形成“種植、采摘、觀光、分揀、加工”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產業鏈,高標準設計鄉村民居“樣板間”,為游客提供多維度文化體驗。
在交流現場,有兩名農場企業家不約而同提出了土壤有機質不足、土壤品質下降導致的農資和勞動力成本增加、畝產效益下降問題。
市政協委員、陜西奧達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思思建議,應抓好土壤改良這個關鍵點,通過增施有機肥、施用微生物肥料、種植綠肥、秸稈還田等技術改善土壤的通透性,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根系生長環境,促進果樹的健康生長,產出高品質果品。
在熱情懇切、坦誠交流中,做強全市果業的思路愈發清晰。
西安市農業農村局果業處處長夏長生表示,將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加大政策支持,繼續加強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專業科研院所進行數字果業、技術創新合作,實施人才技術管理培訓,強化示范引領作用,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西安實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