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馬尤翼 記者 滿淑涵
同心、同行、同向,共繪最大“同心圓”。近年來,興平市進一步夯實基層統戰工作基礎,牢固樹立大統戰工作思維,積極探索新途徑、新方法,打造系列“同心”品牌,構筑“統戰+”工作格局。
創新探索“產業聯村、項目帶村、智力扶村、捐贈幫村、就業助村”等結對模式,不斷實現企業增效、農民受益、鄉村發展,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村企共建共贏新路子,興平市委統戰部彰顯統戰之“為”,做好“同心服務”。
金秋時節,興平市阜寨鎮190余名大學新生懷抱夢想走出家鄉,踏上新征程。作為捐資助學的愛心企業之一,阜盛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4年累計捐助家鄉學子30余萬元。
“企業強了、農民富了、家庭穩了,我們希望鎮上的孩子能走出去接受教育,而且現在我們的營商環境越來越好,相信未來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就業,一起反哺家鄉。”阜盛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美婷說,通過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公司依托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專家團隊,合力打造西北地區品種最全、規模最大的草莓種植基地,帶動周邊群眾累計增收3800萬元。“在草莓采摘旺季,園區每天用工量600余人,不僅吸引了高校大學生來基地開展社會實踐,還帶動了農村閑散婦女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實現了就業增收、照顧家庭兩不誤。”
助力鄉村振興,少不了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同心聚力”。興平市委統戰部在阜盛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阜寨同心苑”,作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踐創新基地之一,這里匯聚了興平市鄉村振興“帶頭人”1200余人,還成立了黨員先鋒隊、管理服務隊、技術推廣隊、網絡宣傳隊四大矩陣,合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我們把統戰工作嵌入產業鏈,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扎實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全市117戶企業與114個村子結對,27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3000多農戶增收,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幫扶資金2.2億元,受益群眾達20余萬人。”興平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張倩說。
既能“同心服務”,也能“同心共治”。興平市委統戰部擔當統戰之“責”,構筑“黨建引領+法融網格+統戰聚力”新格局,利用馬嵬驛景區的流量密碼,把統戰工作創新融入基層治理。
“在旅游高峰期,我們景區一天的人流量接近15萬人次,遠遠超出我們當地4.2萬的戶籍群眾。”興平市馬嵬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武冠英說,在馬嵬驛景區管理治理工作中,統戰力量發揮了巨大作用。
迎風飄揚的旌旗招牌、關中腔的熱情吆喝,在馬嵬驛民俗文化體驗園中,來自省內外的游客絡繹不絕。沿著青磚藍瓦的民俗文化街拾階而上,古色古香的“小驛會客廳”就在眼前,吸引著來來往往的游客駐足歇息。這里也是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實踐基地之一——“馬嵬同心驛”。
“小驛會客廳”展示出古驛新氣象,除了為游客提供免費咨詢、應急物品等貼心志愿服務之外,還打造了統戰工作展室,展示統戰文化,為游客贈送統戰文創產品“同心驛”鑰匙扣、書簽等,讓游客在旅游觀賞的輕松氛圍中了解統戰工作。
在馬嵬驛的大街小巷,多家網紅店門口掛著“盟員實踐店”的招牌,亮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身份標識。
“因為景區入駐商戶都是自由職業者,也是我們要‘聚力’的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所以我們從統戰入手,把他們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一道治理馬嵬驛、發展馬嵬驛。”張倩介紹道。
“馬嵬同心驛”陣地現有新的社會階層人士360人,其中15位代表同時也是“小驛調解室”社會治理網格體系的負責人,他們利用在各自領域中較強的代表性、影響力和話語權,助力化解社會矛盾,為基層社會治理賦能增力,“同心共治”馬嵬驛。
“栽好梧桐樹,鳳凰自然來。我們要做好基礎建設和服務工作,及時調解,事不過夜,這樣才能讓商戶放心、讓游客滿意。”武冠英說,自今年7月成立“小驛調解室”以來,馬嵬街道還和景區周邊的16個村子搭建了議事平臺,及時發現和化解群眾身邊的矛盾糾紛。“今后,我們會繼續發揮統戰力量,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動能,走出符合實際的社會治理新路子。”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