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劉凡銆
一張張照片訴說往事,一件件展品銘刻歷史。9月8日,歷經四年時間建設的省政協文史館在西安正式開館。自開館以來,省政協文史館始終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統領,以“展示政協歷史的窗口、推進文史工作的基地、拓展聯絡聯誼的家園”為目標,立足定位、發揮優勢,高舉團結和民主兩大旗幟,充分發揮“存史、資政、團結、育人”重要作用,著力推動政協各項工作創新發展。
實干篤行著力推進文史館建設
黨的百年奮斗史、黨的二十大專題展、陜西省政協歷史沿革……省政協文史館共5層總面積6384平方米,各展廳主題鮮明、內容翔實,以豐富厚重的文史資料多角度、全方位宣傳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及其實踐成果,充分展現了陜西省政協的發展歷程和履職成就。
“整個展陳通過572張照片、21幅手稿、281件實物和20段珍貴視頻,全面展現了歷屆陜西省政協在中共陜西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全面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三項職能,為推動陜西高質量發展所做的工作。”省政協文史館館長任強介紹道。
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賦予了政協文史工作新的時代特征。推動省政協文史館建設,是加強和改進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建設期間,省政協主席徐新榮先后五次聽取文史館建設情況工作匯報并作出批示,對文史館建設提出具體要求,為文史館建設指明了方向。2022年1月,省政協召開黨組會議,把文史館建設作為省政協2022年一項重點工作。
凝心聚偉力,奮斗鑄輝煌。自2019年啟動建設以來,文史館在省政協黨組的關心重視下,在相關部門的配合支持下,始終堅持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設計、高質量建設,廣泛征集史料,精心設計布展,歷經四年時間順利竣工。
建設政協文史館不僅具有“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重要使命,而且文史作為一座城市的“活化石”,對于人們了解歷史,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也起著關鍵作用。文史館的展陳功能,可以廣泛吸引社會公眾走進政協、了解政協,對參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無形中提高受眾對人民政協工作的認可度。
編撰展陳大綱是文史館建設工作的開端。為謀劃展陳相關事宜,文史館邀請相關專家召開專題研討會,明確陳列大綱的主題、編寫指導原則,成立展陳大綱專家組,統籌修改、審議并通過展陳大綱及設計方案;多次組織召開座談會,征集有關專家等意見建議1000余條,九易其稿,最終使的展陳大綱更加符合陜西實際、更加體現陜西政協特色,如期實現省政協黨組和機關黨組確定的建設目標。
召開全省政協文史館工作培訓會議、舉辦講解員“三堂課”活動、開展“雙走進”活動……自建成以后,文史館充分發揮“展示政協歷史的窗口”功能,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交流學習活動,讓越來越多的人走進文史館,了解政協歷史。截至11月底,省政協文史館共接待260批次6000余人,在更大范圍、以更大力度凝聚人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匯聚奮進力量。
賡續文脈努力打造更多文史精品
漫步省政協文史館,每走過一個展廳,都仿佛走進漫長的歷史走廊,從展陳區、珍品庫到文史資料室,手稿、照片、書刊等文史資料整齊陳列,內容豐富詳盡,生動記錄著省政協走過的光輝歷程,見證著廣大政協委員的為民情懷。
文史資料收集工作是豐富文史館館藏的關鍵一步。由于隨著時間流逝,部分熟悉歷史資料的老同志相繼作古,對政協歷史知情的相關人物越來越少,相關史料也越發稀缺。為此,文史資料收集難便成了建設之初最棘手的工作。
自啟動建設以來,文史館持續加大文史資料收集工作力度,按照“親歷、親見、親聞”的原則,通過查閱檔案、電話聯系、上門拜訪等方式,從歷屆老領導、老委員中征集實物資料和重大事件故事,先后完成111位離退休老同志的聯系工作,完成19篇口述史采訪錄制。
為進一步充實館藏內容,四年來,文史館持續面向全社會公開征集文史資料,通過在媒體發布文史資料征集公告,與省政協機關各處室、全省各級政協、多家媒體建立聯系機制,加大與全國政協、兄弟省區市政協文史資料交換力度,收集書籍約5.5萬冊,手稿實物31箱,其他實物1036份,有效宣傳和展示了人民政協的光輝歷程和歷史貢獻。
盛世修文著史。四年來,文史館始終堅持全面、準確、客觀地對文史資料進行收集、整理、編撰,著力打造有影響力的文史資料品牌。先后組織人員多次對省政協現存文史資料進行清點和整理,深入基層走訪史料見證人、記錄人,多渠道探尋文史素材和線索,共整理讀書目錄3560余條,完成手稿資料掃描5212條,組織編印了《陜西省政協文史資料總目錄》《陜西省政協大事記》《延安時期統一戰線》等精品力作。
守正創新探索數字化建設之路
如何讓文史資料走出深閨、走進群眾、服務社會,一直是文史館建設中努力探索的方向。
聚焦文史資料的活化利用,文史館通過文史資料數字化建設,著重建設了參觀預約平臺和智能語音講解系統,推動文史資料動起來、活起來、用起來,不斷激發文史工作活力。
“戰亂時期,我的祖父張午中試煉了揮發油和擦槍油等產品,第一次在我國石油發展史上打出了延長石油品牌。”近日,在文史館開創的“風云際會”欄目中,九三學社西安市委會社員張帥對著鏡頭深情講述。作為省一屆政協委員張午中的后人,張帥在視頻中分享了祖父創辦延長石油品牌的故事,引發觀眾共鳴,通過一塊塊屏幕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
除《風云際會》外,文史館還創設了《簡說政協》《史海鉤沉》等欄目,以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題材為主線,豐富更新欄目內容,如在“三八”婦女節期間,拍攝制作省政協第一位女委員李鳳蓮專題片,宣傳委員事跡,追憶光輝歷史;清明節期間,圍繞“1937年國共兩黨首次共祭黃帝陵”事件,推出相關照片資料,引領群眾追溯歷史足跡。
“騾背上的工廠”“我所見到的王祖儒先生”“陜西辛亥革命志士張鈁先生事略”……今年1月,省政協文史館微信公眾號上線,特設“文史資料”板塊,精選名人傳記、革命故事、歷史典故等內容每日推送,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真實的照片,向公眾普及政協文史知識。截至目前,公眾號共發布244篇內容,其中文史類129篇,總瀏覽量76783次,閱讀完成率95%以上。為了更便捷地服務群眾,文史館在公眾號上附加了文史資料查閱功能,進一步拓寬了文史工作面。
“未來,我們將在提高文史資料質量和打造文史精品上再用力,在改進文史工作與服務時代發展方式上下功夫,為時代立鑒、為國家立史、為人民立言,傾力推進政協文史工作提質增效。”任強表示。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