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北方寒意漸濃,田間萬物失去了活力。但秦嶺北麓的鄉村里卻是另一番生機盎然的景象:沃野平疇間,周至縣樓觀鎮周一村的電商車間熱鬧非凡,工人們正忙著打包裝箱,成千上萬的獼猴桃訂單通過直播電商蜂擁而至;遠黛青山下,藍田縣九間房鎮峪口村,千畝蕎麥花花期正盛,連綿花海隨著山勢起伏,吸引游人紛至沓來……
生態宜居、鄉村富美、日子紅火,這是對省市兩級重點幫扶縣——周至縣和藍田縣眼下鄉村生活的真實寫照。
2023年以來,西安市扎實做好定點幫扶和駐村幫扶工作,全市幫扶單位與駐村干部千方百計為幫扶村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增強產業競爭力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能力。“在養牛場每個月能賺3200元,加上村集體經濟分紅,年收入突破了4萬元,比過去給人家開車強多了……”今年3月,周至縣王家河鎮東澗溝村有著48年黨齡的老支書黃正玉說起東澗溝村村集體經濟產業——東澗溝股份經濟合作社旗下的西安東溝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分紅,臉上掛著滿足的笑意。在蓮湖區的定點幫扶下,周至縣王家河鎮東澗溝村“村集體經濟組織+特色+農戶”發展壯大集體經濟養殖場,讓村民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開展,一棟棟白墻灰瓦的樓房錯落有致,一條條寬闊整潔的馬路縱橫交錯,房前屋后綠植環繞,村頭村尾繁花似錦,文化長廊里新風陣陣,鄉村咖啡館余香繚繞……這樣的“詩和遠方”,如今在秦嶺北麓的鄉村里已成日常。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鄉土味”,到“一步一景”、滿目皆綠的“洋氣范兒”,西安市鄉村的美麗“蝶變”離不開幫扶政策的有效實施、鄉村治理舉措的扎實推進。西安以鄉村建設為抓手,整治村容村貌,提升人居環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加強鄉風文明建設,一手抓物質文明“塑形”,一手抓精神文明“鑄魂”,在全域形成了“村點出彩、沿線亮麗、連片成景”的美麗村莊新格局。
產業興旺是鄉村經濟發展的根基,也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西安通過引進龍頭企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串特色“產業點”成“產業鏈”,增加村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夯實鄉村振興闊步向前的基礎。比如:周至縣的獼猴桃、鄠邑區的葡萄、灞橋區的櫻桃、藍田縣的蕎麥花海、臨潼的火晶柿子……一個個產業“特”字牌叫得越來越響亮,小小的“土特產”做成產業發展的“大文章”,奏響了鄉村振興最強音,增強了脫貧地區發展基礎、提升造血功能,是增加群眾收入、增強內生動力的重要途徑。
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計選派4423名干部人才奔赴鄉村振興一線,全市共有駐村干部1151名,農村供水率99%,供電率達到99.8%,快遞物流覆蓋率100%,行政村實現4G網絡全覆蓋……一組組數據正是西安廣大鄉村“蝶變”的基礎和成果。持續抓好群眾增收,推深做實重點幫扶,平穩推進有效銜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幅秀美的西安特色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駱妍 圖/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竇翊明 謝偉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