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中,各地涌動著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熱潮。
縱觀三秦大地,關中農耕文化底蘊深厚之美,陜南秦巴山水靈動之美,陜北農牧交錯廣袤之美,繪出新時代三秦風韻新圖景,見證著三秦兒女勇立潮頭的堅定信心、拼搏奮進的篤定步伐。
去年召開的全省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工作推進會指出,“千萬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的整省全域成功實踐樣本,造就了萬千美麗鄉村,造福了萬千農民群眾,其蘊含的理念方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和旺盛實踐活力。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以“千村示范、萬村提升”工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新創建500個以上產業強、農民富、環境美、農村穩的省級示范村。
煥然一新的村容村貌、干凈平坦的柏油村道、蒸蒸日上的富民產業……一幅幅美麗鄉村的生動畫面鋪展開來。代表委員們表示,要扎實推進“千萬工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陜西新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讓鄉村產業活起來
優化調整現代農業產業鏈,蘋果、木耳、茶葉農業產值分別增長3%、24.5%、12.8%;新增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縣域生產總值達到1.6萬億元……
一組數據,印證了過去一年我省統籌城鄉區域、推動融合發展的成績。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近年來,陜西聚力打造蘋果、蔬菜、茶葉、畜禽肉類、中藥材5個千億級產業鏈,出臺扎實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和蘋果產業、畜牧業等高質量發展意見及全產業鏈建設五年行動方案,不斷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讓“土特產”成為鄉村振興的有力支撐。
“陜西堅持把‘千萬工程’作為鄉村振興‘一號工程’,動員全省7000多家社會組織積極參與鄉村振興,1萬余家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社會資本有序參與鄉村振興,把越來越多農民鑲嵌在一條條產業鏈上,不斷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省政協委員,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孫亞政說。
孫亞政表示,要學習運用好“千萬工程”經驗,持之以恒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大力度支持重點地區加快發展,不斷凝聚社會各界幫扶合力,大力發展特色經濟、聯農帶農經濟、集體經濟、民營經濟,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貢獻力量。
把好日子帶到群眾眼前
2023年,全省培育縣級及以上龍頭企業2221家,帶動農民就業27.61萬人,帶動農戶339萬戶增收……
代表委員們認為,應借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圍繞鄉村產業有優勢、創業有奔頭、就業有門路,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這一點,省人大代表、漢陰縣縣長陳永樂感觸很深。
把促進就業與壯大主導產業結合起來,把深化蘇陜勞務協作與做強毛絨玩具產業結合,送崗位、送信息、送政策、送服務,讓廣大群眾求職有門、就業有路、創業有助,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24萬人;
堅持產業聚人、事業留人、鄉情感人,圍繞重點產業鏈積極推介招商引資項目,落實創業培訓、創業孵化、創業擔保貸款等各類激勵性政策,大力發展歸雁經濟,全力扶持返鄉創業帶動就業;
舉辦2023年中國首屆汽車登山錦標賽等活動,投入運營花棲玥民宿、茨溝房車營地等旅游項目,通過文旅結合帶動全縣9500余名農民增加收入5220萬元;
……
2023年,漢陰縣持續建強群眾物質基礎,豐富群眾精神世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全面提升收入水平,守牢社會保障底線。陳永樂表示,要持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農旅融合,以旅帶農、以農興旅,讓農產品變成商品,把人才和消費引向農村。同時,應落實落細各項創業就業扶持政策,以充分就業、高質量就業促進群眾增收,讓農民的口袋越來越鼓。
讓群眾的家園更加美麗
“三秦風韻”,是我省鄉村建設的關鍵詞。
“寧陜縣梅子鎮生鳳村,是我們集團引漢濟渭公司的定點幫扶村。當下,村子里140余種梅花凌寒盛開,來自西安、漢中、安康等地的游客絡繹不絕,望梅山居民宿開門迎接八方來客。”省政協委員,陜西水務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劉小強告訴記者,依托引漢濟渭工程建設,引漢濟渭公司投入3000多萬元建成跨越子午河的生鳳大橋,投資建設水土保持示范項目——子午梅苑,幫助村民種植茶葉,通過拉動基礎設施建設、引進綠色產業,實現了村子美、群眾富,也讓生鳳村成為寧陜旅游的一張名片。
生態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千萬工程”正是生態振興的生動實踐。近年來,我省持續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已打造600多個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建成“美麗鄉村 文明家園”省級和市級示范縣60余個,美麗鄉村遍布三秦大地。
劉小強建議,應認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緊密結合農村發展實際,聚焦農民群眾對“村美”的期盼,統籌考量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扎實推進廁所革命、污水處理、垃圾治理,加快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提高鄉村生產生活電氣化、清潔化、綠色化水平,讓群眾的家園更加美麗。
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
鄉風文明建設是一項基礎性、戰略性、長期性工程,更需要系統推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如何構筑農民群眾身有所棲、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園?
近年來,陜西以樹立新風尚、培育新農民、建設新家園為目標,實施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十個一”示范工程,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共塑傳統村落新的文化記憶,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赤牛坬村位于佳縣城南40公里的黃河岸邊,這里棗林層疊,屋舍錯落,開門見山,一步一景。
“村子不僅要環境美,更要家庭、鄰里和諧。我們村積極推進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孝老敬老、好婆婆好媳婦評選活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讓崇德向善潤澤村民,獲得‘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文明村鎮’等稱號。”省人大代表、佳縣坑鎮赤牛坬村婦女主任思娜說。
“應充分借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抓好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讓廣大農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為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思娜建議,鼓勵村莊制定村規民約,廣泛開展培樹典范教育評比活動,動員村民參與矛盾調處、治安巡邏、志愿服務等工作,為鄉村治理提供更持久的內生力量,讓農村既充滿活力又穩定有序。(記者 齊小英 劉楓)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