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陜全國政協委員昝林森
□ 首席記者 李榮 文/圖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2月20日,記者在省林業局見到住陜全國政協委員、省林業局原副局長昝林森時,他正忙著在電腦上修改準備上會提交的提案。“提案提交前,我想把建議部分再完善些,爭取交上一份高質量的提案。”他解釋道。
2018年,昝林森當選全國人大代表。5年來,他聚焦農林領域深入全省各地及周邊省區走訪調研,廣泛征集民意,努力讓每次提出的建議更加精準。
“沒有調查,就了解不到問題的本質,只能看到一些表面現象,建言也就沒有精準性。”在昝林森看來,建議做到“實”與“準”,“回聲”就響。
以推動創建秦嶺國家公園為例,在多次充分調研的基礎上,2019、2020、2021連續3年,昝林森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了建設秦嶺國家公園的建議。2021年10月19日,國家公園管理局復函同意陜西省政府《秦嶺國家公園創建方案》。此外,他提交的加強秦巴山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提升林業和草原科技推廣能力、遏制耕地“非農化”和防止“非糧化”等議案建議,都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反饋,對推動相關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是農民的兒子,深深熱愛生我養我的這片黃土地和人民。”昝林森說,不管是擔任人大代表還是政協委員,都是代表人民參政議政,雖然身份不同,但自己的履職初心從未改變。
多年來,昝林森帶著這份熱愛和責任,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本職崗位,聚焦社會熱點難點堵點問題,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責,為助力政府科學決策積極建言獻策。
翻開昝林森從2013年至2023年的《履職文集》,十年間,他圍繞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糧食安全、種業創新、生態環境保護、科教改革等方面積極建言,累計提交議案建議、社情民意信息和專題調研報告上百份,所提建議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其中,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的61件議案建議,絕大多數得到了有關部門很好的辦理。
“人民政協為人民。‘人民’二字重如泰山,唯有熱愛,才會無怨無悔、不懈奮斗。”昝林森說。
履職全國政協委員一年來,昝林森積極參加調研考察活動,秉筆向國家有關部門建言獻策。2023年5月26日至29日,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調研組來到陜西,圍繞“開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協作機制研究推動建立晉陜大峽谷區域生態環境協作機制”重點提案在延安、榆林進行督辦調研,作為調研組成員,此次調研給昝林森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次調研讓我對晉陜大峽谷區域的生態環境有了深入了解,如何協調平衡該區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也成為大家共同關心的問題。”昝林森說,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陜西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嚴格執行黃河保護法和相關規劃,加強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合力,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協同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古樹名木是森林資源中的瑰寶,是有生命的文物。2月3日,中央一號文件明確要求,實施古樹名木搶救保護行動。作為林業人,昝林森在第一時間認真研讀中央文件,結合工作實際尋找履職切入點。
“國家把古樹名木保護列進一號文件,可見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昝林森說,一棵古樹就是一段歷史。古樹不僅承載地域文化,也承載人民群眾的鄉愁情思。陜西在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久久為功,持續加大保護力度。
推進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離不開科技支撐。2021年,在擔任陜西省林業科學院院長時,昝林森主持組建了古樹名木保護研究創新團隊,重點圍繞古樹名木科學保護與高質量管理,從古樹年齡鑒定、健康診斷、傷病修復、救護復壯等多個方面,組織開展了系統研究和深入探索。同時,還組織專家學者完成了《古樹名木保護與管理》一書。
“這是一本系統、全面、實用的古樹保護與管理工具書。”昝林森翻開桌上的《古樹名木保護與管理》一書,如數家珍般說起陜西目前的古樹名木保護現狀。他說,古樹名木一旦遭到破壞就永遠無法恢復,必須要加大精準保護,利用技術手段進行科學保護,讓古樹煥發生機、生生不息。
今年全國兩會,昝林森的關注點仍然是聚焦熟悉的農林領域。他說,將圍繞糧食安全、光伏發電產業與生態保護協同發展等提出建議,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委員提案要緊貼行業領域和研究方向,這樣才能提出高質量提案。”昝林森表示,在今后的履職中,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還要多“身”入基層、“心”到群眾,多了解社情民意,積極發揮專業優勢,堅持說真話、說實話,把老百姓的心聲、基層的真實情況反映出來,在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進程中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作用,高質量建言資政。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