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播綠者

2024-03-17 06:39:52  來源:陜西日報  


[摘要]十多年來,馬宇和無數自然教育成員不是在山里,就是在講述自然、科普生態的路上。有人把這個群體稱為“人與自然對話的使者”,也有人說他們是“播綠者”...

  2月27日,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溝保護站。一大早,山腳下還彌散著霧氣,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自然教育培訓師、陜西自然教育專家講師馬宇就背著背包上山了。

  剛下過雪,山里特別冷。溪水從山澗流過,“叮叮咚咚”,仿佛春天的回音。遠處不時傳來陣陣野獸的吼叫,讓人不由得放輕了腳步。

  十多年來,馬宇和無數自然教育成員不是在山里,就是在講述自然、科普生態的路上。有人把這個群體稱為“人與自然對話的使者”,也有人說他們是“播綠者”。伴隨著他們的科普宣講,生態文明的理念如一粒粒種子,不斷播撒在更多人的心里,不斷激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共鳴,不斷催生新的綠色篇章。

  用理想點亮理想

  剛剛過去的寒假,西安高新區第七初級中學七年級學生尹紫航過得很充實。早上7時起床,7時30分開始讀書、寫作業、干家務……這張假期作息表至今還貼在他的房間里。

  “日程排得這么滿,都能做到嗎?”

  “能。偶爾需要媽媽提醒一下。”尹紫航扶了扶眼鏡說,“大好的時光不能浪費在手機上。”

  尹紫航是個閑不住的孩子,“破壞力”極強。五年級暑假,父母抱著湊熱鬧的想法,為他報名參加森林體驗活動,沒想到卻有意外收獲。

  在山林里,尹紫航第一次聽馬宇和北溝保護站站長曹梅梅講述大自然的故事,越聽越覺得有趣。尤其是和小朋友們一起觀察昆蟲、認識年輪、探索自然的奧秘,尹紫航好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他開始打理家里的花草,關愛身邊的小動物,積極參與各種自然教育活動,學習越來越主動……

  “人和自然是一個整體,任何生命都是有價值的,都值得被尊重。作為一個人,我比很多植物和小動物有力量,我可以為它們做很多事情。”尹紫航說。

  因為熱愛,所以堅持;因為堅持,所以改變。對于這一點,為尹紫航授課的馬宇深有感觸。

  “這個孩子表達能力強,學習探索的勁頭非常大。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光,看到了他對生命的敬畏。”在馬宇看來,大自然是本“活教材”,可以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將來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有趣的活動不僅引導青少年認識自然、尊重自然,也喚醒了他們保護生態的自覺,讓“綠色”的種子扎根、傳承,生生不息。曹梅梅說,這是自然教育的意義,也是時代賦予科普工作者的使命。

  在這條路上,科普工作者不僅用自然教育“播種”綠色,也用豐富的科普知識和對自然的熱愛,去開啟未知、激發潛能。

  “因為一代代護林人的堅守,我們才有了最美的綠水、青山和藍天。”這是一名11歲少年在現地體驗課后寫下的自己對大自然的感悟。

  這一刻,我們相信,“綠色”的種子已在很多人心里生根。通過不斷浸潤,這種子必將長成參天大樹,成為一種理想,照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用生命影響生命

  每周三晚上,家住西安的杜娟都會和30多名志愿者相約線上“生態讀書會”,來一場人與自然的心靈對話。

  “沿路走不遠便會遇到山道邊那棵不起眼的草芍藥……它在輪回中永遠年輕,永遠充滿活力……”這是《秦嶺無閑草》一文中描繪的場景。隨著聲情并茂的朗讀,一幅詩意煙火相得益彰的山鄉畫卷躍然眼前。

  3月13日晚,兩個小時的讀書會結束后,杜娟揉了揉肩膀,又開始整理筆記。

  杜娟有兩個“身份”——國家二級心理教育培訓師和生態科普講解團志愿者。在杜娟看來,當兩者融合,生命教育的目的就已達成。因為,沒有比“自然”更鮮活的教材,沒有比“親近自然”更生動的體驗。

  自從3年前結識了馬宇、曹梅梅這個群體,杜娟就成了自然教育隊伍中的一員。3年間,馬宇、曹梅梅這個團隊開展了300多場自然教育實踐課,覆蓋中小學生、社會各界人士近2萬人(次)。作為志愿者,杜娟緊跟“隊伍”步伐,一次次走進大山,探索、發現、搜集、整理,又一次次走進校園、社區,用自身經歷講述自然之美,傳播生態理念……

  “自然教育是生活美學,除了宣講傳播,每個人還要不斷學習、研究、實踐,從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營養、獲得力量,再影響更多的人加入進來。這是一個用生命影響生命的過程。”已是深夜,杜娟把寫得密密麻麻的筆記本合起來。書桌旁,一摞被翻閱過不知多少次的自然教育書籍靜靜地訴說著“播綠者”的熱愛與堅持。

  生態科普既要看效果,更要講方法。如何緊跟時代?如何把握正確方向?如何把生態文明的種子播下去?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考驗著宣講者的自身素養,也推動著自然教育的發展。

  這幾年,陜西借助豐富的生態資源建成95個自然教育基地,探索形成“保護區+學校+社區”等自然教育創新模式,并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現地體驗和科普宣講,讓生態文明扎根結果。

  基于共同的價值追求,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講述自然、科普生態的隊伍中。他們講述大自然的故事,播種著綠色希望,也在講述和傳播中反思自我、提升自我,再以更好的姿態去講述、去傳播……

  “這是一種播種和回饋的關系。”曹梅梅說,“走進去”,每個人都是受益者;“傳播開”,大美河山和一代代“守林人”的精神就會在傳承中開出更絢麗的花。

  用綠色驅動綠色

  最近,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秦豐村村民汪友友整宿整宿睡不踏實。原來,從年前他就琢磨著開農家樂的事。農家樂開在村頭還是村尾?裝修成啥樣?主打啥特色?這些問題天天在他腦子里打轉。

  “我們村山美水美,這幾年生態旅游火得很,村里辦民宿、開農家樂的人越來越多,咱也不能落后。”眼瞅著山頭要綠了,游客要來了,汪友友急得上火。

  在秦嶺群山中,秦豐村是個不大的村落。以前,村里沒啥產業,鄉親們守著幾畝山地度日。那連綿的大山盤繞在村子周圍,也橫亙在大伙心上,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那時候,大伙心心念念的是怎么走出去。

  這些年,秦豐村靠著培育林特產業、發展生態旅游實現了從“綠起來”到“富起來”的蝶變。山上的核桃、板栗、中藥材,鄉親們種在家門口的木耳、香菇,收獲的土雞蛋、土蜂蜜都成了“香餑餑”,農家樂、民宿開了一家又一家,增收的路子越來越多。如今,連綿的大山是大伙眼里的“金山銀山”,村民們想著法兒把客人吸引來。

  在村里守了大半輩子,汪友友對眼前的山山水水再熟悉不過了。日子不好的年代里,他上山砍過柴、伐過木。后來,政策變了,保護生態、綠色發展的宣講不斷,汪友友再也沒有砍過一棵樹。2017年,在馬宇、曹梅梅等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影響下,他成了一名村級生態護林員。

  因為使命,因為責任,山里的一草一木、一蟲一鳥,在汪友友眼里都是寶。

  汪友友說:“當護林員這幾年,沒走過的路都走了,沒爬過的山也爬了,見到了很多好風景和珍貴野生動植物。那時候,我就意識到,守好山林,山溝溝就是‘金窩窩’。”去年,因為母親患病,汪友友不得已退出了護林員隊伍。他略顯遺憾地說:“護林是一份了不起的事業,幾天不上山,我心里就空落落的。”

  汪友友思前想后,打算開農家樂。他說,這樣既能照顧家里,也方便引導游客文明旅游,還可以隨時進山拍短視頻,宣傳家鄉的風景和特產。

  自然,是最好的饋贈;綠色,是最美的底色。這些年來,無數守林人、生態衛士、自然教育成員跋山涉水,守護萬千生靈。他們是“護綠者”,更是“播綠者”。有了他們,這片土地上的人文生態畫卷更加豐富多彩。

  城鄉因濃濃的“綠”而美,產業因濃濃的“綠”而興,鄉親們也因濃濃的“綠”而富……

  山下的草木已開始返青,春暖花開的日子來了,“播綠者”又出發了。(陜西農村報記者 黃敏)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自然 教育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