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記者從省商務廳獲悉:2023年以來,陜西自貿試驗區聚焦“絲路自貿”“科創自貿”“農業自貿”建設,全面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深化相關領域集成改革創新,推進改革創新經驗復制推廣,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
圍繞做細“絲路自貿”,我省建設“一帶一路”大宗商品、木材等6個交易中心;創新“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模式,“中俄絲路創新園”“中歐產業園”再吸引一批企業入駐;持續提升絲綢之路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和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合作成效,聯盟成員隊伍不斷擴大;在7國設立7個“秦嶺工坊”,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培養新型職業技能人才。
為做優“科創自貿”,我省在海外設立12個離岸創新中心等科技服務合作平臺,出口技術3000余項,服務和技術交易額突破200億元;開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費”試點,最大程度降低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成本和風險;探索形成“科創企業票據融資新模式”,為企業辦理再貼現91億元,節約融資成本約2800萬元,該案例被國務院在全國復制推廣。
為進一步做強“農業自貿”,2023年,上合組織現代農業交流中心建成投用,我省高水平組織農業技術涉外培訓,舉辦農業援外培訓16期、遠程培訓10期;發放全國首筆種業制種“雙向訂單”貸款、首筆新品種權質押貸款;成立種業等6個農業產業創新中心,在哈薩克斯坦等地建設6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設施農業企業“棚掌柜”產品遍布西北地區,中科三安植物工廠等高科技涉農項目啟動建設,現代農業示范推廣影響力進一步提升。(記者 肖倩)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