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聚焦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履職盡責的有效方式,是人民政協的經常性、基礎性工作。渭南市政協將其作為“一把手工程”,建平臺、拓渠道、抓機制,取得了“量”“質”雙優的良好效果。
為進一步提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質效,5月15日,渭南市政協召開全市政協系統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會議,深入貫徹全省政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好做法好經驗,部署下一步工作計劃,推動信息工作再創新佳績。
牢牢把握“城”之要事
政協委員反映社情民意必須胸懷“國之大者”,心系“城”之要事,深入研究黨委政府決策需求,有針對性地報送信息、提出建議。牢牢把握城市戰略定位,形成有溫度、接地氣的社情民意信息。
會議現場,富平縣政協主席王永麗、華陰市政協主席丁領戰、渭南市民建副主委王智兵、渭南市政協委員陰國富、梁振斌等結合自身實際,分別作了精彩發言。
“做好信息工作,政協不是‘中轉站’,留心發現、用心思考、深入調查才能使信息接地氣、有底氣。”王永麗說,2023年富平縣政協報送的《老年代步車亟待規范化管理》《農村田間生產道路問題亟需重視和加強》等信息打通了政協服務民眾的“最后一公里”,架起了政協和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拓寬信息來源要‘走出去’‘請進來’。”丁領戰在會上說,華陰市政協報送的《關于加強我市政協文史館建設的建議》等信息被相關部門采納,連續兩年被渭南市政協評為“社情民意信息先進單位”。
從不知道社情民意信息是什么,到提交多件有份量的社情民意信息,陰國富早已成了行家里手。其中,他提交的《打造渭南印包裝備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的建議》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省委主要領導批示,經省工信廳同志實地考察,為渭南印包裝備產業鏈加快發展提供了契機。
作為臨渭區中醫醫院康復醫師,梁振斌在平日與患者交流中注重收集民聲,經他實地調研撰寫的《關于加快渭南東塬卡脖子路開工建設》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渭南市委、市政府領導批示,東塬卡脖子路段已被列入今年渭南“十大民生工程”。
緊緊圍繞“民”之關切
社情在街巷里,民意在社區中。高質量社情民意信息,必須深入基層、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社會治理的難點問題及時采集,讓“小信息”切實助解發展中的“大難題”。
在實踐中,渭南市政協各專委會根據各自工作特色,發揮委員專長優勢,主動“出題”“約稿”。如市政協文史委撰寫的《華山仙峪景區增加單獨售票》《關于解決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難的建議》、市政協社法委撰寫的《“小規模納稅人”界定應據實調整》、市政協科教委撰寫的《關于加大對渭南市農田排水(堿)渠恢復保護力度的建議》、市政協經濟委撰寫的《鹵陽湖區域是發展大飛機產業的理想之地》、市政協人資環委撰寫的《加大入黃排污口監管的建議》《完善水庫大壩監測系統,確保年久水壩運行安全運行的建議》,以及市民建撰寫的《農村安全隱患不容忽視》、市民進撰寫的《做好農村產業優化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等社情民意信息,這些信息立足群眾所愿、社會所需,推動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解決。
關于大寨村增設公交站的建議19天就得到了解決,關于在渭南市體育中心室外乒乓球場地周邊加裝安全圍欄的建議22天被落實……讓“小切口”惠及“大民生”,一篇篇信息建議的落地贏得群眾點贊。
把舵定向“量”“質”并重
從信息收集、編輯、審簽、報送到跟蹤反饋,渭南市政協建立了由一名副主席分管、秘書長牽頭、綜合處主抓的組織領導機制和覆蓋全市的信息網絡,堅持季度通報和發布選題重點制度,注重從追“數值”到重“言值”的轉變。
在信息機制建設方面,渭南市政協創新反映社情民意方式方法,進一步完善《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辦法》《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評選表彰辦法》,以地域或界別確定信息員,建立信息直報點,通過委員群“曬成績”、每年全會表彰先進,激發委員“趕比拼超”熱情。
為使社情民意信息更全面地反映社會關切,渭南市政協建立了工作閉環和考核機制,督促政府部門及時辦理答復,督辦社情民意信息落實情況,推進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走深走實。
在信息工作隊伍建設方面,渭南市政協整合資源,多次邀請省政協有關領導及專家對委員進行專題輔導;另經各單位推薦、省政協核準,將華陰市政協等4個單位、楊衛平等25名政協委員納入省政協社情民意信息直報點、特邀信息員隊伍。
把新委員“領進門”,對老委員“送全程”。渭南市政協秘書長劉有輝介紹,市政協注重對新老委員接力式輔導,通過委員講堂、輔導報告、情況通報等,讓委員既“摸清下情”又“吃透上情”,在“知情明政”中“資政建言”。
據了解,為進一步推進信息工作提質增效,加大量化考核力度,渭南市政協將全面啟用智慧政協app,強化委員對信息工作的履職擔當。
“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一定要把舵定向行穩致遠。”渭南市政協主席王曉軍說。下一步,市政協將堅持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為為民履職重要抓手,強化組織領導、加強隊伍聯動、深化渠道拓展、不斷完善機制,確保社情民意信息“提得準、說得對、辦得好”,為促進民生改善、提升群眾“三感”、助力市域社會治理效能提升貢獻政協力量。(記者 樊星 通訊員 張望榮)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