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辣子炒雞蛋,農家手烙鍋盔,再配上一杯手沖拿鐵——這樣一份“土洋結合”的下午茶,正是西安市鄠邑區石井街道栗峪口村“土錘”咖啡館的熱門套餐。
在這家由海歸博士王繪婷主理的咖啡館,鄉村婦女化身咖啡師,優雅調制著“嫂子咖啡”;“韭菜雞蛋比薩”“油潑辣子意面”等創新餐品火爆出圈,為鄉村帶來“流量”與紅利。
“借著‘萬千行動’的東風,我們推動人才、技術等各類要素向鄉村融合聚集,引進40多名新銳藝術家及青年創業者常駐鄉村,發展鄉村休閑游等新業態。去年,全村綜合經濟收入達6000余萬元。”栗峪口村黨支部書記王利軍說。
2022年5月,西安市深入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創新實施“萬名干部人才下鄉村”和“千企聯千村”專項行動(“萬千行動”)。兩年來,先后有5016名干部人才到村施展才華,657家企業與村開展合作共建,為鄉村田野點亮“萬千”希望。
“萬千”人才奔赴廣闊天地
“去年,我們種植黃精300畝。目前,黃精生長良好,達到項目預期。”在周至縣馬召鎮虎峪村,駐村干部楊曉明告訴記者,前不久,陜西省中藥協會的專家團隊來村里考察,對虎峪村發展中藥材產業的前景給予肯定。
楊曉明是西安大興新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的一名干部。兩年前,看到“萬名干部人才下鄉村”行動的信息,他積極申請,被派駐在虎峪村。
虎峪村地處淺山丘陵地帶,七溝八梁一面坡,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楊曉明曾在浙江農林大學林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攻讀研究生,專業優勢讓他很快發現,虎峪村可以利用林木面積廣的優勢,發展林下中草藥種植。
楊曉明聯系農林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廣泛交流,自費購買兩年生黃精地莖進行試種,實地觀察黃精生長情況。2023年4月,經周至縣林業局和縣財政局進村評審,虎峪村林下經濟中藥材黃精種植項目順利立項,獲得項目經費179萬余元。
鄉村振興需要人才支撐。2022年,西安在全市開展“萬千行動”,計劃用5年時間,選派1萬名干部人才服務鄉村,引導1000家企業投資鄉村。
鼓勵熱愛農村、經驗豐富的退出領導崗位干部、退休干部自愿報名,發揮余熱;組織推薦優秀年輕干部和各類專業人才,讓他們到基層一線扎根歷練……通過組織搭臺、黨建賦能,“萬千行動”撬動各領域干部人才和各行業資本資源“上山下鄉”,共同參與鄉村振興。
灞橋區科協干部王增年擔任紅旗街道南江村鄉村振興顧問,帶領群眾種植林下赤松茸,每畝林地年創收達5萬元;臨潼區園藝工作站干部張迎軍到村后,為果農講解病蟲害防治知識,幫果農挽回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
“萬千行動”開展以來,廣大干部人才帶著技術、資源、理念奔赴鄉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貢獻力量。
“萬千”資源匯聚田野沃土
6月21日,記者走進高陵區張卜街道東關村蝴蝶蘭基地看到,剛噴過水的蝴蝶蘭葉片格外青翠,綻放的花朵宛如蝶舞。
2023年6月,在“萬千行動”中,通過黨委牽線、政府搭橋,東關村與陜西卉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結緣,共建蝴蝶蘭克隆組培繁育項目。目前,已建成占地1萬余平方米的一期基地,可完成蝴蝶蘭從組培到成品開花的全過程生產。
“去年,我們培育蝴蝶蘭花株3萬多株,在春節前銷售一空,收入60萬元,按20%比例給村集體分紅。”陜西卉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韓軍鋒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們培育花株8萬多株,今年的銷售額預計在160萬元到200萬元。3年后,該項目預計年產蝴蝶蘭瓶苗300萬株、幼苗60萬株、成品開花株12萬株,將充分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壯大村集體經濟。”
“萬千行動”一開始,根據鄉村資源稟賦和農民實際需要,西安在全市農村征集項目1400余個,發揮市非公黨建工委、市國資委、市工商聯等部門作用,摸排意向企業1300余個,通過黨委牽線、政府搭橋,引導相關企業和農村找準結合點,發展精品民宿、生態農業、文旅康養等產業項目,尋找資源轉化與合作共贏的最優解。
閻良區北馮村與3家企業組建區域黨建聯盟,帶動村民增收1500萬元;長安區藏龍寨村攜手天朗集團,盤活農村土地和閑置房屋、設備等資源,共建長安唐村·中國農業公園,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40萬元……
種植養殖、咖啡民宿、鄉村旅游、農耕研學、康體養老……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創客擁抱農村,一批又一批特色村企項目落地見效,形成鄉村和企業雙向奔“富”的良性循環。
“萬千行動”催生鄉村蝶變
耿鎮街道釣北村是高陵區首個發展“飛地經濟”的村子,村集體經濟收入早已超200萬元。雖說收入還算可觀,但村民都覺得,村里越來越沒有“人氣兒”了。尤其是村民都外出務工,“一老一小”的照料成為大家的“后顧之憂”。
這也是高陵區教育局干部郇海娟擔任釣北村“一肩挑”助理后十分關心的問題。她了解到,許多村里的老人都有興趣愛好和強烈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是一直缺乏相應條件。
于是,郇海娟發動村民成立釣北藝術團,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舞蹈團、戲曲團、器樂合奏團……村民們很快成立了5個藝術團,他們平均年齡60歲,自發創作演出、組織排練,十分活躍。村民們驚訝地發現,原來村口一坐一天的張大爺是個二胡高手,以往經常愁眉苦臉的李大娘跳起舞來有模有樣。
特色節日、納涼晚會……兩年間,郇海娟策劃了30多場活動,讓村民在大大小小的演出中登臺亮相,既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為鄉村注入生機與活力。
讓老人們幸福感倍增的不只是釣北村。在藍田縣三里鎮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每到飯點,附近4個村莊的留守老人都習慣來這里吃飯。一頓5元,給老人們管夠,讓老人們吃好。
藍田縣綠化隊原工會主席高西紅退休后,在三里鎮柴寨村擔任鄉村振興顧問。她多方籌措資金,利用村里停辦的學校,籌辦了這個綜合養老服務中心,為鎮村周邊老人提供了一個集中養老、助餐的場所。
“82歲的鄧老師去年是坐著輪椅進來的,身上還有多處皮膚潰爛,在護理員的精心照料下,現在不僅傷口愈合了,還能起身行走。”高西紅希望,讓更多農村老人提高生活質量、安享晚年。
美麗鄉村煥發新氣象,新產業、新業態競相出現,村民生活更有奔頭……“萬千行動”不斷走深走實,不僅為鄉村帶去了人才、資源,也將先進的生活方式、發展思路、經營模式帶到了鄉村,帶強了產業、帶富了百姓、帶火了日子。(記者 劉居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