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創新潮涌 千帆向“新” ——西安“雙中心”建設激揚活力

2024-07-09 08:50:01  來源:群眾新聞  


[摘要]盛夏的西安,創新熱潮持續涌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7月6日,秦創原·西安科創基金園。記者 陳志濤攝

  盛夏的西安,創新熱潮持續涌動,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項目、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等大科學裝置建設提速;

  新材料陜西實驗室、西安理工大學科創城等中試平臺(基地)、新型研發機構等成果轉化平臺建設有序推進;

  長安先導生命科學產業創新中心陜西生物樣本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基地等科技產業化項目加快落地;

  ……

  近年來,西安市建好用好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圍繞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持續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雙中心”)建設寫下了生動注腳。

  強化龍頭引領

  培育產業集群

  7月1日,在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科技有限公司的先進光子器件工程創新平臺,平臺配套產線為光子器件進行刻蝕、蒸鍍、清洗、檢測等全流程技術服務。

  作為一家集研發、中試、檢測等服務于一體的光電芯片領域專業服務企業,近年來,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利用“技術服務+工程代工”模式,為光子產業各類創新主體打通了從產品研發到市場化批量供貨的完整鏈條,推動光子產業進一步向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作為光子產業的行業引領者,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目前已培育、聚集了近百家光子產業企業。

  光子產業技術壁壘高、產業帶動強,是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少數”,是陜西布局的重點產業之一。當前,陜西光子技術企業有300余家,初步形成光子產業生態體系。2023年,全省光子產業鏈產值超300億元,同比增長超50%。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今年3月,西安市對全市19條重點產業鏈進行了梳理,認定了首批49家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名單,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名列其中。

  “未來,陜西光電子先導院將充分發揮‘鏈主’企業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夯實和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動光子產業創新成果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為光子產業鏈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加速陜西光子產業創新集群建設。”陜西光電子先導院總經理楊軍紅說。

  以此次認定“鏈主”企業為契機,西安市實施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構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體系,優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服務,加快形成“發現一批、服務一批、推出一批、認定一批”培育機制,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聚集區,引導行業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企業聯動發展。

  在陜西光電子先導院所在的絲路科學城,聚焦全省、全市重點產業鏈進行延鏈補鏈強鏈的行動仍在持續。

  7月6日,絲路科學城未來之瞳區域。記者 陳志濤攝

  絲路科學城是西安“雙中心”核心承載區。2021年6月啟動建設以來,絲路科學城以“硬科技”為特色,聚焦光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西安高質量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帶動集成電路產業鏈上下游100余家企業入駐,建成全球最重要的閃存芯片生產基地之一;推動新能源汽車年產能提升至百萬輛,建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之一;構建完整的金屬3D打印產業生態鏈,打造全球最大的金屬3D打印全產業鏈基地……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絲路科學城集聚了一大批領軍企業,蓄積了強大的發展動能。

  日新月異的絲路科學城,是西安市加快“雙中心”建設、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的生動縮影。

  西安市充分發揮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優勢,加速高端科技創新資源要素聚集,構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成果轉化—產業化”全鏈條創新體系,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搭建孵化平臺

  加速成果轉化

  今年3月,隨著秦創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揭牌,未央大學城擁有了西安市首個秦創原總窗口衛星島。

  在這個辦在高校門口的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政府、高校、企業的聯系更加緊密,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走下“書架”,走向市場。

  7月3日,快譜深光基地產業轉化負責人羅朝在調試400納米—1000納米成像高光譜相機的參數。記者 陳志濤攝

  陜西快譜深光科技有限公司是首批入駐該基地的企業之一。作為一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快譜深光脫胎于西安工業大學教授梁海鋒團隊的研究成果,其產品在農作物健康評估、食品安全檢測、環境監測、石油和礦產勘探等領域都有廣泛運用。

  借助秦創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這一平臺,快譜深光的科技成果被更多人“看見”,從而與市場需求實現精準對接。

  7月3日,記者見到快譜深光基地產業轉化負責人羅朝時,他正在和團隊成員調試400納米—1000納米成像高光譜相機的參數。

  “這是我們和武漢紅星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一款產品,可高精度高效率檢測水稻的粒數、重量、水分、營養成分等指標,為水稻育種、分子研究提供便利。目前,產品已進入小批量試生產階段,明年有望實現量產。”羅朝介紹。

  最近,經秦創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牽線搭橋”,快譜深光又開辟了一條市場化運作的新賽道。

  “我們和電信學院教授樊高峰團隊的成員交流后,發現目前市場上還缺少對食品廢油排放進行有效監測的設備。于是,我們兩個團隊一拍即合,決定聯合開發一款雙自凈隔油設備控制柜監測排放情況。現在,我們已經研制出了樣機。”羅朝說。

  “盡管兩個團隊都來自西安工業大學,但在校園內,大家對彼此了解得并不多。入駐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后,各個科研團隊可以充分地交流市場需求、行業動態,大大加快了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進程,促成了一批學科交叉研究成果的落地轉化。”羅朝說。

  快譜深光加快推動科研和市場“雙向奔赴”,體現了秦創原·西安未央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建設的初衷。

  “我們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基地,就是要充分激發高校創新潛能和活力,將基地打造成具有招才引智、創業孵化、成果轉化、服務保障功能的綜合性創新平臺,為培育一批瞪羚、獨角獸、專精特新企業創造條件。”西安市未央區科技局局長劉剛說。

  市場出題,高校院所破題,科技型企業答題。近年來,西安市持續推動秦創原平臺提質升級,搭建校企需求對接平臺,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持續激發廣大科技人員創新創業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加速集聚。

  今年以來,西安市已有有效發明專利96676件,同比增長24.8%;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4.39件,同比增長23.6%。今年前5月,西安市加快各類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設,組織開展產學研金協同創新活動35場,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項目153個,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87.93億元。

  豐富金融供給

  優化創新生態

  近年來,西安市強化知識產權、科技、金融、財政等部門溝通聯動,圍繞重點產業鏈加強知識產權證券化業務宣傳引導,推動更多金融資源流向高含金量、高附加值、高知識產權產量的行業領域,幫助更多創新創業型企業拓寬直接融資渠道。

  如今,在西安,憑借知識產權獲取金融貸款已成為現實。

  2.5%!

  6月5日,西北地區首單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產品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發行利率創下全市場同品種、同期限新低。

  該產品獲批儲架規模3億元,首期發行1億元,期限2年,成功助力11家高新技術企業獲得市場融資。

  位于西咸新區灃西新城的西安格潤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憑借著持有的知識產權,西安格潤牧業成功獲批信托貸款1000萬元,有效降低了融資的隱性成本,穩定了企業的資金預期和發展預期。

  包括西安格潤牧業在內,知識產權資產證券化產品涉及11家高新技術企業的659項知識產權,涵蓋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等重要領域。利用該產品,相關企業可有效盤活存量知識產權資產,將科技專利、知識產權等信用價值轉換為市場資本,從而開展直接融資,為創新發展增添動能。

  為了給創新型企業提供更普惠、更可靠、更多元的融資渠道,西安市打好“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組合拳,持續優化全鏈條綜合金融服務。

  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便是其中重要一環。

  2022年設立以來,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堅持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覆蓋企業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全周期發展需求的基金投資生態鏈,助力構建企業成長全鏈條培育體系。

  今年上半年,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成功吸引21家外地科技型企業落戶西安。該基金成立兩年來,子基金累計決策項目434個、投資落地項目429個,帶動項目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

  日前發布的《西安市創新投資基金2024年子基金申報指南》再度聚焦關鍵性、創新型行業和薄弱環節,引導社會資本投資電子信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行業,投向自主知識產權培育、科技成果轉化、核心技術國產化替代等領域,支持西安市產業鏈協同、創新創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

  金融服務為企業創新提供了穩定的資金支持。今年1月至5月,西安市以科技金融服務企業320家次,實現貸款額14億元,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升規”164家,完成全年指標80%以上;規上科技服務業企業1月至4月營收287.3億元,同比增長17.8%。

  今年,西安市還將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優化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構建科技金融公共服務平臺,激活陜西股權交易所交易功能,持續推行技術交易信用貸,深化技術產權資產證券化,力爭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5000億元以上。(記者 陳志濤)

  數據鏈接

  2023年,西安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5.23%,居副省級城市第二;技術合同成交額突破3900億元,居副省級城市第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71.53件,同比增長25.1%。

  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西安市在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位列第19位,首次進入“全球科研城市”前20。

  截至目前,西安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25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萬家,規上工業企業中有研發活動的企業數量占比超過42%。

  截至目前,秦創原總窗口與商洛、寶雞、咸陽等6市建立“雙向飛地”,與各市縣共建協同創新基地25個;各市(區)吸納西安地區科技成果957項、落地企業646家,有力牽引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支撐形成“一總多區”的發展格局。

  (記者 陳志濤整理)

  記者手記 | 以創新促發展

  陳志濤

  2022年底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雙中心”)以來,西安市全面增強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牽引帶動作用,充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不斷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在創新驅動發展方面邁出更大步伐。

  當前,在“雙中心”建設的引領帶動下,西安市持續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集聚”相互支撐的創新生態,推動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進一步高水平推進西安“雙中心”建設,仍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不斷提高基礎研究水平,加快校地、校企融合發展,強化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力。

  創新驅動發展,要不斷提高基礎研究水平。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依托良好的科創稟賦,西安應不斷強化基礎研究的優勢,聚集更多力量、資源和要素,推動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為優化調整產業鏈、創新鏈布局提供有力支撐,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夯實科學之基。

  創新驅動發展,要加快校地、校企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產學研深度融合優勢。為此,要瞄準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用好秦創原總平臺和“三項改革”點火器,以更大力度推廣“一院一所一校一港一企”模式、“校招共用”引才模式等成熟做法,在科研攻關、平臺建設、成果轉化、投資孵化、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設一批校企協同創新平臺,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市場。

  創新驅動發展,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在科研和市場“雙向奔赴”的一線,西安市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成為科技創新的主力軍。為進一步發揮企業的主力軍作用,要瞄準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加速聚集,建立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營造有利于企業科技創新的發展環境,增強企業自主創新的內生動力,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不斷塑造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新質生產力 新材料陜西實驗室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