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經濟“半年答卷”出爐。如何看待這份“答卷”?當前經濟運行態勢如何?未來經濟發展趨勢怎樣?這些判斷事關大局,對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任務至關重要。
從業已公布的經濟數據和經濟運行情況看,陜西上半年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質效提升”的發展態勢,且在經濟破浪前行中,展現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的韌性活力和進取氣象。
回看上半年,陜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面臨諸多困難挑戰。陜西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以深化“三個年”活動和發展縣域經濟、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數字經濟為重點,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以高質量項目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以新質生產力加快動能轉換,以深層次改革增強內生動力,以高水平安全筑牢發展屏障,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突破。
長路有險夷。綜觀陜西經濟,發展中存在共性問題,也存在個性問題;有復雜環境帶來的“難”,也有國家戰略牽引的“機”。必須在風險挑戰中抓住新機遇,在復雜局面中化解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勢利導推動形勢向于我有利的方向轉化。
從一季度看,陜西經濟在固本培元中結構持續優化、活力不斷增強,實現了平穩開局。這與我們認真貫徹黨中央科學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積極搶抓機遇、精準施策、揚優補短是分不開的。積極因素的持續累積,市場預期和發展信心的雙雙提振,為上半年全省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發展的底盤更加穩固——
先看增速。相較一季度,上半年陜西GDP增速穩定回升,加快0.1個百分點,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得以鞏固。
再看三產。農業生產總體平穩,夏糧再獲豐收,主要農產品供給充足;工業生產穩步加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較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服務業加速恢復,同比增長3.5%,重點行業支撐有力。
三看就業。盡管面臨周期性挑戰和結構性壓力,但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上半年,隨著相關穩就業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崗位供給渠道不斷拓寬,全省城鎮新增就業25.89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64.7%。
還有消費。上半年,陜西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穩步增長,增速5.5%,尤其是線上消費持續活躍,說明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在提升,居民消費需求穩步釋放。
穩是大局和基礎,行穩方能致遠。把經濟運行穩在合理區間,鞏固回升向好態勢,充分保障就業民生,就能為“進”創造穩定發展環境,就能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就能以改革開放創新激發“進”的強大動能。
“進”的態勢更為明顯——
上半年,在強有力的政策引導下,在發展動能的積極培育中,陜西以新質生產力之“立”,“破”傳統產業轉型發展之困,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加快布局建設。四個萬億級產業集群正拾級而上,重點產業鏈群朝著“百億提升、千億跨越、萬億壯大”的目標扎實推進。
從數據來看,有投資的活力:一個是工業投資。工業是經濟“壓艙石”,鞏固好工業投資增長勢頭,就能鞏固和增強工業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陜西靠前發力落實各項宏觀政策,積極作為找準發力點,上半年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4.2%,較一季度加快2.2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13.7%,加快16.5個百分點,新質生產力正在加速培育成長。一個是民間投資。今年以來,陜西民間投資增速一直較快,上半年同比增長8.0%,占GDP比重在提升。政策的加持和環境的優化讓民營企業在三秦大地投下了更多信心之票。
有市場的活力:發展內生動力增強了,經營主體活力才更足。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全省實有經營主體584.37萬戶,同比增長5.1%。二季度全省經營主體滿意度達到94.5%,繼續保持高位運行。
有創新的活力:承壓前行,更需創新這一動力來“解壓”。陜西堅持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秦創原聚力成勢,6個產業創新聚集區加快建設;“三項改革”拓面擴量提質增效,今年一季度試點單位擴大至145家,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462.35億元,同比增長14.26%。上半年,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工業產品也保持了較快增長。創新的源泉正在三秦大地充分涌流。
有外貿的活力: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外貿“馬車”必然蹄疾步穩。上半年全省進出口12.5%的增速,顯示出陜西開放發展的步伐愈發堅定。尤其是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中亞五國,進出口增速分別達到20.5%和77.7%。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效應持續放大,全方位合作無疑正在為陜西拓展更為廣闊的空間。
一般認為,經濟韌性是一個經濟體應對外部干擾、抵御風險沖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從目前陜西的經濟數據和經濟活動情況看,“穩”有態勢、有質量,“進”有方向、有動能,“立”有重點、有成效,在推動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取得新突破的進程中,韌性再次成為我們穿越周期、爬坡過坎的力量和底氣。
韌性源自哪里?
源自對新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我們將“進”的方向、“立”的重點放在科技創新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方向上,尤其是放在了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上。
源自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我們在解決過去粗放發展積累的問題過程中,沒有猶猶豫豫,沒有瞻前顧后,為高質量發展騰挪了空間。
源自積極用好政策利好之“機”,我們危中尋機,以深化高質量項目推進年活動固底盤、興實體、促轉型,以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優政策、活要素、穩預期,以深化干部作風能力提升年活動促擔當、增本領、強保障。
韌性還在為我們持續積蓄勢能。
就在7月,陜西咸陽,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讓中國基板玻璃產業實現“從0到1”突破的G8.5+基板玻璃,正源源不斷走下生產線;榆林,我國裝機最大煤電一體化項目正式投產;西安,陜西光子產業鏈“鏈主”企業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擴建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它將成為陜西千億級光子產業創新集群中的一環……
未來固然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我們正在創造未來。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將進一步凝聚共識,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激發和增強社會活力。
有機遇、有希望,也必須有信心、有動力。高質量發展是干出來的,我們要堅定信心,持續用力。展望下半年,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唯有鼓足干勁、搶抓機遇,應對挑戰、破解難題,以自身工作的確定性應對形勢變化的不確定性: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記者 汪曼莉)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