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1、韓佳龍為蔡興海拍攝的照片。 2、韓佳龍為劉紹基拍攝的照片。 3、韓佳龍為李德寶拍攝的照片。4、韓佳龍為余紹禮拍攝的照片。 本版照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每次按下快門,都像與時間賽跑,我深知自己所做的是一份‘搶救性’工作。”7月25日,27歲的咸陽市青年攝影師韓佳龍直言,“我們的拍攝過程,就是不斷地認識更多志愿軍老兵,然后又不斷地與他們告別。”
2020年以來,韓佳龍帶著他的“移動影棚”,走進陜西、四川、安徽、河南和江蘇等地的城市和鄉村,累計義務為230多位抗美援朝老兵拍攝珍貴的影像資料。
在他的工作室,墻上掛滿了抗美援朝老兵的照片。“這一張張照片都是歲月的見證,許多老人臉上留下了戰爭的痕跡。在我心里,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在拍攝中感動,在感動中繼續前行,韓佳龍被大家親切地稱為“追星”攝影師。
堅持為抗美援朝老兵拍照,源于韓佳龍心中的一個遺憾。他的爺爺韓俊英是抗美援朝老兵,青年時入伍從軍,上陣殺敵報國。在韓佳龍上小學的時候,爺爺去世了,卻連一張像樣點兒的照片都沒有留下。這讓韓佳龍一直無法釋懷。
4年前,大學畢業的韓佳龍萌生了為志愿軍老兵拍照的想法。“既然我已經不能給爺爺拍照了,那我能不能給他的戰友拍?他們都是90多歲的老人了。如果我們不行動的話,隨著時間流逝,健在的老兵會越來越少。”
于是,韓佳龍發起“志愿軍肖像拍攝計劃”:為抗美援朝老兵免費拍肖像照。最開始,他聯系咸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走訪了一些咸陽當地的抗美援朝老兵。韓佳龍把老兵們的視頻發到網上后,越來越多的老兵家屬開始聯系他。
喬建中是韓佳龍鏡頭中的第一位抗美援朝老兵。韓佳龍記得,拍照那天,喬建中坐在鏡頭前,把衣服整了又整,神情莊重。當韓佳龍把沖洗并裝裱好的照片送給喬建中時,這位91歲的老人手捧照片細細端詳,不住地說“謝謝”。
這次經歷,讓原本能夠憑借專業攝影技術安身立命的韓佳龍更加堅定了為老兵義務拍照的決心。他說:“我要為更多老兵拍照。”
提前穿好珍藏的軍裝,佩戴好各種勛章,在鏡頭前盡力挺直身子……每次拍照,韓佳龍都會被感動,“老人們在換上軍裝的那一刻仿佛變了一個人,有的高興得像個孩子,有的則淚濕眼眶。”
老兵們的故事感動著韓佳龍,韓佳龍的故事也激勵和感染了更多人。他的拍攝經歷和照片背后那段閃耀著榮光的歲月,讓更多人了解了抗美援朝的歷史、參與到關愛老兵活動中。
韓佳龍的社交媒體賬號上每天都有許多留言:“為老英雄點贊”“致敬所有最可愛的人”“應該多多宣傳這種‘明星’,這才是我們應該追的‘星’”……
韓佳龍說:“為志愿軍老兵拍照,是我攝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1周年。今天,讓我們跟隨韓佳龍的鏡頭,走近抗美援朝老兵,重溫那些永不褪色的英雄故事。
照片一
“打空爆”的副班長
泛黃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三兵團記功命令》上,寫著授予十二軍三十一師九一團八連四班副班長蔡興海二級英雄稱號。蔡興海的名字,與黃繼光、邱少云并列在一起。
1952年11月,蔡興海所在連隊奉命進入上甘嶺597.9高地最前沿的9號陣地。“當時,陣地已被炮火炸成一片焦土。我隨手抓了一把沙土,里面竟有3個彈片,有一個還散發著余熱。”7月19日,蔡興海告訴記者。
在這場戰役中,作為副班長的蔡興海帶領全班戰士利用手榴彈“打空爆”的辦法,一天內抵擋住敵軍7次連排級沖鋒,頑強守住了陣地。
“‘打空爆’,就是要讓手榴彈在敵人頭頂上爆炸,需要掌握好時機。引信拉開后握在手里兩秒鐘再扔出去,殺傷力最大,但也很危險。”蔡興海說,“這個辦法,不到萬不得已,沒人敢用。”
“我能活著走下戰場,是很多戰友的命換來的,所以,我很珍惜。”93歲高齡的蔡興海說,“每到晚上,我就會非常想念那些戰友,一個人打開電視反復看與抗美援朝相關的影視作品。”
蔡興海從朝鮮戰場回國后,主動申請到西藏工作,一干就是17年。他說:“我是戰斗英雄,應該到最艱苦的地方去!”
到了晚年,每當有記者前來采訪,他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沙場上僥幸活下來的一個戰士,不是什么戰斗英雄。那些犧牲的戰友,才是真正的英雄!”
照片二
開轟炸機的空中英雄
1951年11月初,抗美援朝老兵劉紹基所在的空八師二十四團一大隊接到任務——轟炸大和島燈塔區。轟炸機編隊進入戰區后,戰士們突然發現,前方有30多架敵軍空軍的噴氣式戰斗機急速襲來,一場激烈的空戰就此開始。
“一定要想辦法把目標摧毀,我們有這樣的決心。”劉紹基是圖-2轟炸機的通信員,他說,通信座艙的玻璃被擊碎,玻璃碎片打得他一臉血。他想的是“打下一個就夠本,打下兩個就是賺”!
“我就拿著機槍‘突突突’地左右掃射。敵機離我1000多米時,我就瞄準它。等到600米時,我就來一個短連發。等到400米時,我又來個長連發——‘嗒嗒嗒嗒嗒’,終于打中敵機。我一直打到它爆炸扎進海里。”劉紹基一邊用雙手比畫著,一邊講述當時激烈的場景。
那是劉紹基第一次參戰。他在負傷的情況下果斷還擊,用老式飛機打下了一流的噴氣式戰斗機,成為人民空軍空戰史上的范例。此戰之后,劉紹基被授予一等功臣。
經過激戰,轟炸機編隊縮緊隊形向著大和島方向前進,完成了轟炸任務,志愿軍第50軍登島成功,一舉拿下大和島。此次行動鞏固了后方的安全,有力地配合了停戰談判。
照片三
當個好兵是一生的自豪
“我這一生都在為我曾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一員而自豪。”今年89歲的李德寶精神矍鑠,目光堅定。
1951年4月,年僅16歲的李德寶滿懷熱情,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寶雞入伍。接受了短暫的新兵訓練后,他隨部隊奔赴抗美援朝戰場。
在朝作戰期間,李德寶先后完成警衛、運輸、后勤保障等任務。擔任炮兵的經歷,令李德寶印象深刻。他在多次戰斗中的炮火支援,為步兵推進發揮了作用。
1953年7月停戰后,志愿軍戰士繼續駐守,加入支援朝鮮建設工作。李德寶從事維護秩序、安保等工作,直到1955年冬天回國。
2022年,千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成立“老兵宣講團”,舉行“弘揚革命精神 賡續紅色血脈”老兵事跡報告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87歲的李德寶是宣講團首批成員之一。
照片四
愿得此身長報國
7月23日,韓佳龍在工作室整理東西時,看見一張令他印象最為深刻的照片,思緒隨之飄回到一段拍攝歷程中。
2023年2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學院附屬醫院,90歲的志愿軍老兵余紹禮已住院一月有余。經歷了高燒、昏迷、白肺、長時間沉睡后,他終于清醒過來。看著跨越1300多公里,從西安遠赴而來的韓佳龍,老人感動不已。
“我叫余紹禮,1951年3月參軍……”當年挺進朝鮮戰場的年輕戰士已至耄耋之年,但回憶起戰場上的種種,那些不止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仍舊清晰如昨。
提起當年的經歷,余紹禮的聲音變大了:“怕,確實怕,打仗可能命就沒了。怕了以后為什么又不怕呢?因為看著敵人在殺我們的戰友,真的忍不了。第五次戰役,我們把敵人打得爬不起來了。”
余紹禮所說的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是指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國人民志愿軍和朝鮮人民軍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大規模反擊戰。經過這次較量,敵軍不得不轉入戰略防御。
在戰場上極為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余紹禮經受了生命極限的考驗。“吃了兩年的炒面。炒面太干了,就一口炒面一口雪。第三年就好了,挖了山洞可以燒火……冬天冷啊,零下十幾攝氏度……”余紹禮回憶。
2023年9月20日,余紹禮因病去世。
韓佳龍至今仍記得,為余紹禮老人拍照那天,他拿出手機展示著一張張此前拍攝的其他志愿軍老兵的照片。雖然和這些老兵并不相識,但老人很動情,對著照片說:“老哥哥們,好好多活幾年……”說話間,在場的人都流下了眼淚。(記者 苗雨蒙 陳瑋)
記者手記 |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歷久彌新
采訪過程中,記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20多歲的韓佳龍為什么熱衷于義務為老兵拍照?
“有些老兵在拍完照后,沒幾天就去世了。他們逝去的速度讓人嘆息。還健在的老兵,記憶也在逐漸減退。對我來說,每一張照片都是珍貴的歷史記錄。”韓佳龍說。
走進他的工作室,瀏覽墻上掛著的一張張老兵照片,聽他動情的講述,記者似乎找到了答案。一名老兵就是一部鮮活的革命史,就是一本鮮活的思政教材。
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現場聆聽老兵講述崢嶸歲月、觀看革命影視劇……當前,許多青年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到更多革命故事,在心中留下難忘的記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
生活在革命先輩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年代,銘記這些英雄的事跡,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并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讓革命精神在新時代繼續發光發熱。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新時代青年要在薪火相傳中繼承遺志、洗禮精神,積蓄生生不息的奮進力量,在新征程上砥礪前行,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苗雨蒙)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