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閆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為進一步助推全區現代化產業發展,8月28日,西安市臨潼區政協召開十四屆十二次常委會議,圍繞“加速壯大現代產業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進行專題協商。
據了解,截至今年上半年,臨潼區共有工業企業790余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1家,工業總產值達95.21億元;2023年至今,新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8家。
“高端裝備制造、食品和生物醫藥及綠色建材是我區三個支柱產業,今年上半年產值分別達到39.22億元、27.34億元和10.99億元。”臨潼區政府副區長薛凡說,目前,臨潼區以陜鼓為龍頭的風機產業鏈有企業44家,高端裝備制造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有規模以上食品和生物醫藥企業9家,形成了以植物油加工、乳制品制造為統領的產業集群。
薛凡表示,上半年,臨潼區隆源電器、東旭達實業、東方代新等企業產值增速超過100%,但部分企業仍處于負增長,支柱產業波動較大,全區制造業產值有所回落,建材市場受上游房地產市場需求不足及施工方資金結算拖欠雙重影響,現金流緊張,經營困難。此外,還存在重點工業片區發展不均衡問題。
臨潼區政協常委、西安科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崔琰調研發現,臨潼區有一定工業基礎,但由于旅游發展需要,部分工業企業被遷移或轉型,導致制造業基礎相對薄弱。
崔琰建議,完善頂層設計,制定符合當地特點的政策,根據不同產業的發展階段和特點精準施策,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優化產業布局,推進產業集聚區建設,引導企業向園區集中,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群優勢;通過政策扶持和資源整合,培育區內龍頭企業,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促進整個產業鏈升級轉型。
臨潼區政協常委、中建西部建設北方有限公司總經理方介生建議,優化產業結構,聚企成鏈、集鏈成群,逐步構建一批深度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鏈條,實現產業結構高端化;調動社會各界力量,通過與科研院所、高校開展產學研深度融合,推進協同創新體系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中小企業是我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但多數中小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品牌優勢不明顯、核心競爭力不足、存續時間不夠長久。”臨潼區政協常委、區工商聯副主席宣建青說,截至目前,全區累計登記各類市場主體95802戶,多數企業規模小、產業鏈條短,處于傳統產業低端發展階段。
宣建青建議,設立中小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探索建立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設置誠信企業名錄,為誠信企業提供融資等方面的擔保;在招商引資中,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同步招商,鼓勵上下游企業產品互采,并給予財政獎補,幫助產業鏈上的中小企業持續成長發展。
針對建材行業市場低迷問題,臨潼區政協常委、陜西隆生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嘉祥建議,加強綠色建材、可再生材料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新技術的應用,把技術創新作為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優化資金管理,縮短回款周期,減少壞賬損失,整合采購流程,減少不必要的庫存積壓;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對項目成本與收益進行動態監控。同時,積極探索多元化融資渠道,如銀行貸款、供應鏈金融等,緩解資金壓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地區經濟增長、創新發展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引擎。”臨潼區政協常委、隆嘉云網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劉頂鋒建議,加強數字經濟產業鏈建設,建立數字經濟產業園區,完善配套服務設施,吸引數字企業集聚發展;培育和引進數字經濟相關服務機構,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臨潼區政協主席呂新海建議,立足臨潼現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找準產業發展重點方向,抓大放小,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發揮支柱產業支撐作用;強化創新驅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精準扶持政策,支持傳統企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推動制造業與數字經濟深度融合;依托臨潼現有資源,引進和培育新興產業,特別是在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領域,推動新興產業規模化、融合集群發展;完善現代服務業配套保障,強化技術、人才、資金等配套產業和新型基礎設施等要素供給,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高城市生活品質和吸引力。
“下一步,將認真梳理吸納各位常委、委員的建議,進一步用好各類惠企紓困政策措施,加大對小微企業、傳統產業的政策扶持力度,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難題。”薛凡表示,要強化先進制造業,促進制造業質量提升,打造龍頭企業和產業集群。要加強創新驅動,鞏固主導產業,培育新興產業,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要培育專精特新企業,鼓勵傳統行業技術升級和綠色創新轉型。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