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下足“融”的工夫 共享“合”的溫度——省政協“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促進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網絡協商議政活動側記

2024-09-23 07:35:04  來源:各界新聞網-各界導報  


[摘要]近年來,陜西持續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努力在促進共同富裕上爭做西部示范,城鄉雙向融合漸入佳境,城鄉公共服務水平穩中有升...

  仲秋時節,寶雞眉縣的獼猴桃園,一顆顆飽滿豐碩的果實正通過快捷的電商平臺飛向海內外市場;商洛丹鳳縣的鳳冠新城安置社區,小超市、摩托車充電棚、小菜園一應俱全,大山里的搬遷群眾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新日子……

  三秦大地上一派城鄉“攜手”融合發展的景象。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以“委員活動日”為契機,9月20日,由省政協辦公廳主辦的網絡協商議政活動,圍繞“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共同富裕邁上新臺階”議題,邀請5名省政協委員、參政議政人才庫專家通過視頻直播方式協商議政,集智聚力探尋高水平融合新路子。

  近年來,陜西持續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努力在促進共同富裕上爭做西部示范,城鄉雙向融合漸入佳境,城鄉公共服務水平穩中有升。

  省政協委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馮永忠認為,雖然我省在縣域城鄉融合發展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城鎮綜合承載力整體不高,難以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他建議,啟動縣城經濟樞紐建設工程,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縣城與各鎮村連接的縣道、鄉道和物流、信息網絡上,突出個性特色,提高城鄉規劃建設審美和治理精細化水平。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大城市虹吸效應增強,農村勞動力資源不斷外流,與縣域經濟發展產生矛盾。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關鍵在產業、核心是人才。省政協委員、省委黨校(陜西行政學院)副校(院)長吳永建議,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強對進城落戶農村勞動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等權益的保護,探索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加入機制,讓城鎮勞動力能回得去鄉村;加大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硬件設施與軟件配置的政策傾斜和投資保障力度,構建多元化人才激勵機制,完善鄉村人才培養培訓機制,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新型職業農民、鄉村企業家等鄉村特色產業人才。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引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2024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集體經濟薄弱村降至5%以內、較強村超過10%。

  “農村集體經濟是在一個個具體的村莊展開的,各個村莊的情況千差萬別。”結合實際調研,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專家、西安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曉莉認為,要充分認識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階段性、長期性和復雜性,無論是定產業、選項目還是上規模,都要因地制宜,根據我省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出現的一些新變化、新趨向,適時出臺相關政策。

  如何用好“千萬工程”經驗這一破題之鑰,更好引領城鄉融合發展?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不是照搬照抄。”陳曉莉說,農村集體經濟的典型是自己干出來的,不是為了需要“打造”出來的。要大力支持地方探索創新,鼓勵積極申報國家級農業農村改革試點(試驗)項目,大力開展省市級農業農村改革試點(試驗)項目,通過創造性的工作推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加強關中第一糧倉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動陜北榆林糧倉建設計劃,推動特色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馮永忠接過話頭,建議運用“千萬工程”三產融合經驗,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優化空間布局,用好楊凌示范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平臺,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發揮44個省級產業技術體系和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作用,以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產業提質升級。

  “在金融支持方面如何有效推動城鄉融合發展?”直播期間,網友們在收聽觀看網絡協商議政之余,頻頻與委員、專家線上互動。

  “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農村特色產業、鄉村旅游等綠色項目。”面對網友提問,省政協委員、西安高新區第一樓宇黨委書記楊鵬輝提出了見解。他認為,金融機構可以根據農村產業項目的特點創新綠色信貸產品,如“綠色制造類”貸款、“生態農業貸”等,滿足城鄉綠色項目多樣化融資需求。同時,設立綠色基金,發行綠色債券,開發綠色保險產品等,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社會資本向綠色項目傾斜,降低項目運營風險。

  “有網友問,如何推動教育的城鄉一體化發展?”省政協委員、直播主持人徐杰讀出網友的又一關切題。

  圍繞解決義務教育“城鎮擠”“鄉村弱”問題,結合自身工作,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新城區副區長李楓艷建議,應搶抓“大西安都市圈”發展機遇,出臺與城鄉經濟社會統籌發展相適應的義務教育一體化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翔實可行的分階段實施方案,合理規劃學校布局,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城鄉共享,加大教育投入,強化督導考核,加強教師交流與培訓以及對鄉村和偏遠地區教師隊伍的培訓與支持,通過“名校+”“名校長+”“名師+”等形式,推動城鄉學校之間課程、教育管理、數據等資源共享。( 記者 張涵博)

編輯: 陳戍

相關熱詞: 城鄉 融合 協商 議政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