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屬關系證明、戶籍證明、養犬證明、婚姻狀況證明……過去,經常有群眾拿著這些來社區蓋章,似乎社區‘萬物皆可證明’。但實際上,有些事情社區根本辦不了,還讓居民多跑了路。”10月10日,咸陽市秦都區渭濱街道錦華社區黨總支書記李冰告訴記者。
好在這種情況已成為“過去時”。
在錦華社區便民服務大廳,記者看到,墻上張貼著20項“社區居委會不予出具證明或蓋章事項”,并明確指出這些事項證明的負責機構和申請方式,讓居民辦事一目了然。
明確“干什么”“誰來干”,才能讓基層干部輕裝上陣,耕好“責任田”、做好“分內事”。近年來,咸陽市明確權責清單,著力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難題,推動基層一線工作人員從“千條線”中解放出來,更加務實地開展工作,更加高效地服務群眾。
減負:牌子少了,能提供的服務多了
在三原縣陵前鎮大寨村村委會的外墻上,隱約還能看到膠水和釘孔的痕跡。
大寨村黨支部書記呂剛告訴記者,以前,這里掛了近20塊牌子,每塊牌子背后都有相應的考核、材料報送等任務要求。“有些村民看見墻上掛著殘聯的牌子就來辦殘疾人證,但我們沒有這個權限,被群眾批評掛著牌子不辦事。”呂剛無奈地說。
去年,咸陽市建立村級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制定村級組織負面事項清單,規定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村級組織辦理拆除違章建筑、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統計調查等25項事項。
在呂剛看來,這把村干部從一些本不該承擔的事務中解脫了出來,能騰出時間和精力更好服務群眾。
經過清理規范,大寨村保留了6塊牌子。牌子雖然少了,村里能辦的事卻多了。
各鎮(街道)根據實際情況,發放村級便民服務可辦事項清單,明確哪些事項由村便民服務室直接辦理,哪些由代辦員代為辦理。
“像喪葬補助金,以前村上開證明后,村民要去鎮(街道)相關部門申領。現在村里統一幫辦代辦,讓村民少跑路。”呂剛介紹,之前村上辦不了的殘疾人證,如今村委會協調殘聯、醫療等部門“上門辦證”,為殘疾人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務。
“重要的不是‘牌子’而是‘里子’。我們關心的是村里能為大家辦多少實事。”前來辦事的大寨村村民陶勇說。
賦能:從看得見管不著,到管得住管得好
電動自行車上樓,在很多小區是管理難點。
今年以來,咸陽市渭城區渭陽街道分批次為轄區小區電梯安裝“黑科技”。有居民推電動自行車進入電梯時,智能攝像頭能立即識別,電梯也會自動停止運行。
“以前,我們想推進這項工作,需要和消防、應急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溝通協調。現在,得益于權力下放,街道可以自主實施,效率更高。”渭陽街道黨工委書記劉娣說,截至目前,轄區小區已實現電動自行車智能阻止系統全覆蓋。
辦好基層事,既要“瘦身減壓”,也要“健體賦能”。咸陽市建立158項權力清單和149項“屬地管理”事項清單,推動管理、服務更加高效。
同時,咸陽市將直接面向群眾、發生頻率高、基層能有效承接的行政執法事項,精準向鎮(街道)下放行政執法權。全市平均每鎮下放43項、每個街道下放27項。
和很多城區一樣,三原縣渠岸鎮所轄區域面臨流動攤販占道經營、污染環境、擁堵道路等難題。
“以前,鄉鎮一級沒有行政執法權,解決問題常靠勸說,效果不理想。”渠岸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隊長劉方說,行政執法權下放后,他們現場執法,通過放管結合,將東五路延伸路段打造成規范便民的特色“夜市街”。
“推進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基層延伸,有利于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讓以前看得見管不著的事管得住管得好。”渠岸鎮黨委書記王剛說。
增效:有更多精力抓落實,有更大能力辦成事
今年,咸陽市秦都區馬泉街道秦都花苑社區黨總支書記高璐和社區干部終于不用為創文創衛任務發愁了。
今年以來,咸陽市規范社區機構掛牌和創建評比。隨著減負松綁、資源下沉,基層有更多精力抓落實,有更大能力辦成事。
“繁雜事務少了,我們有更多時間沉下去,把群眾需求摸上來。”高璐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們不僅增加活動頻次,還提升服務水平,力求把活動辦到群眾心坎上。”
做好社區工作,要有一支能為群眾提供貼心服務的隊伍。
在禮泉縣,不少便民服務從社區延伸到小區,推動社區工作者下沉網格,方便群眾就近辦、隨時辦。“我們上門入戶,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做好社保年審等事情。”禮泉縣長慶社區黨支部書記趙蒙說。
在職黨員雙報到,帶給社區的不僅是人,還有資源。“我們住建系統組織143名‘紅馬甲’黨員志愿者下沉到康樂社區,為老舊小區新建花園、規劃停車位、安裝健身器材,為新建小區安裝電動自行車充電樁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禮泉縣住建局下沉闊華福邸小區的黨員志愿者劉磊說。
“紅馬甲”助老、“紅馬甲”代辦、“紅馬甲”保潔……如今,一大批“紅馬甲”活躍在咸陽市的大街小巷、社區院落,成為社區治理的好幫手。(記者 劉居星)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