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北平街牌樓(10月23日攝)。
咸陽是一座歷史與現代交相輝映的城市,城區熙熙攘攘,涌動著濃濃煙火氣。
華燈初上,光影璀璨,位于咸陽市渭城區的北平街迎來一天中最熱鬧的時段。10月22日,記者穿過北平街牌樓來到小食不打烊街區,看到大大小小70余家美食攤位沿著道路依次排開。
匯通面、鍋盔牙子、驢肉火燒、煎餅果子……關中美食及全國特色小吃匯聚于此,吆喝聲、叫賣聲不絕于耳,空氣中飄散著食物的香味。
“北平街的小吃種類比較多,口味也適合我們山西人。”游客王慧敏說,這里的濃濃煙火氣令她流連。
渭城區中山街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劉鵬波介紹,北平街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六年,因通向縣城北平門,取名北平街,有“北方平安”之意。這條老街一直是咸陽文化、餐飲的聚集地。
“近年來,夜間旅游成為文旅新熱點,隨著咸陽‘夜間經濟’的持續火熱,我們大力實施夜間經濟聚集區建設。”劉鵬波說,目前,北平街有夜營商戶150余家、特色餐飲門店100余家,各色美食豐富多樣,已成為咸陽夜市美食“打卡地”之一。
穿過小食不打烊街區,街道兩旁商戶林立。“北平街北段以小吃為主,中段主要是火鍋、串串、燒烤等餐飲門店。”劉鵬波介紹。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漫步北平街,記者被街道兩側掛著的詩詞燈飾和鳳凰主題燈飾畫吸引。
“去年,渭城區投資400余萬元,對北平街及其延伸段街景和周邊建筑進行夜景氛圍營造。”劉鵬波說,每當夜幕降臨,整個街道流光溢彩。
夜景搭臺,文旅唱戲。依托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北平街加大保護利用老街建筑的力度,創新融入新時代文化元素,以特色演藝牽引帶動老街“夜經濟”和旅游消費,持續推動傳統煥新和文化創新,加快業態更新、服務升級步伐,推動文化產業向規模化、專業化發展。
今年國慶假期,“來咸陽老街 知市井繁華”老街常態化文藝演出在北平街上演,《錦繡中華》等大型巡游互動式演出,展現了咸陽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看、參與。
“我們打造‘演藝+’體驗新場景,今年圍繞重大節日及活動,先后舉辦了70余項系列專場文化文藝活動,以特色沉浸式文化演出聚人氣,帶動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持續集聚。”劉鵬波說,今年以來,北平街南段商鋪逐漸興起,形成了非遺文創集市聚集區。
北平街南段有一家中華老字號——乞丐醬驢店鋪。今年,該店鋪通過設置打卡墻等文化場景,吸引了眾多游客來此品嘗非遺美食。
“我們結合老街特色文化,通過中古風店鋪裝修、大學生樂隊駐唱等方式,為游客營造了舒適的夜游氛圍。”乞丐醬驢店鋪負責人李響說。
去年以來,北平街持續實施老街改造提升工程。“我感到街容街貌相比之前有了很大變化,沿街店鋪的環境衛生和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李響說,如今的北平街,文創集市等業態也多了起來,能為游客提供多層次、多維度的綜合旅游體驗。
目前,渭城區正編制北平街道路改造提升項目規劃方案,計劃對道路、給排水、照明等進行改造提升。“道路等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后,將為游客帶來更舒適的游覽體驗。”劉鵬波說。(記者 琚鵬飛文/圖)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