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中華文明最主要的發源地,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黃”,實為泥沙,其中九成來自黃土高原。如何保護好我們的“母親河”,一直是黃河沿線各區域非常重視的一個課題,尤其是地處黃土高原腹地的榆林市,在尋求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一直把生態治理同黃河保護相結合,取得了顯著成效。
榆林是國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自1998年獲批國家能源化工基地以來,目前已成為我國“西煤東運”的腹地、“西氣東輸”的源頭、“西電東送”的起點。榆林同時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3000年的邊塞文化。
榆林是陜西經濟發展重要一極,也是呼包鄂榆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2023年,全市GDP達到7091.4億元,總量位居全國第40位、中西部非省會城市之首、呼包鄂榆城市群第一。榆林是國家規劃建設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十二五”以來人口規模和增量均居周邊7個毗鄰地市第一位。
榆林同時也是黃河流域重要生態功能區,林木覆蓋率由新中國成立之初的0.9%提高到現在的36%,將陜西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里,建成2.2萬余座全國最大的淤地壩群,年入黃泥沙量較新中國成立初期減少了59%,有效保障了黃河安瀾。
《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頒布施行以來,榆林市委、市政府將法律規范轉化為全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各項工作取得良好進展。
黃河戰略法治保障更加堅實。為強化黃河保護意識,榆林市委常委會、市政府常務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把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貫穿經濟社會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利用主流新聞媒體陣地、世界環境日等重大節日節點,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普法宣傳活動,通過發放宣傳冊等方式向群眾普及和宣傳愛河護河、節約用水、水土保持等知識,引導群眾守護黃河生態環境;每年召開領導小組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審議印發榆林市黃河戰略年度工作要點,明確生態保護修復、污染防治攻堅等各類重點任務,精準有力抓好各項重點工作;強化跨部門、跨地區黃河保護協作,市檢察院、市公安局、市河長辦開展黃河聯合巡河活動,市中級人民法院與市生態環境局等八部門建立加強環境資源保護司法審判與行政執法協調聯動機制,榆林、渭南、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協同推進黃河中游生態司法保護工作;制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督查制度,抽調市人大、政協、紀檢等單位領導干部每半年開展督查,按季拍攝黃河警示片在全市領導干部大會上進行警示教育。
生態屏障作用更加突出。榆林市嚴格國土空間用途管制,以黃河沿岸攔沙保水生態帶等生態功能區域為重點,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審查項目準入條件;聚焦“東西南北中”五大生態空間,實施林業建設“十大工程”,探索帶苗飛播等新技術,推進荒漠化治理;推進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印發實施《榆林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開展采煤沉陷區大核查;強化濕地保護,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完成濕地樣地和圖斑調查監測任務,劃定22處省級重要濕地邊界范圍。
水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榆林市以水利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強化頂層設計,審議通過《關于推進新時代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榆林市水網建設規劃》,形成水資源管控體系,推動“水瓶頸”邁向“水支撐”;加快完善水資源配置格局,嚴格落實“四水四定”,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強化工業節水,現有297戶工業企業和中型灌區接入陜西省水資源信息管理平臺,規模以上企業將逐步納入全國水資源信息平臺管理;推進高效旱作節水農業五年行動,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分區域推廣“六大節水模式”。
有效保障黃河安瀾。為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榆林率先在全省成立市級水土保持委員會,將水土保持工作納入全市目標責任考核,更新市級洪水防御規程,建立跨境跨流域聯防及信息共享機制以增強防洪能力,完成全市水庫汛限水位核定,建成無定河全線綜合整治定邊源頭區示范段、榆陽區魚河峁鎮農防示范段;市縣一體貫通落實“四情”防御,水旱災害防御取得階段性勝利;貫徹落實河湖長制,大力推進河湖清四亂,開展非法采砂專項整治,規模以下218條河流完成劃界,河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榆林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2023年中心城區優良天數達297天,實現空氣質量二級標準“縣縣達標、全域達標”,國省控斷面平均水質、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標;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化肥、農藥使用量連續五年實現負增長,測土配方技術覆蓋率穩定在90%以上;加大工業污染協同治理力度,開展黃河清廢行動和排污口排查整治,實施工業固廢綜合利用三年行動,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名單和污染(疑似)地塊名單。
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榆林文物保護利用成果豐碩,石峁、統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園,清澗寨溝商代遺址入選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陜西黃河文化博物館等相繼開館;非遺保護傳承成效顯著,獲批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區,成功舉辦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年會,陜北民歌音樂會實現全國巡演,橫山老腰鼓、陜北秧歌、綏米嗩吶亮相中國-中亞峰會和柏林國際旅游展覽會;文化和旅游加快融合,累計創建國家A級旅游景區73家,榆陽、神木、佳縣、綏德成功創建陜西全域旅游示范區,聯合延安等四市成立陜西黃河文化旅游聯盟,黃河文化旅游帶加快建設。
從嚴整改反饋問題。為保護好“母親河”,榆林市不斷提高政治站位,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放在壓倒性位置,建立舉一反三長效機制,以高度的責任擔當意識嚴肅對待反饋問題整改;完成中央區域協調發展辦反饋問題黃河晉陜峽谷段生態破壞問題整改,目前通過省生態環境廳現場核查,做好審計署審計反饋13個問題整改,按月調度推進問題整改;按月召開全市安全環保大會,啟動林草保護、水資源保護利用、減碳降耗、固廢綜合利用、采空沉陷區治理“五大攻堅戰”,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按季推進、按年考核,及時防范化解風險,力爭用三年時間破解制約榆林高質量發展的瓶頸。
《各界導報》2024-11-25 第5808期 04版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