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既是一個空間,也是一種生活。城市怎樣才能更宜居、更美好、更有溫度?
為補齊城市發展短板、增進民生福祉,近年來,安康市實施城市更新項目,通過小尺度、漸進式、可持續的“微更新”,圍繞城市基礎設施更新、城市功能完善、城市生態修復、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四方面,對城市進行“小而精、小而美”的改造。
據安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計,今年以來,安康市實施城市更新項目232個,投資額超80億元。一個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小確幸”,不僅扮靚了城市,還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出群眾新生活
11月29日一大早,安康市漢濱區靜寧小區居民曾憲玉手提剛買的早點,一邊散步一邊哼歌。
73歲的曾憲玉在靜寧小區住了30多年。提起小區改造前的模樣,他打開了話匣子:“之前地面坑坑洼洼,排水設施設計不合理,雨下大點就得蹚著泥水走路。周末孩子們回家,停車是大難題。”
“現在小區環境大變樣,我們住得舒心又安全。這才是真正的‘安居’。”曾憲玉說。
靜寧小區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占地3.3萬余平方米,有住戶1035戶。由于年代久遠,小區基礎設施老化,居住環境較差,且存在消防隱患。2022年,安康市啟動靜寧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配套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對小區進行外墻立面刷漆、屋面防水、雨水管網改造、道路地面硬化、照明亮化等“微改造”,還增設了文化休閑、體育健身、社區綜合服務等配套設施,滿足居民的多元需求。
“靜寧小區的居民大多是老年人。小區環境升級改造,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質。”靜寧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李勇橋說,小區正在新建社區服務中心,建成后居民辦事將更便利,社區管理也會更加有序。
更“新”的城市,更美的生活。目前,安康市已累計申報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200余個,涉及住戶11萬余戶。與此同時,安康市按照“一街一特色”發展策略升級改造了鼓樓街等一批具有濃濃煙火氣的背街小巷,使這些地方成為城市治理的亮點、文脈傳承的載體,讓居民幸福指數在家門口升級。
打造便民利民“新空間”
每到傍晚,安康市大北街口的紅色驛站就熱鬧起來。市民在驛站內讀書、歇腳、充電,各得其樂。
2023年,安康市規劃中心城區一江兩岸公園廣場“微改造、精提升”項目,在人流集中的江南城堤、親水廣場等地設置紅色驛站。驛站內配有空調、多功能電源插座、雨傘、急救箱、書籍等,讓群眾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飲水、累可歇腳。
除打造休閑新空間外,安康市還通過“微更新”完善區域功能配置,盤活閑置地塊。
位于安康城區大橋北路的濱江一號地生態停車場,原先是一片荒廢的邊角地。為盤活該地塊,安康市將其改建成占地19畝、擁有145個停車泊位的生態停車場,在場地內修建曲徑步道,栽種月季花、格桑花、萬壽菊、香樟樹等花卉樹木,進行景觀亮化提升。
如今,濱江一號地生態停車場不僅滿足了周邊居民停車和休閑娛樂的需求,還成為網紅“打卡點”,帶動周邊業態及相關配套設施不斷完善。
“我們在充分征詢群眾建議、了解群眾需求后,對閑置空地進行升級改造,增設各類便民設施,增加公共活動區域,不斷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康市市政園林處安全保障科科長黃祖偉說。
推動城市品質提升
11月13日,在安康市市政園林處設施監測中心,工作人員高莉聽到呼叫信息后,熟練地打開無障礙通道智能門禁管理系統。視頻監控顯示,一位坐輪椅的老人等待通過。高莉隨即按下“一鍵升降”按鈕,自動路樁緩緩降下,老人順利通行。
“我們從‘小設施、小切口’入手,完善無障礙設施,提供更優質的無障礙服務。”安康市市政園林處公園管理科科長魏軍說,安康市在中心城區一江兩岸公園入口處進行無障礙設施提升改造,目前已在濱江公園三期試點。該門禁管理系統可實現雙向通話、視頻實時監控、按需開關閘門等功能。
安康市還積極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推進市政園林設施運維管理和安全監管數字化。目前,中心城區道路積水點已實現視頻監控全覆蓋;城市照明開關燈控制基本實現自動化;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初步建成。圍繞數字智能監測檢測結果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微提升”,安康市基本實現中心城區“道路平、排水暢、路燈明、橋隧安全、綠化美、公園整潔、工地規范”的目標。
“城市‘微更新’,是群眾家門口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發展工程’。我們將不斷探索城市治理新模式,充分利用城市小微空間整治提升,讓群眾生活得更舒心、更安心、更幸福。”安康市市政園林處處長柯希明說。
記者 齊珂雨 通訊員 錢運立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