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唐·陳陶《隴西行四首·其二》
即將進入隆冬時節,記者一行乘坐“復興號”動車,從西安出發,一路向北行進,經渭南、延安,歷時4個多小時到達塞上名城榆林。滿懷著對歷史的溫情與敬意,開啟了對古詩詞里描寫榆林無定河詩句的探訪——
一首千古流傳的詩
11月28日,寒意料峭。記者一行走進榆林學院。當天,榆林市氣溫-8℃,天空湛藍高遠,沁園湖里結著厚厚的冰,冷風颼颼地往脖子里鉆,讓身居關中的記者感覺冷得“局勁(陜北方言,帶勁的意思)”。
進入榆林學院副教授樊文軍辦公室,立刻感覺像是換了天地,室內溫暖如春。“國慶節一過,我們榆林就供上暖氣了。”樊文軍說話帶有陜北漢子的熱情、爽快。
他說,與榆林無定河有關的古詩詞莫過于《隴西行四首·其二》。樊文軍在帶有榆林本地方言的普通話講述中,把記者帶到了距今一千多年前狼煙四起的邊塞大漠——
“大約在公元850年,唐朝的一位不知名的詩人,因一次隴西之行,寫下了‘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兩句詩,從此這位不知名的詩人留名詩史,他便是福建唯一入選《唐詩三百首》的詩人陳陶。”
“陳陶處于中晚唐時期,因屢試不第,后恣游名山,唐末隱居南昌西山。陳陶詩風平淡超脫,意境詭異,或生動流轉,曲折深婉。”
“唐代自安史之亂以后,國事式微,戰火頻仍,邊境不斷遭受侵犯和騷擾,此時,陳陶正游學于長安。”
“有多少開赴邊塞的戰士戰死沙場,成為無定河邊白骨,而家鄉妻子卻毫不知死訊,仍然在夢中與丈夫相會,傾訴衷腸——《隴西行四首·其二》所敘述的正是發生在無定河邊的一個故事,看似不動聲色,其實將邊塞戰爭的慘烈以及戰爭的深遠影響寫得力透紙背,寄托了陳陶對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一條慈愛的母親河
詩中的無定河正是陜北的母親河,源出陜北白于山北側,穿長城折向東南流經榆林橫山、榆陽、米脂、綏德等區縣,于清澗縣河口入黃河,全長491千米,流域面積3萬多平方千米。《大明一統志》卷三十六無定河條:“一名奢延水,又名銀水,《輿地廣記》唐立銀州東北有無定河,即訚水也。后人因潰沙急流,深淺不定,故更今名。”
對于無定河的歷史,樊文軍娓娓道來:“無定河流經區域地處農耕文明和草原文明交匯帶,從先秦、秦、漢到唐、宋、明,這里一直是中原王朝與北方游牧民族反復爭奪的區域。當年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來到無定河畔,被眼前水草豐茂景象深深打動,發出‘美哉斯阜,臨廣澤而帶清流,吾行地多矣,未有若斯之美’的贊嘆。”
無定河積淀著厚重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孕育著中華民族搖籃的黃土文化和多民族的邊塞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也是多民族的融合地。數千年來,無定河畔留下了數十個少數民族跋涉的足跡。
這條慈愛的母親河,孕育出無數的仁人志士,推動著歷史的發展。20世紀二三十年代,李子洲、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無產階級革命家以陜北為根據地開展革命,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為實現理想、為人民解放,書寫了一首悲壯雄渾的史詩。
從樊文軍的講解中,記者感受到他對這條母親河深厚的情感。
一條水清景美的生態河
“一句‘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曾讓無定河揚名中外,我們在對它進行治理時,在能否充分挖掘它的歷史文化,提高它的知名度上,最好也讓公眾參與進來。”陜西省政協委員陳若星早在多年前政協提案中提到,應充分利用無定河的歷史文化背景,注重挖掘旅游資源,讓旅游帶動生態治理。
近年來,榆林不斷加大對無定河的治理力度,榆林市起草了《榆林市無定河全線綜合整治規劃》?!兑巹潯芬?ldquo;安全、生態、景觀、文化、產業”為5條主線,著力打造“一河兩岸筑安瀾,三帶四區興產業,六城九域美景觀,生態文化寫山川”總體格局,涉及5大類400項工程。
“現在的無定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只見白鷺不見羊’,我們每年要進行4次魚餌、蝦餌的投放,大天鵝棲息數量已經增長了5000只左右。”無定河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橫山管理站站長劉玉斌說。
朱鹮被譽為“東方寶石”“吉祥鳥”,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明清時期,榆林有朱鹮分布記錄,進入20世紀,陜北黃土高原再未發現朱鹮活動蹤跡,2023年在橫山區無定河畔一次性引進20只朱鹮。
“朱鹮對環境要求十分苛刻,橫山區無定河流域生態秀美、氣候濕潤,飛鳥翔集、稻魚共生,被譽為‘塞北江南’。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有50多個品種、13萬只鳥類分布在無定河沿岸。”橫山區林業局局長張玉說。
一條惠澤兩岸的致富河
記者從榆林市相關部門了解到,無定河流域涉及榆林市的10個縣區(全市共12縣區),涵蓋全市46.6%的土地,養育著59%的人口,聚集著42%的生產總值和80%的糧食產量,是城鎮集中區、人口聚集地、產業基地、供水水源、生態平衡基本面、核心景觀區和文化娛樂休閑地。
冬天,站在橫山區波羅古堡的城墻上,無定河在落日的映襯下緩緩流淌,一塊塊金黃色的稻田訴說著豐收后的喜悅,明長城與無定河相偎,高山、峽谷、片片荒漠入畫;草甸、河川、層層梯田點綴,構成了無定河畔人文與自然的和諧畫面。
無定河流域,古遺址、古城堡、古廟等建筑,大大小小有100多處;大夏統萬城、李自成行宮、姜氏莊園、響水堡、李繼遷寨等數不勝數的古跡,都極富著深厚人文底蘊的歷史遺跡。
近年來,榆林各級政府積極打造文旅產業,讓無定河畔的古遺跡“活”起來,讓無定河畔農民的錢包鼓起來。
橫山區響水鎮,因母親河無定河流經此地,孕育出肥沃的土地和碧綠的稻田,為稻蟹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響水鎮駝燕溝村的養殖戶們一馬當先,在稻蟹養殖的道路上奮勇前行,并從中受益匪淺。
喬建兵,2016年便投身稻蟹養殖,是這里最早的一批養殖戶。養殖規模從最初的200畝擴大到如今的3000畝,家庭收入也由最初的十幾萬躍升至現在的30多萬。今年用工800人次,支付工資20余萬元,工人全部為響水當地人,切實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
張如升,2018年開始養殖,從最初的1000畝拓展到現在的3000畝,家庭收入從十幾萬增長到30多萬。今年用工700人次,支付工資20余萬元,為響水當地農民增收貢獻力量。
這些養殖戶們以勤勞和智慧,在無定河這片土地上書寫著稻蟹養殖的致富傳奇,不只富了自己,也帶動了周邊村民的發展致富路,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采訪即將結束之際,記者站在被譽為“萬里長城第一臺”的鎮北臺上,放眼四周被樹木草地覆蓋的廣袤土地,驚訝于這還是那戰馬嘶嘶、獵獵旗動的大漠邊塞嗎?
眼前之景,讓人不禁感嘆:“李白杜甫今若在,當驚世界殊!” (記者 李長江)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