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秦瑤 首席記者 李榮
“老板,要個肉夾饃,肥瘦相間的。”
“餅要不要烤干點?再給你加點湯?”
1月4日,經過一番詢問,店員開始選饃、切肉、夾饃、打包,最后再加上一勺肉湯。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樣的場景竟不是發生在肉夾饃店,而是發生在大相文博潮物坊,顧客最終買到的是價值49元的毛絨版“絨饃饃”。
毛絨文創的走紅,不是西安獨有的現象。當前,很多城市和博物館都推出了具有當地文化符號的毛絨文創,成為消費者追捧的熱門產品。比如甘肅博物館的“麻辣燙”、北京的“妙應寺白塔”、蘇州博物館的“大閘蟹”。
在社交平臺上,“中國人有自己的jellycat”“萬物皆可毛絨”等話題時常占據熱搜,“可愛經濟”正成為文旅市場的新晉“頂流”。造型可愛、表情豐富的毛絨玩具是如何俘獲年輕人的心,并打開文旅消費市場的?
據相關統計,2024年4月,文創類毛絨布藝玩具在天貓平臺熱銷,銷售額同比增長37.2%,銷售均價同比增長13.5%。其中,“00后”是毛絨玩具龐大的消費群體,占比達到43%,“90后”則為36%。
如今,“打卡”文創商店、買一份特色伴手禮,是很多游客來西安的“必游”項目之一。“逛文創店是我來西安的行程之一,買了很多紀念品,實在是挑花了眼,每一款都深得我心!”在大悅城負一樓的不止文創公園,來自山東的曲女士說。
毛絨文創“過家家”的互動式體驗,更是將消費者的情緒價值拉滿。1月4日中午12點,大相文博潮物坊陸續有市民游客前來打卡,在購買“絨饃饃”時,大家可以全流程參與,制作自己專屬的獨特“肉夾饃”,進一步增強了消費體驗感。
“這49元買的可不是文創產品,而是長安味道!”排隊買“絨饃饃”的消費者激動地說。
從2024年6月上市至今,“絨饃饃”僅線下銷售已達數萬個,每日到店體驗的市民游客達百余人次,“絨饃饃”甚至賣到了悉尼、紐約等地,經常被顧客“催貨”。
“軟乎乎的,摸上去很舒服,看著它就有好心情”“表情逗、手感很好,每天摸幾下,心情好很多”……造型夠萌、設計有趣、手感軟彈,還為年輕人提供情緒價值,這是“可愛經濟”“圈粉”年輕人的原因。
“一個產品生產出來后,只有接受者參與其中,才能形成完整的作品,‘過家家’式的模擬制作體驗讓肉夾饃玩偶變得完整。小小的互動過程讓購買者沉浸式體驗,我們售賣的不僅是產品,更是文化與交流。”大相文博聯合創始人張博表示,成年人可能有各種壓力,這種“過家家”的方式能讓年輕人短暫放松,找回童真。
《2024年中國消費趨勢調研》顯示,64%的消費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費,且年輕消費者對精神消費的重視程度更高。
“可愛經濟”這股風想要吹得長久,還需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省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專家、省文化和旅游廳原二級巡視員董漢青認為,“可愛經濟”的崛起是一種消費升級的表現,反映了消費者對產品情感價值的追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預計這種需求將持續增長,“可愛經濟”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當前,‘可愛經濟’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質化趨勢。眾多商家紛紛效仿,卻忽略了創新和獨特性的重要性,這不僅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體驗,也不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董漢青說。
董漢青建議,商家要想在“可愛經濟”浪潮中長久立足,應思考如何在產品上推陳出新、在玩法上創新升級,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加強品牌建設,提升產品附加值。政府和行業協會應加強對“可愛經濟”的規范和引導,完善生產標準和質量監控體系,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促進企業之間良性競爭,推動“可愛經濟”在文旅市場朝著更加健康、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