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醫學》最新發表的流行病學新模型預測研究論文稱,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現已采取的社交疏遠措施必要且有效,應在最初階段就立即予以實行。同時,封城措施只有在落實大規模檢測和接觸者追蹤的情況下才能安全地解除。
該研究論文通訊作者為意大利特倫托大學朱利亞·喬達諾(Giulia Giordano),其研究團隊開發出一個新模型,可利用本次疫情數據預測大流行在意大利的走向。這個模型將感染分為8個階段,區分確診人群和非確診人群,或能為意大利等地決策者提供一個評估可用策略效果的工具,策略包括封城和社交疏遠、檢測和接觸者追蹤。
朱利亞·喬達諾和同事利用意大利從2020年2月20日(第1天)至2020年4月5日(第46天)的數據,分析逐步的限制措施(包括最近一次從2020年3月9日開始的封城)如何影響疫情在意大利的傳播。研究者還模擬了不同應對策略效果的長期可能場景,包括社交疏遠、接觸者追蹤和全民檢測。據模型預測,同時感染人數達峰在第50天左右,有0.19%的人口受到感染;但同時確診人數達峰要等到約一周之后。
這項研究結果證實了一種假說——即診斷行動可以降低感染峰值,有助于更快結束疫情。雖然該模型并未考慮由于醫療系統滿負荷或超負荷運轉而導致的醫療資源緊張,但研究者指出,這類分析可以間接進行,比如當重癥患者較多時,病死率就會因重癥監護室(ICU)數量不足而上升。
研究還發現,采取部分封城的舉措會讓同時感染人數和ICU收治患者的高峰延遲,但總的感染和ICU收治人數只會出現輕微下降。相反,實行非常嚴格的社會疏遠策略可以讓同時感染人數和ICU收治患者的峰值出現可預期的降低,總的感染和ICU收治人數會出現顯著下降。研究者估計,較寬松的封城措施會在第一年出現7萬例死亡病例,而較嚴格封城措施則對應2.5萬例死亡病例。
論文作者的流行病學新模型,將疾病感染分為的8個階段分別是:疑似(未感染);已感染(無癥狀或少癥狀感染,未檢測);已診斷(無癥狀感染,已檢測);患病(有感染癥狀,未檢測);已確診(有感染癥狀,已檢測);病危(有危及生命的感染癥狀,已檢測);痊愈(已康復);去世(已死亡)。 (孫自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