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大橋上的車流和獅子洋水道的船舶來來往往(2024年10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南沙大橋跨珠江口獅子洋水域,連接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番禺區海鷗島和東莞市沙田鎮。
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跨江跨海通道建設快速發展?;浉郯拇鬄硡^環珠江口100公里“黃金內灣”現階段規劃9條通道,其中6條已經建成通車或即將通車,分別是1997年通車的虎門大橋、2008年通車的黃埔大橋、2018年通車的港珠澳大橋、2019年通車的南沙大橋、2024年通車的深中通道和即將通車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另外3條分別是建設中的獅子洋通道、規劃中的蓮花山通道和伶仃洋通道。這些跨江跨海通道群對構建和完善粵港澳大灣區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推動大灣區向更深層次融通發展意義重大。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南沙大橋海鷗島互通立交上車流穿梭(2024年10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南沙大橋跨珠江口獅子洋水域,連接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番禺區海鷗島和東莞市沙田鎮。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南沙大橋上的車流和獅子洋水道的船舶來來往往(2024年10月2日攝,無人機照片)。南沙大橋跨珠江口獅子洋水域,連接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番禺區海鷗島和東莞市沙田鎮。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南沙大橋全景(2022年6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南沙大橋跨珠江口獅子洋水域,連接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鎮、番禺區海鷗島和東莞市沙田鎮。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車輛行駛在深中通道上(2024年7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深中通道全長約24公里,集“橋、島、隧、水下互通”于一體,是世界上綜合建設難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
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車輛通過萬頃沙支線從廣州南沙匯入深中通道(2024年11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該支線通車后,南沙前往深圳的車程可縮短至20分鐘以內,前往中山城區的車程可縮短到15分鐘以內。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廣州南沙區通過萬頃沙支線連接深中通道,與深圳、中山在伶仃洋上“牽手”(2024年11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該支線通車后,南沙前往深圳的車程可縮短至20分鐘以內,前往中山城區的車程可縮短到15分鐘以內。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車輛通過萬頃沙支線從廣州南沙匯入深中通道(2024年11月27日攝,無人機照片)。該支線通車后,南沙前往深圳的車程可縮短至20分鐘以內,前往中山城區的車程可縮短到15分鐘以內。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晨曦中的港珠澳大橋(2023年12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全長約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和西人工島遙相呼應(2023年12月15日攝,無人機照片)。港珠澳大橋橫跨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全長約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2024年2月12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客流總量超13萬人次,創開通以來新高。這是當日拍攝的港珠澳大橋橋頭(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發
2024年11月24日,2024粵港澳公路自行車賽暨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公路自行車測試賽舉行,比賽跨越粵港澳三地,參賽選手途經港珠澳大橋(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黃茅海大橋(右側三主塔)和高欄港大橋(左側雙主塔)(2024年12月7日攝)。黃茅??绾Mǖ朗加谥楹8邫诟?,終于江門臺山斗山鎮,橫跨珠江口崖門入??邳S茅海水域,線路全長約31公里,其中跨海段主要由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組成。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夕陽下的高欄港大橋(左側雙主塔)和黃茅海大橋(右側三主塔)(2024年12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黃茅??绾Mǖ朗加谥楹8邫诟郏K于江門臺山斗山鎮,橫跨珠江口崖門入??邳S茅海水域,線路全長約31公里,其中跨海段主要由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組成。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夕陽余暉中的高欄港大橋(右側雙主塔)和黃茅海大橋(左側三主塔)(2024年12月4日攝,無人機照片)。黃茅??绾Mǖ朗加谥楹8邫诟?,終于江門臺山斗山鎮,橫跨珠江口崖門入??邳S茅海水域,線路全長約31公里,其中跨海段主要由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組成。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夕陽余暉中的高欄港大橋(左側雙主塔)和黃茅海大橋(右側三主塔)(2024年12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黃茅??绾Mǖ朗加谥楹8邫诟?,終于江門臺山斗山鎮,橫跨珠江口崖門入??邳S茅海水域,線路全長約31公里,其中跨海段主要由高欄港大橋和黃茅海大橋組成。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虎門大橋緊鄰鴉片戰爭戰場遺址之一的威遠炮臺(2020年6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㈤T大橋橫跨珠江口獅子洋水道,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
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 攝
虎門大橋夜景(2015年6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虎門大橋橫跨珠江口獅子洋水道,連接廣州市南沙區與東莞市虎門鎮。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