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免费AV乱码高清专区,国产一级二级在线,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欧美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千年瓷都如何種好傳承創新“國家試驗田”

2020-12-07 14:50:08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摘要] 3萬多名陶瓷愛好者八方咸聚,塑造了全國特有的“景漂”現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來,令江西景德鎮四處洋溢著國際范兒;陶溪川、名坊園、三寶瓷谷等街區林立,現代瓷器的“光與影”賡續著古老的窯火傳奇。...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胡曉軍

  這里是景德鎮。

  古樸,厚重,時尚,開放。

  3萬多名陶瓷愛好者八方咸聚,塑造了全國特有的“景漂”現象;5000多名“洋景漂”慕名而來,令江西景德鎮四處洋溢著國際范兒;陶溪川、名坊園、三寶瓷谷等街區林立,現代瓷器的“光與影”賡續著古老的窯火傳奇。

  2019年8月,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實施方案批復,千年瓷都種上了傳承創新的“國家試驗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們要感恩奮進、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國家試驗區建設,打造與世界對話的國際瓷都。”景德鎮市委書記鐘志生如是說。

  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帶著文化復興的期望,景德鎮在轉型發展的新路上,踏歌而行,步履鏗鏘。

  文化遺產是城市底蘊的“器”,制瓷技藝和制瓷精神是傳承創新的“魂”

  走進景德鎮,伸手就可以觸摸歷史。

  御窯遺址下的瓷片,呢喃著帝王的家國往事;石板路、古礦井,鐫刻著文脈傳承的陶瓷密碼。

  90后大學生潘遠東畢業后,來到景德鎮創業。他喜歡這里的山,這里的水,這里的天,這里的夜,這里的巷,這里的街,更喜歡整座城市猶如博物館的古樸與古香。

  “景德鎮到處都是遺跡,歷史的底色風韻猶存。我在這里買了房,很看好它的未來。”潘遠東說。

  幾年前,作家胡平曾到訪景德鎮。他感慨,景德鎮不像邯鄲,昔日的風云際會、青煙高歌,只剩下美好的傳說。景德鎮仍保留了高高低低的煙囪、大小不一的窯洞。

  目前,景德鎮市有不可移動文物770處,近現代重要史跡188處。其中御窯廠等151處老窯址、108處老街區、“十大瓷廠”老廠房等陶瓷遺跡遺存。

  文化遺產是城市的根。盤活文化遺產,既是傳承,也是發展。景德鎮在推進陶瓷文物保護和利用過程中,堅持“保護第一、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原則,形成了文物保護的景德鎮模式。

  2017年1月,御窯廠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拿到了申遺“入場券”。如今,景德鎮正在按照申遺OUV(突出普遍價值)體系要求,整體活態復蘇1000年陶瓷文化遺跡、600年御窯文化遺址和100年陶瓷工業遺存。

  “景德鎮陶瓷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文化符號。”鐘志生表示,景德鎮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為龍頭,加快御窯廠國家遺址公園等一批傳承項目建設,全面推進老街區、老廠區、老里弄、老窯址等元明清瓷業遺存保護和修復,加大非遺保護傳承力度。

  如果說文化遺產是城市底蘊的“器”,那制瓷技藝和制瓷精神就是傳承創新的“魂”。

  來景德鎮之前,來自烏干達的留學生羅伯特就充滿好奇:“烏干達集市上,有很多日用瓷器,它們都來自景德鎮。”當時,羅伯特就在想,景德鎮究竟有什么樣的魔力,能制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器?

  好奇埋下了夢想的種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得知景德鎮陶瓷大學可以學陶瓷。盡管對中文一竅不通,他毅然來到景德鎮,尋訪千年窯火的密碼。

  經過幾年的學習,他逐漸明白中國的一句古話——不瘋魔,不成活。瓷器,泥與火的藝術,更是時間與耐力的比拼。七十二道工序,每道工序專人負責,細致打磨,不能一蹴而就,不可半途而廢。

  制瓷之事,必作于細,而景德鎮的瓷器則要細中更細。清代詩人龔軾曾細致描繪景德鎮制瓷的煉泥工序:“方方窨子濾澄泥,古語兒童莫壞坯。煉到極稠捶極熟,一歸模范即佳瓷。”僅煉泥就需用細籮及絹袋一再過濾,煉到極稠還要反復敲打。

  在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非遺傳承人馮紹興看來,景德鎮的瓷器之所以天下聞名,就是由于手藝人近乎苛刻的專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絲不茍的工匠精神,這是我們制勝的法寶”。

  近幾年,景德鎮為了活態傳承非遺工藝,大力創建非遺基地。目前,景德鎮共有陶瓷類非遺生產性基地33家,其中國家級有2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十四五’規劃,要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這對我們提出了新要求。”景德鎮非遺研究保護中心黨支部書記方建文說,“我們要大力推進非遺整體性保護,以傳統工藝振興為路徑,打造以非遺文化為特色的展覽館、文化公園和文化綜合街區,彰顯陶瓷文化的魅力。”

  “陶瓷+生態”“陶瓷+景區”“陶瓷+田園綜合體”,圍繞陶瓷文化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

  你印象中的瓷器是什么樣的?是花瓶,是茶杯,還是成套的碗具?來到景德鎮陶溪川,你會發現新天地。

  又到了周末,陶溪川熱鬧了起來。路邊擺滿了攤位,行人熙熙攘攘。攤上的瓷器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方有圓,有人有物,有彈有吹,有臥有立,儼然是瓷器的變形記。

  賈姍姍抱著小狗,靜靜坐在攤位旁,享受著片刻的歲月靜好。有行人過來,她輕輕放下小狗,忙去招呼。在她的攤位上,擺的是青花玲瓏瓷,杯子輕盈透亮、簡約雅致,跟傳統的瓷器不同。

  “我們的杯子更生活更時尚,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趣味。”賈姍姍注重在傳統工藝上進行創新,讓瓷器在日常生活中重放異彩。

  在陶溪川,跟賈姍姍一樣的“景漂”青年就有1萬多人。他們懷著創業夢想,來到這里扎根、成長,揮灑著激情和希望。

  “陶溪川基于陶瓷文化背景,構建在百年窯廠的舊址上。我們做的不僅僅是傳承,而是去做創新,做生活所需要的方方面面。陶溪川的口號就是‘為生活造’,瓷器不能只是少數人生活的擺件,應該融入日常生活。”景德鎮陶瓷文化旅游發展集團董事長劉子力說。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擘畫了文化強國建設的藍圖。在認真學習全會精神的同時,劉子力有了很多新的憧憬:“我們未來要做的陶溪川,不是一個封閉的園區,而是一個開放的、不收門票的、人人共享的空間。在這里,千年陶瓷將成為青年群體創新、創業、創富的載體。”

  瓷器不只變化多端,而且極易親近。“陶瓷+生態”,讓山水和人文連起來;“陶瓷+景區”,讓文化和旅游串起來;“陶瓷+田園綜合體”,讓城市和鄉村接起來;陶瓷還可以加電商、加文創、加人工智能、加個性化定制……

  三寶蓬就是陶瓷與文創、旅游發生化學反應的產物。掩映在群山之中,這里有許許多多的藝術空間,有陶藝體驗創作中心,還有書吧、民宿、餐廳、美術館。

  今年國慶期間,三寶蓬每天推出不重樣的主題活動,如陶藝評論沙龍、色釉瓷繪作品展、茶食器主題展等,每個主題都有上千人參與。

  “簡單說,三寶蓬就是一個以陶瓷文化為核心的藝術園區。”三寶蓬創始人肖學鋒告訴記者,三寶蓬之于藝術家、設計師和品牌經理人而言,不僅僅是展廳,是工作室,更是他們日常生活的所在,可以在此呼朋喚友,也可以安放心情。

  “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四面通達的歷史,早就鑄就了景德鎮多情包容的性格。步入新時代,沐浴著科技創新的清風細雨,千年瓷都開始了新一輪生長。

  洛客·景德鎮陶瓷設計中心、建國陶瓷文化創意園等創意設計平臺,使傳統產業浸透著互聯網的血液;三寶國際瓷谷、名坊園等一批新地標,讓傳統與時尚完美融合、文化與經濟交相輝映。

  因瓷而生的景德鎮,如今正因瓷而新、因瓷而變。

  鐘志生表示,景德鎮正在積極發展陶瓷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培育陶瓷文化產業新業態。推進陶瓷產業創新性發展,順應個性需求、定制生產、體驗參與的消費趨勢,運用“互聯網+”、5G、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做大做強陶瓷產業,把景德鎮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綜合競爭優勢。

  對話世界、對話時代,景德鎮正成為一個用獨特語言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的文化符號

  世界眼里的中國瓷器是什么樣子的?

  300多年前,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把中國瓷器看作“夢中的女神”,他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你,來自茶國的小妹,做的夢又奇又美;天上有座大城崔巍,中國是天城的城郊。”有次,女仆不小心打碎了一只中國花瓶,他痛心萬分,專門寫了一首《跌碎的花瓶》。

  China和china,早已讓中國和瓷器命運相連、休戚與共。

  “洋景漂”戴安娜把每年分為兩半,一半在景德鎮,一半在澳大利亞。幾年的生活,她早已把景德鎮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她喜歡這里的瓷器,這里的食物,這里的藝術氛圍。

  在她看來,瓷器不只是器具,更是文化的窗口、心靈的符號,它注定是超越國界的。“對藝術家來說,景德鎮是屬于全人類的陶瓷勝地,這里有完整的陶瓷工藝生產鏈和最優秀的藝術家,很多藝術夢想都能在這里實現。”戴安娜說。

  目前,景德鎮有5000多“洋景漂”來這里尋夢,他們遠渡重洋、跋涉千里。而夢圓之后,他們又當上文化火種的播撒者,漂洋過海,把中國陶瓷帶向世界各地。

  景德鎮自古就“城無高墻,人無心籬”。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芬雷在《青花瓷的故事》里感慨,16世紀的景德鎮瓷器,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日本陶瓷學家三上次男更是風趣地把“海上絲綢之路”稱為“陶瓷之路”。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沙祖康頗有感觸,“景德鎮陶瓷很早就是‘中國制造’參與全球化的世界商品,跨越時空、超越國界,對古絲綢之路上的國家和民族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和審美情趣產生了積極影響”。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活躍在古老絲綢之路上的瓷器又有了新的敘事。

  2017年7月,“感知中國·匠心冶陶——中國陶瓷文化展”在德國柏林舉辦。

  2018年7月,“感知中國·絲路瓷行——中國陶瓷文化展”在南非約翰內斯堡舉辦。

  2018年9月,從景德鎮出發的第一趟中歐班列,把瓷器和茶葉送往國外。

  2019年10月,“絲路瓷行——中華陶瓷文化展”在克羅地亞開展。

  2019年12月,“絲路瓷行——陶瓷傳統成型技法現場展示活動”在希臘舉行……

  連接歷史和未來的陶瓷,正成為景德鎮走向世界的通行證。

  10分鐘,10萬人觀看;1天,52萬元進賬。

  2020中國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會首日,誠德軒就來了個開門紅。天貓直播間,剛開播1秒,就有數百人在線。面對無數商家投來的贊嘆,誠德軒創始人蘇元陽表現得風輕云淡,似乎一切盡在意料之中。

  底氣從何處來?“我們一直堅持做零瑕疵。”蘇元陽回答得很干脆。“我們的陶瓷只有兩種,好的和壞的。壞的就會全部砸掉。”

  正是有了這樣的自信,景德鎮瓷器才歷久而彌新,瓷博會才得以行穩致遠。從2004年到2020年,跨越17個春秋,瓷博會已經成長為一個世界性的陶瓷文化、技藝交流的大舞臺。

  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瓷博會開幕前,已確定簽約的項目就有26個,簽約金額超200億元,而瓷博會期間,景德鎮陶瓷的線上銷售達50多億元,線下銷售達7億多元。

  江西省文聯副主席毛國典表示,從“打造一座與世界對話的城市”到“讓景德鎮重新回到世界的陶瓷中心”,再到“傳承創新試驗區”,景德鎮一步步走來,正在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一個窗口。歷史上、記憶中的景德鎮,正在蝶變為一個用獨特語言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的文化符號。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7日01版)

編輯: 張潔

相關熱詞: 千年瓷都 傳承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