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詞】2020,注定為歷史的坐標刻下熠熠生輝的印記。
這一年,一個承載中華民族千年企盼的夢想,即將實現。
隨著貴州省宣布紫云縣、納雍縣、威寧縣、赫章縣、沿河縣、榕江縣、從江縣、晴隆縣和望謨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11月23日,中國最后一批貧困縣成功脫貧摘帽。
【同期】貴州省晴隆縣新寶社區干部 文森:激動、高興、興奮。
【同期】貴州省望謨縣新屯村村民 班向松:荷包(錢包)也鼓起來了,所以我們今天感到,脫貧了,非常高興。
【解說詞】至此,我國832個貧困縣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承諾,變為現實。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非同尋常的時刻,中國整整提前10年實現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的減貧目標,遞交了驚艷世界的時代答卷。
這是一個關于夢想、奮斗和奇跡的偉大故事,它輝映過往,更照亮未來的路。
【現場同期】習近平總書記: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解說詞】接續奮斗,初心不改!
如今,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始終無懼風雨、篤定前行的中國,將如何續寫新篇,開啟新程?
【解說詞】貴州遵義醫科大學大二學生田應志,再過幾年學有所成后,將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成為一名醫務工作者。
【同期】遵義醫科大學學生 田應志:如果沒有國家脫貧政策,給我們家解決了那么多的難題,恐怕我連高中都上不了,更別說現在上大學了。
【解說詞】這是五年前的田應志,他的家住在貴州省興仁市的坡腳村,家里除了妹妹和93歲的奶奶,還有最需要他照顧的哥哥。哥哥患有小兒麻痹和嚴重的癲癇病,為此家里欠了很多債,田應志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開始外出打工掙錢。
【同期】田應志:爸媽不在家里面,我要承擔責任,一家人就是要開開心心的,遇到事情要一起扛一起分擔,這樣才叫一家人嘛。
【解說詞】中考時,田應志曾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績考入當地省級示范高中,但哥哥卻由于成績不佳需要復讀。接到通知的那個暑假,田應志過得并不開心,甚至一度有了退學的念頭。
那時的田應志不會想到,全國范圍開展的精準扶貧,正讓他和眾多貧困孩子的命運,悄然發生著改變。
【同期】時任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長 梁喜明:我們采取學生精準資助的方式,對困難孩子實行精準幫助,“十三五”期間,發放各類資助資金38個億,覆蓋331萬人次。
【解說詞】在國家一系列政策幫助下,田應志如愿上完了高中,后來又考上心儀的大學。不僅如此,養殖幫扶、就業引導等精準扶貧政策也讓一家人遠離了貧困。2018年,田應志家所在的貴州省興仁市脫貧摘帽。
現如今,有了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農村低保政策兜底,已經98歲的奶奶身體依然硬朗;哥哥雖然沒再繼續讀書,但在扶貧干部幫助下,在家里做起了網絡直播,變得自信陽光;正在讀高三的妹妹成績優異,走進大學的夢想也指日可待。
【同期】遵義醫科大學學生 田應志:我理解的小康,就是大家都健健康康,每戶人家都開開心心地在一起,所有人心中美好的愿望都能夠變成現實。
【解說詞】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2019年的60萬人降至83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由20萬人降為0。
堅持人民至上,增進民生福祉。在中國精準脫貧的波瀾畫卷中,比宏大敘事更激動人心的,正是這一個個個體家庭,在時代洪流中感受到的滄桑巨變。
田應志圓夢大學,實現著個人和家庭命運的改變,而距離他幾百公里之外的烏蒙山區,一個村莊也將開啟全新的生活。
【現場同期】云南省巧家縣道角村黨支部書記 蔣瑞:萬朝全,馬順章,四號車。
【解說詞】位于云南省巧家縣的道角村,是烏蒙山深處一個并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村落。2020年1月18日,這里正整村遷往魯甸縣卯家灣安置點。
【現場同期】云南省巧家縣道角村村民 熊國恩:整慢點,有些行行貨(易碎),這個放前面挨著電視,別的放后面。
【解說詞】這是熊國恩的家,和其他即將遷往卯家灣的101戶家庭一樣,雖然對道角村有著無限眷戀,但更多的則是他們對于新家的期盼。
【現場同期】
記者:今天我看你(衣服)真漂亮。
熊國恩:搬新家了,喜歡了,高興了。
【現場同期】
大家點到名字的,這邊有志愿者,跟著他們走,他們帶你們去。
【現場同期】
你家在10層,一會兒上樓上電梯了。
【解說詞】過去的石房木屋,變成了不再漏雨、裝有電梯的樓房。
【現場同期】云南省巧家縣道角村村民 熊國恩:這是我們的了,媽,這就是我們的新家了。
【解說詞】從這一刻起,孩子們再也不用每天凌晨起床、跋涉十幾公里的山路上學;女人生孩子可以安心住進正規的醫院,老人生病了也不用一拖再拖……
“現代”,這兩個字眼,以這樣一種嶄新而具體的模樣,呈現在熊國恩和道角村101戶居民面前。
【現場同期】
云南省魯甸縣卯家灣安置區景新社區工作站主任 饒鵬:你主要意向性的是針對哪一方面?
熊國恩:針對嘛,一般就是電焊了。
饒鵬:我問一下你小孩是讀幾年級了。
熊國恩:大的初三,小的兩個初一。
【解說詞】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要不斷加大易地扶貧搬遷的后續扶持力度。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后,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是要讓他們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現場同期】
熊國恩:最低的工資是多少錢?
企業工作人員:三千左右。
【解說詞】在扶貧政策支持和扶貧干部們的熱心幫助下,熊國恩在魯甸當地的一家企業找到了滿意工作,妻子也進了社區配套的扶貧車間,而對于一些年齡偏大、勞動技能偏低的人,社區提供了保潔、保安等公益性崗位,如果覺得掙錢少,社區還提供蘑菇大棚,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可以優先承包使用。
曾經祖祖輩輩居住在深山的道角村村民們,都在這一份份溫暖的守護中,快速地丈量并追趕著新生活的腳步。
【現場同期】饒鵬請來了廣場舞老師:兩個小時,你們要好好學,今晚你們學不會,以后你們就接不上……
【解說詞】一戶人的搬遷,改變的是生活。1000萬人的搬遷,改變的是“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傳統宿命。而中國的精準扶貧,正是“讓發展更加平衡,讓發展機會更加均等、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的生動注腳。
走出深山,走進大學,走入都市。徹底擺脫絕對貧困的中國百姓驚奇地發現,原來,自信和夢想,甚至可以讓他們走得更遠。
【解說詞】白金漢宮,來自貴州省望謨縣桑郎村的繡娘們唱著山歌,走上這藝術的舞臺,流光溢彩的布依族手工刺繡與現代時裝完美結合,讓來自中國的傳統手工藝和古老村寨的村民驚艷了世界。
【同期】貴州省望謨縣桑郎村合作企業負責人 夏華:那些拍照的人,都用驚訝的目光看著。很多這些國際的設計師、國際的品牌,期待著跟我們的繡娘來合作。最重要的是精神的收益,讓他們相信自己。
【解說詞】在桑郎村,過去一直流行著這樣幾句歌謠:背著娃,繡著花,養活自己,養活家。村民們不會想到,精準扶貧讓她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她們更不會想到,以前村里家家戶戶都會的傳統手藝,竟為她們叩開了世界的大門。
到2020年底,望謨縣引導婦女發展民族手工業的“錦繡計劃”,已經讓全縣15000多名“繡娘”,憑借刺繡這門“深閨手藝”,繡出了美麗的致富藍圖。
當下的中國是自信的,人們擺脫了貧困,走向全新的生活,從鄉間到田野,從產業到生態,從教育到醫療……到處都是勤勞致富的身影,到處都是澎湃奔涌的活力。
【現場同期】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扶貧辦主任 劉宗曉:政府補貼這一塊,今年孩子上學,兩個孩子也有一部分補貼。
村民:有啊。
劉宗曉:核實一下,把這個數核一下,小孩上學、看病,再一個就是我們住房,這幾個方面都沒有問題吧。
村民:沒有。
【解說詞】這里是廣西南寧的馬山縣,盡管2019年馬山縣就已脫貧摘帽,但為了鞏固脫貧成果,這里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建立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及時發現返貧致貧風險,及時開展幫扶。對脫貧人口的入戶調查工作,以后仍會持續進行。
【現場同期】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扶貧辦主任 劉宗曉: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扶持,就是你們之前享受的這些政策都繼續,再繼續支持你們。不是因為脫了貧,就什么政策就沒了,就不管了。
【解說詞】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并一再諄諄囑托:“貧困縣摘帽后,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做到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
這是大國領袖將百姓冷暖置于心中的愛民之情、深邃思考,是確保貧困群眾脫貧之后不再返貧的現實需要,也是各級黨委政府和廣大扶貧干部久久為功的使命擔當。
扶貧不是一陣風,不是雨過地皮濕。貧困縣摘帽,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是目標,更是新的起點。頭上的帽子沒了,肩上的擔子卻變得更重。脫貧標準有硬杠杠,但脫貧之后的道路永無盡頭。稍有懈怠,就會返回原點;不懈奮斗,才能走向遠方。
【現場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山根村黨支部書記 馬強:抬到這兒,抬到這兒,所有的都抬過來,里面還有,把里面東西也抬過來。
【解說詞】在青海循化,山根村黨支部書記馬強從縣品牌局申請了一筆經費,準備辦一場拉面大賽。
【現場同期】
明天人肯定多,全村在家的老鄉基本都會來。
【解說詞】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許多村民都從事著和拉面有關的工作,靠著拉面經濟,撒拉族在2017年實現了整族脫貧。
【現場同期】馬強宣讀比賽規則:拉面準備好了沒?好,現在開始!
【解說詞】利用疫情期間大家閑賦在家的空檔舉辦拉面大賽,一方面是為了給村民提氣,更重要的是對大家當前的狀況進行摸底。
成功脫貧后,循化縣的各種扶持政策不僅延續了下來,而且還加大了力度,扶持資金覆蓋面更大,各種培訓也更加密集。
【現場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縣長 韓興斌:我們這個季節,不要讓他們停著,讓他們抓緊培訓,提升他的技能,為下一步的提檔升級打好基礎。
【解說詞】這次到縣里,馬強特意帶上了村里的小伙兒韓成。作為山根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前兩年通過縣里培訓學會拉面技術后,韓成就一直在外打工,但因為疫情影響沒有了收入,他成了村里最有可能返貧的人。
【現場同期】馬強帶著韓成參觀:拉面師傅小一點的店一個夠嗎?小店夠,小店一個拉面師傅,然后后廚里還要有一個炒菜的。
【現場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山根村黨支部書記 馬強:我們是山根村,想打造一個拉面品牌……
【解說詞】這段時間,馬強一直忙著注冊品牌的事,如果品牌注冊成功,山根村將成為全縣第一個以村集體名義注冊商標的行政村,這將為全體村民不再返貧提供最堅實的保障。
【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品牌局副局長 馬德義:我們想著政府就是通過這一碗拉面,把這個整個產業鏈要整合起來,整成一個什么呢?就是原料供應基地,可以供應給你們,這樣的話,你們競爭力更好一點,價格也能便宜。
【現場同期】
馬強詢問韓成意見:等過一段時間把山根拉面品牌辦下來之后,你當我們村山根拉面的第一個加盟店,你覺得怎么樣?
這個可以,可以試一下。
先開個小一點的,開個小一點的,你這個裝修差不多就八九萬(元)。
【解說詞】只要韓成有創業的意愿,他隨時可以拿到縣里提供的30萬元貼息貸款。
在馬強和拉面前輩的幫助下,韓成準備先走出家門,邁出創業的第一步。
【現場同期】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山根村村民 韓成:現在機會也好,自己出去打工,順便也學一下怎么管理拉面館,下一步就是自己開個店,自己當自己的老板,就是生活方面也過得好一點。
【解說詞】“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在循化,目前已有四萬多名撒拉族同胞從事拉面行業,在各地開辦的拉面店已經有7800多家。
當夢想的光亮照進無窮的實踐,當奮斗的基因融入追夢人的血液,每一份努力和堅持終將會開花結果。
【現場同期】
這是你們家嗎這個?對,這是我們家。
【解說詞】西藏技師學院的學生明吉,來自西藏條件最艱苦的地區之一——那曲。這幾年,靠著當地對牦牛養殖加大扶持力度和就業扶貧政策,明吉的家脫貧摘了帽,也讓她有了繼續學習、掌握一門技能的機會。
【現場同期】西藏技師學院學生 明吉:我好久沒回過家了,但我好想家啊,要是能去技能大賽的話就好了。
【解說詞】在學校,明吉選擇了西式面點專業,她刻苦學習,努力提升技能,最終獲得了代表自治區參加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的資格。
【現場同期】西藏技師學院學生 明吉:沒想到這么多人,很激動,有點緊張。
【解說詞】如果說從那曲到拉薩,讓明吉感受到了外面的世界,參加全國大賽,則讓明吉看到了更廣闊的空間。
【現場同期】
現在我宣布,全國扶貧職業技能大賽開幕。
【解說詞】賽場上,四百多名選手正在比拼,他們都來自于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技能扶貧,正讓他們釋放人生的光彩。
【現場同期】時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司長 張立新:我們針對農村轉移就業勞動力、新生代農民工、貧困勞動力,以及貧困家庭子女,都制定了政府補貼性的職業培訓政策,特別是對貧困勞動力還給予了生活費補貼的政策。
【現場同期】
我是來自于西藏那曲市色尼區的參賽選手,我叫明吉,今天我做的這個是書本蛋糕。
【解說詞】歷經六個小時,比賽結束,盡管明吉的作品與其他地區選手還有很大差距,但已經打開的眼界讓她找準了更加努力的方向。
【現場同期】西藏技師學院學生 明吉:有點遺憾,這次沒拿到獎,所以我這次回去好好努力,爭取下次拿到名次。
【解說詞】在中國,“十三五”期間,每位有參加職業培訓意愿的貧困勞動力,每年都能接受至少一次的免費職業培訓。從2015年起,技能扶貧更是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開展。
通過“扶志”擺脫意識貧困,通過“扶智”擺脫能力貧困,通過就業擺脫機會貧困,拔掉了思想上的窮根,貧困群眾內心的底氣變得更足,脫貧的動力也變得更為強大。
【同期】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王曉毅:我們經過這樣一個大規模的精準扶貧以后,貧困地區它的基礎設施改善了,那么具有了發展條件。那么在這個時候,它有沒有發展的動力,它有沒有發展的能力,那么就變成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
【解說詞】實踐已經證明,脫貧攻堅除了縝密布局和外在的幫扶,必須下更大氣力推進內源扶貧,從根本上喚醒并提升廣大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
臨近年底,寧夏吳忠市龍源村的李耀梅每天都加班加點趕制訂單進度。深夜里,她一邊扎掃帚,一邊網絡直播。
【現場同期】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 李耀梅:出來聊天來啊,進來的家人們都說話。謝謝點亮,謝謝啊……
【解說詞】李耀梅35歲時得了癌癥,治病和后來的兩次手術,家里共欠下30多萬元外債。
2014年,李耀梅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她沒有讀過書,也沒什么技能,但她會一樣手藝,就是扎掃帚。
掃帚耐用,價格厚道,一來二去,有了口碑,在扶貧干部幫忙推銷下,她成為了當地有名的“掃帚大王”。
2019年9月1日,在村里召開的一個扶貧會上,李耀梅當著全村人的面,作出了這樣的表態。
【同期】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紅寺堡區龍源村村民 李耀梅:我就把話筒拿起來,我沒啥困難了,我就自己脫貧。
【解說詞】李耀梅干的不是什么大生意,自己也剛剛才還完外債,還沒有多少積蓄,但她卻主動放棄唾手可得的扶貧補貼和各種優惠,這讓大家都沒有想到。
如今,李耀梅和村里的貧困戶成立了合作社,開始規模化生產。這位殘疾婦女沒有向貧困認命低頭,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她努力從人生低谷爬起,并帶動更多的人向著美好的生活追夢前行。
【解說詞】如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中國舉世矚目的減貧成就,正源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精準施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導航定向、運籌帷幄,一整套把脈精準、行之有效的脫貧攻堅責任體系、政策體系、投入體系匯聚形成,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么扶”“如何退”“如何穩”等關鍵問題,開辟出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減貧道路。
黨的十九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指示開展脫貧攻堅后有關政策研究,中央有關單位和部門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次次探討、交流。
【同期】時任中央農辦主任 時任農業農村部部長 韓長賦:各部門的思想認識是高度一致的。用鄉村振興的辦法,來鞏固脫貧攻堅的成果,通過鄉村的全面發展,使脫貧摘帽地區,使它整個的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提升,設立一個5年的過渡期,對原有貧困地區以及貧困人口扶持的政策和措施還要繼續延續下去,扶上馬再送一程。
【解說詞】成功脫貧摘帽后,如何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也是擺在基層干部和駐村工作隊面前的一道新考題。
在河北平山縣下槐鎮南文都村,正在為這道新考題尋找答案。
駐村四年,隊長張端樹帶領扶貧工作隊引來投資商,流轉土地建起了葡萄莊園,疏浚河道,建起了荷花池景觀,南文都村在2018年成功脫貧,村里的貧困戶也隨之清零,可張端樹想把工作更進一步,卻并不容易。
【同期】河北省平山縣南文都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張端樹:我告訴你說,就是幾個月以后這(南)文都村還是破破爛爛的,相信嗎?
【解說詞】2020年年底,隊長張端樹的第二個扶貧期將滿,他打算在新的工作隊到來之前,讓南文都村有個大變樣。
【同期】河北省平山縣南文都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張端樹:你看去了人家那村,柴火碼得整整齊齊,碼得好好的。
【同期】河北省平山縣南文都村黨支部書記 范明平:三年五年做不了的工作你能做下來?那不是光一個人安排安排,安排張三李四把事就辦了。
【解說詞】不知不覺,盛夏已至。縣里的村容村貌整治資金已經撥付到位,為讓后續工作能順利推進,張端樹打出“感情牌”,要和村支書老范好好掏一回心窩子。
【現場同期】
張端樹:咱們在一些問題上也是發生過爭執,其實爭執,咱們主要目的還是為村里好,書記你說對不對?咱們還得多溝通。
老范:咱們爭執,心都是好心,咱們心是一個目的。你得考慮我的顧慮。你總有走的一天,你走了以后,我該怎么辦?這個擔子都得落在我的頭上,我怕擔不動。
【解說詞】以心交心,以心換心。最近幾天,村支書老范工作起來明顯積極了不少,在他的配合下,村容村貌整治也推進得順風順水。
【同期】河北省平山縣南文都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張端樹:今天來縣城,主要是辦兩件事吧,一個就是給我們的葡萄酒找銷路,去了下商務部門,談得還不錯,效果挺好。第二個是我們想來一下組織部了解一下,因為我們村兩委班子年齡結構偏大,我們看看有沒有人才計劃,(了解)進些人才補充的一些事。
【現場同期】
鄉村振興要沒有年輕人充實,確實還是感覺到后勁不足……
【現場同期】河北省平山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任軍偉:現在各個鄉鎮專門成立了咱們鄉鎮的人才服務中心,一對一對接咱們村里的后備干部,從而建立咱們人才的后備干部庫,通過逐步培養,進一步充實到咱們基層黨組織當中。
【解說詞】為探索鄉村振興路子,河北石家莊一方面加強基層基礎工作,一方面強化貧困村兩委建設,已經在各鄉鎮開始建立人才庫,通過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和促進鄉村本土人才回流,著手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
【現場同期】
來,我把它立住,你來埋。
【解說詞】這些天,張端樹在村里東奔西走,身邊始終有一個年輕人不離左右。
【同期】河北省平山縣南文都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張端樹:這是范二鵬,是縣里剛給配的年輕的后備干部,下一步的產業、環境,包括村里的一些發展還得靠他們。
【解說詞】小范成了張端樹的“徒弟”。在張端樹看來,未來的南文都村,就得靠著老范的經驗和小范的頭腦才能發展得更好。
【同期】河北省平山縣南文都村扶貧工作隊隊長 張端樹:以后我們一年要策劃幾個大的活動,我們搞荷花節,主要目的是什么,把村集體增收,讓更多的游客來到我們南文都村,他吃住行全都到我們南文都村,讓我們老百姓的產品銷出去,達到一個什么目的,就是家家戶戶以后有錢花嘛。
【現場同期】南文都村首屆荷花節
抓魚的過來啊,抓魚的過來領那個背簍,這里面有5斤重的,都是野生魚……
喇叭:大家都使勁抓啊,抓住大魚有獎……
【同期】河北省平山縣南文都村干部 范二鵬:真沒想到居然來這么多人,自己感覺作為村里的一個村民也特別地自豪。
【解說詞】實踐證明,統籌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間的銜接,產業、隊伍、觀念間的升級轉化,一個也不能少。
產業銜接要抓好,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發展長效機制,實現“產業興旺”的鄉村振興目標;隊伍銜接要抓好,拓寬人才來源,解決好“誰來振興”的問題;觀念銜接要抓好,全面激發農民的內生動力……
在湖南新化的油溪橋,黨員干部帶頭苦干,創造出好日子的同時,也創新發明了和村民收益掛鉤的文明檔案袋,鄉風文明日新月異。
【現場同期】
大家要齊心協力,讓我們村里面發展越來越快。
【解說詞】
在海南三亞的育才生態區,引進新技術的產業扶貧“基地模式”,讓當地黎族同胞從農民就地變成農業產業工人,擺脫貧困,穩定增收。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脫貧攻堅的質量和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指引下,所有脫貧摘帽地區正和全國一道實現共同富裕,走向全面振興。
【解說詞】這里是陜西省漢陰縣一個名叫三柳村的小村莊,如果不是鄉野小靜的美食視頻,這里不過是秦嶺深處的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村子。
【解說詞】三年前,張靜從城市回到農村開始創業,現在她已經是小有名氣的美食主播,在視頻平臺上被稱為“鄉野小靜”,如今的粉絲量已超過30萬。
【同期】陜西省漢陰縣三柳村村民 張靜:今天我們準備了12種調料,調制屬于“神仙豆腐”的味道。
【同期】陜西省漢陰縣三柳村村民 張靜:剛開始家里人都不同意我干這個工作,但是我還是看好短視頻未來的發展。我也喜歡農村,就回到了農村做些短視頻,從一開始什么都不會,慢慢學會了拍攝剪輯。
【解說詞】通過做美食推薦和短視頻帶貨,網紅張靜不僅自己賣貨,還幫助周邊的村民銷售土特產品。2020年,她參加了漢陰縣政府組織的多場直播活動,其中一場直播吸引了5萬多名網友參與。
【同期】陜西省漢陰縣三柳村村民 張靜:以后我還會在鄉村拍攝美食美景,因為我感覺我就屬于鄉村,鄉村也給了我無限的可能。
【解說詞】眼下,中國一輪新媒體創業的返鄉潮正在各地農村悄然涌動,回到村里的網絡主播們不僅帶動家鄉的農產品銷售,還讓自己的村莊成為網紅景點,將曾經封閉的鄉村帶向更廣闊的天地。
在四川,青川姑娘趙海伶大學一畢業就鉆進家鄉的山溝溝,她建立品牌,把白花蜜和黑木耳賣向全國,不僅打開了家鄉特產的銷路,也將商品理念和市場意識帶給村民。
在甘肅,一直外出打工的尚育康回鄉養起了貴妃雞,他讓“小雞比心”,來一波“土味告白”的廣告爆紅網絡。在當地政府幫助下,他又辦起了養殖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在西藏岡仁波齊山腳下,久美多吉帶領返鄉村民辦起了牦牛運輸服務中心,讓崗莎村的旅游事業風生水起。
徹底擺脫絕對貧困的中國,這樣返鄉創業的熱潮在每一片土地上都生動上演著。曾經,他們離開家鄉,只因為家鄉的土地不養人,現在他們返回故土,只因為故土生活蒸蒸日上。
人間煙火氣,最撫百姓心。這一份份透著幸福與溫暖的回歸,傳遞著人們對小康生活的認真態度,回蕩著人們為小康夢想不懈奮斗的追夢足音。
【解說詞】“土墻房,半年糧,燒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還是個窮山溝的杭州市淳安縣下姜村,這幾年堅持綠色發展,成了遠近聞名的“綠富美”。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于是,一個以下姜村為龍頭,囊括了包括下姜村在內32個村的大下姜鄉村振興聯合體應運而生。這個早已擺脫絕對貧困的聯合體,正肩負著鄉村振興的新命題在努力探索。
【現場同期】浙江省淳安縣下姜村原黨支部書記 姜銀翔:總書記前段時間也帶話給下姜村了:要求我們下姜村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把日子過得更加紅火,還要求我們要(發揚)先富幫后富這個精神,帶動周邊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現場同期】浙江省淳安縣大下姜聯合體黨委副書記 程軍:大下姜的區塊主要是鄉村旅游、民宿、水果采摘,還要利用好自己的土地資源,把民宿產業、水果采摘產業、農業產業也怎么給它做起來。
【解說詞】大下姜聯合體的區域內,32個村各有所長,有的民宿業發達,有的農業產業興旺,有的擅長文藝文化,可怎么把這些資源擰成一股繩,也成為聯合體“成長的煩惱”。
【現場同期】
今年我們注冊了一個公司,還要招聘一個經理人,來做這個事情,來運作這家公司。
我們招聘職業經理一定要本土化、本地化,既懂商業又懂農村,有經營頭腦,農村工作也懂的。
【解說詞】關于大下姜聯合體未來的發展,理事會成員經過反復論證終于達成共識,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聯合體發布公告,面向淳安縣招聘管理團隊。
【解說詞】大下姜聯合體招聘會上,三十多位既有市場營銷經驗又熟悉農村工作的本地人才,拉開架勢角逐崗位。
【現場同期】浙江省淳安縣大下姜聯合體黨委書記 洪永鴻:現在我宣布,黃立法同志任杭州千島湖大下姜振興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現場同期】杭州千島湖大下姜振興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黃立法:我將以新的姿態、新的境界盡快融入到新的角色,與鄉親們打成一片,想方設法把游客引進來,把產品賣出去。
【解說詞】端午節,下姜村里人山人海,32個村子都各展所長,爭先恐后地在“大下姜聯合體”的新舞臺上亮相。
【解說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
在全國各地,縱深推進的農村產業革命,正強力攪動起農村經濟發展的一池春水。
為國者,以富民為本,治理國家要以使人民富裕為根本大事,這不僅是自古以來先賢的期盼,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必然要求。
而當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后,與遙遙領先的發達地區相比,剛脫貧摘帽的地區怎樣才能縮小發展差距?伴隨快速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是否會催生新的貧困人口?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減貧奇跡的中國,已經開始精心布局,長遠謀劃。
【同期】中央農辦副主任 國家鄉村振興局局長 王正譜:在(未來)五年的過渡期內,實現三個銜接。第一個銜接是工作銜接,就是在原來的深度貧困縣當中,選取一部分作為今后國家層面支持鄉村振興的試點(幫扶)縣,那么第二個銜接主要是政策銜接,要保證過去已有的支持政策的力度不減。第三個銜接,是機構隊伍銜接,主要是穩定隊伍,優化職能,發揮作用。
【解說詞】歷史常常以驚心動魄留下深刻印記,也常常以波瀾壯闊譜就厚重樂章。
2020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 “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擘畫了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藍圖。
【同期】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張季:總書記在領導文件起草工作中,多次強調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能含糊。建議稿在到2035年我國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到“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要取得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的那部分又特別強調“要扎實地推進共同富裕”。這種表述,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
【解說詞】走過極不平凡的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中國人民正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脫貧攻堅偉大斗爭,鍛造形成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脫貧攻堅精神,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的生動寫照,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集中體現,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充分彰顯,賡續傳承了偉大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全黨全國全社會都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團結一心,英勇奮斗,堅決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風險,不斷奪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更大的勝利!
【解說詞】“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接過歷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讓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擺脫絕對貧困。這是一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人類都具有非凡意義的千秋偉業!
七十年來,從“解決溫飽”到“小康水平”,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移,將一個又一個愿景變為現實,用奮斗筑牢通往夢想的路基。
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
100年來,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中國共產黨,歷經風雨、初心如磐。從讓窮苦人過上好日子的錚錚誓言,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精辟論斷,到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莊嚴宣誓,在戰勝貧困的道路上,黨帶領全國人民櫛風沐雨、接續前行,鐫刻奇跡。
在中國脫貧攻堅的偉大壯舉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經驗和認識,是我國脫貧攻堅的理論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反貧困理論中國化最新成果,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小康夢圓不是終點,艱苦奮斗未有窮期。
中國,必將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二個百年的恢弘目標,揚帆奮進,風雨兼程!
擺脫貧困,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與期盼。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韌不拔、接續奮斗,書寫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壯舉,兌現了中國共產黨的莊嚴承諾。
向新中國成立以來,為改變積貧積弱的中國篳路藍縷、艱辛探索的人們致敬!
向改革開放以來,為推進扶貧開發工作無私奉獻、不懈努力的人們致敬!
向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中國徹底消除絕對貧困攻堅克難、矢志奮斗的人們致敬!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